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好发于0~3岁的儿童,其中以出生后6~24个月的婴幼儿发生率最高。中耳炎在成人中并不多见。目前急性中耳炎(AOM)的权威定义为:中到重度鼓膜膨隆或新发的非急性外耳道炎所致耳漏,伴急性疾病征象和中耳炎症的症状或体征。
急性中耳炎除轻重不一的全身症状外,局部症状主要有三点,即耳痛、耳漏及听力减退。
初始症状为耳痛,为耳道深部跳痛或刺痛,吞咽及咳嗽时加重,可向同侧头部或牙区放射,鼓膜穿孔后疼痛消失。常伴听力下降。自发的鼓膜穿孔时,可见血性或脓性耳漏。
患儿经常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婴幼儿每有发热、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或表现为烦躁或入睡困难。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肿胀、色红而正常标志不清和光锥移位。当用鼓气耳镜观察鼓气时,鼓膜活动度小。患耳呈传导性耳聋。要注意的是,足月健康的新生儿如做耳镜检查,其鼓膜呈淡红色,鼓膜活动度减低或缺乏是正常征象,不可误以为是中耳炎。
新生儿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常见。
较大的婴儿与小于14岁的儿童,则以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及流感嗜血杆菌较常见。
而大于14岁的患者中则以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常见。
不同情况下的致病菌总结如下:
用药3天无效者,主要考虑耐药肺炎链球菌。
恶性中耳炎与外耳炎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铜绿假单胞菌。
经鼻-气管插管48小时后发生的分泌性中耳炎,可由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或肠杆菌属细菌引起。
自ASOM患者分离的产生β内酰胺酶的病原菌有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部分厌氧菌等。近年有少量由白假丝酵母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的报道,值得注意。部分急性中耳炎存在混合感染的现象。有趣的是,两耳患急性中耳炎的患者,可以是分别由两种不同细菌引起。
一、2岁以下患儿无明确推荐方案。2岁以上患者,若无发热或耳痛,体检阴性或不能确诊者,可给予镇痛治疗,不用抗菌药。有症状、体征者,予以抗菌治疗:
①如最近1个月内未用过抗生素,可给予大剂量阿莫西林口服。
②如近1个月内曾用过抗生素,首选大剂量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次选口服头孢地尼,或头孢泊肟,或头孢丙烯,或头孢呋辛酯。疗程:<2岁者10天,≥2岁者5~7天,成人10天。
二、上述经验用药3天无效者,可能为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感染。应调整抗菌治疗方案:
①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无效者,予以口服大剂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地尼,或头孢泊肟,或头孢丙烯,或头孢呋辛酯,或肌内注射头孢曲松3天。
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无效者,予以肌内注射头孢曲松3天±鼓膜穿刺术。此外,万古霉素对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有效,也可采用。成人亦可考虑应用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
上述治疗药物的儿童剂量为:
大剂量阿莫西林每日80~90mg/kg,每8~12小时1次口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ml含阿莫西林600mg和克拉维酸42.9mg)每日90/6.4mg/kg,分2次口服;
头孢地尼7~14mg/kg,分1~2次口服;
头孢泊肟每日10mg/kg,每12小时1次口服;
头孢丙烯15mg/kg,每12小时1次口服;
头孢呋辛酯每日30mg/kg,每12小时1次口服;
头孢曲松50mg/kg每日1次肌内注射。
上述治疗药物的成人剂量为:
大剂量阿莫西林1g,每日3次口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000/125mg,每日2次口服;
头孢地尼300mg,每12小时1次口服;
头孢泊肟200mg,每日2次口服;
头孢丙烯250~500mg,每日2次口服;
头孢呋辛酯250mg,每日2次口服;
头孢曲松2g,每日1次静脉滴注;
左氧氟沙星500mg或750mg,每日1次口服;
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口服。
三、经鼻插管48小时后发生的中耳炎
经鼻插管48小时后约50%的患者可发生渗出性中耳炎,常见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
可选用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或环丙沙星,均为静脉滴注。
给药剂量为:头孢他啶2g每8小时1次,头孢吡肟2g每12小时1次,亚胺培南0.5g每6小时1次,美罗培南1g每8小时1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小时1次,环丙沙星400mg每8~12小时1次。
四、反复发作性重症急性中耳炎的预防
①抗菌药预防:阿莫西林20mg/kg睡前口服,每日1次;
②疫苗接种:包括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病毒疫苗;
③腺样体切除术:鼓室造孔置管时,行腺样体切除术。
我们热切期盼您的投稿!
投稿邮箱:entshikong@163.com
商务合作、加入耳鼻喉交流群、投稿交流等请添加耳鼻喉小助手微信:erbihoushikong(备注姓名、医院)
电话:132 4021 8072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