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耕堂临古:临春秋晚期《颂鼎》铭文

文摘   2024-10-18 11:30   江苏  

西周晚期《颂鼎》

     《颂鼎》铭文为周宣王时代的史官名颂者所作,是西周时期饪食器。此鼎传世共三件,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各藏一件。还有同名曰“颂”的簋五件、壶两件。

《颂鼎》铭文释文:


     隹(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才(在)周康卲宫旦,王各(格)大室,即立(位)。宰引右(佑)颂,入门,立中廷,尹氏受(授)王令(命)书,王乎(呼)史虢生(甥)册令(命)颂。王曰:颂,令女(命汝)官司成周贮卄家,监司新造,贮用宫御,易女(赐汝)玄衣黹屯(纯)、赤巿、朱黄、銮、旂、攸勒,用事,颂拜稽首。受令(命)册佩以出,反入堇章(返纳瑾璋)。颂敢对扬天子不(丕)显鲁休,用乍朕皇考龏叔、皇母龏始(姒)宝尊鼎。用追孝祈匄康囗、屯右(纯祐),通彔(通禄)、永令(命)。颂其万年眉寿,畯臣天子,霝冬(灵终),子子孙孙宝用。



三耕堂临《颂鼎》铭文

《颂鼎》铭文的书法特点:

        在浩瀚的中华书法艺术长河中,西周晚期的《颂鼎》铭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金文大篆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后世书家视为临习金文的经典范本之一。


       一、结体优雅圆润,尽显古朴之美


      《颂鼎》铭文的结体,是其书法艺术的一大亮点。其字形优雅而不失古朴,圆润之中蕴含着力量与韧性,仿佛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这种结体风格,既体现了西周时期金文书法的成熟与规范,又透露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审美追求。在《颂鼎》铭文中,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既有严谨的法度,又不失生动的气韵,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感叹于古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高超技艺。


二、笔画均匀,展现变化之美


      《颂鼎》铭文的笔画,以粗细均匀著称,这在西周金文中是“少数派”。这种笔画处理方式,使得铭文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同时也展现了当时工匠(书写者)在制作(运笔)过程中的高度控制力与审美追求。然而,这种均匀并非单调乏味,相反,在笔画的起收转折之处,往往蕴含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细微却至关重要,它使得整个铭文在严谨之中不失灵动,理性之中蕴含情感,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艺术境界。


三、空间疏朗跌宕,彰显开阔大方


      《颂鼎》铭文的空间分布,是其书法艺术中最为人称道之处。其文字排列疏朗有致,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都留有足够的空间,使得整个铭文看起来开阔大方,气韵生动。这种空间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铭文的整体视觉效果,也赋予了其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意境之美。同时,在疏朗之中又不失跌宕起伏的变化,使得整个铭文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动态的美感,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在读者面前。


       四、结构平正严谨,蕴含奇巧性情


      《颂鼎》铭文的结构,以其平正严谨而著称。其字形结构紧凑而不失平衡,笔画之间疏密停匀,展现出一种高度的秩序感与和谐美。然而,这种平正严谨并非刻板僵化,相反,在规矩之中往往蕴含着奇巧与性情。书写者通过巧妙的布局与运笔技巧,使得每一个字都仿佛具有了生命力一般,既遵循着既定的法则,又展现出独特的个性与情感。这种在平正中求变化、在规矩中显性情的手法,正是《颂鼎》铭文书法艺术魅力之所在。


       综上所述,《颂鼎》铭文以其结体优雅圆润、笔画均匀变化、空间分布疏朗跌宕以及结构平正严谨等独特的书法特点,成为了西周晚期金文大篆中的佼佼者。它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书法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颂鼎》铭文的深入解析与临习,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西周时期金文书法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更可以从中汲取到书法艺术的精髓与灵感,为自身的书法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因此,《颂鼎》铭文无疑是中华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珍贵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视、去传承、去发扬光大。

三耕堂临古往期链接:


三耕堂临古:临春秋早期《秦公鐘》铭文

三耕堂临古:临西周晚期《散氏盘》铭文

三耕堂临古:临西周晚期《此鼎》铭文



三耕堂
发布信息、上传作品、交流互动、获取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