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23)

文摘   2024-11-18 11:30   江苏  


原文

       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



【译文】

      鲁国首次按田亩征税,这是不合乎礼的。以往的征税方式是所征的稻谷数量不超过井田法的规定,这是一种增加财物的方法。



【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项制度的变革都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影响着社会的结构与文化的走向。《春秋左传》作为记录春秋时期历史变迁的宝贵文献,本节记录的史实,便是一场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变革——初税亩制度的开端,以及围绕其“礼”与“非礼”的争议。


      “初税亩”,简而言之,是鲁国陬邑(今山东省费县)率先实施的一种按亩征税的制度。在此之前,周朝实行的是井田制,土地国有,农民集体耕作,收获的粮食除自用外,需按一定比例上缴给国家,即“藉”。然而,随着铁制农具的普及和私田的日益增多,原有的税制已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锐减,社会矛盾加剧。


       在此背景下,初税亩应运而生,它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初步确立和按土地面积征税的新制度开始,这是我国税收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这一变革,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从经济角度来看,初税亩无疑是一次顺应时代潮流的革新,为后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奠定了基础。


       然而,当这一制度创新被载入《春秋左传》时,却伴随着“非礼也”的评价。这样的改革,在当时肯定是不合“周礼”的,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礼”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它强调的是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初税亩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井田制框架,动摇了周天子分封制的经济基础,被视为对传统礼制的挑战。


      “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这句话揭示了初税亩的直接目的——增加国家财富。但在儒家看来,这种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的改革,忽视了“礼”所倡导的公平与和谐,可能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加剧贫富分化,违背了“仁政”的理想。因此,尽管初税亩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道德层面上,却遭遇了来自儒家学者的批评。


      回顾“初税亩”这一历史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任何制度的变革都是双刃剑,既带来发展的机遇,也伴随着挑战与争议。从经济角度看,初税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之举;从文化道德层面审视,它又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次冲击。这要求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时,需采取辩证的态度,既要看到变革的积极作用,也要关注其对社会秩序、道德观念的影响。


       在今日看来,初税亩不仅是春秋时期经济制度的一次重大转折,更是对“变”与“常”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诠释。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对社会伦理、文化传统的尊重与维护,寻求变革与守恒之间的动态平衡,方能实现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不仅是对一段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后世关于制度变革、文化传承与道德评判的深刻启示。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从中汲取智慧,以史为鉴,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鲁国实行“初税亩”,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不再凭借所有者的身份收取地租,而是凭借国家统治者的身份依靠政治权力按土地数量征税。


往期悦读链接: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1)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2)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3)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4)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5)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6)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7)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8)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9)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10)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11)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12)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13)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14)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15)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16)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17)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18)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19)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20)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21)

三耕堂悦读《春秋左传》呓语(22)


三耕堂
发布信息、上传作品、交流互动、获取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