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访谈丨孙家强教授,王广科教授探讨【微创治疗在耳鼻喉科的发展】

健康   2024-10-30 06:30   北京  


在2024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上,ENT时空有幸采访了多位来自全国在耳鼻喉科微创治疗领域具有卓越贡献的专家探讨《微创治疗在耳鼻喉科的发展》及相关课题

本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孙家强主任;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广科主任(按姓氏拼音排序)作经验分享,让我们一起了解并学习微创治疗技术在耳鼻喉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REC

孙家强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安徽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耳科组成员

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安徽省卫健委杰出技术骨干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鼻咽喉分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学分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人工耳蜗专家委员会委员



微创手术优势


手术技巧分享


科技加持耳科
Q1

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微创治疗技术在耳鼻喉科领域的重要性?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俗称五官科,由于腔小洞深,在过去的领域里,因为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没有新的器械,所以我们做手术创伤比较大。但随着现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后我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很多的手术,都可以无障碍手术来解决问题。确实能解决我们很多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恢复快、对功能损伤也比较小。但是创其实不是切口的微小,而是整个贯穿在手术过程中对重要结构的保护,才是真正的微创理念,而不是说所谓切口的微小就叫微创的手术



微创手术优势


手术技巧分享


科技加持耳科
Q2

您擅长微创人工耳蜗植入及骨桥植入,中耳炎手术及听骨链重建微创手术,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在这些微创手术中,您采用的一些创新技术和方法?



在人工耳蜗植入领域,以前切口做到4-5公分,现在的切口大概在2公分左右,切口会更小。另外在植入手术的过程中,要尽量每个步骤都要让患者的创伤更小。在手术中保留骨瓣、骨锁神经的手术,手术视野开放扩大,尽量少的扫到听小骨。在内耳开窗和电极植入的过程中,我们采用激素水下植入电极,微创保留内耳的环境。



微创手术优势


手术技巧分享


科技加持耳科
Q3

作为资深耳科专家,孙教授您觉得微创手术设备的发展为耳科手术带来哪些革新变化?您如何看待耳显微和耳内镜术式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以及给年轻医师的建议。



由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复杂腔小洞深,如果没有科技的发展,我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很难做到微创。现在有显微镜、内镜、各种等离子技术的应用之后,更加让我们的医生如虎添翼,让我们做到微创更加容易,都得益于科技设备的快速的发展耳内镜的快速发展就像我们经常讲的,跟显微镜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一个是左手,一个是右手,它只是一个工具。在手术的过程中,就看你更加习惯用哪一种工具,我觉得两者之间没有差异,但是两者两种手术方法作为医生来讲,都应该去掌握它。

我本人也是从一个年轻医生成长起来的,耳鼻喉科相对比较资深的医生,但是我觉得给年轻医生的建议,是不停的学习学习永远在路上



REC

王广科 教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兼鼻科主任

河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委员、鼻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候任会长

河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耳鼻咽喉科专业组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无喉者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编写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保健局干部保健专家

河南省医学会、郑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河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成员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委。



鼻内镜外科技术


ACC手术入路


额窦手术技巧
Q1

耳鼻喉科微创手术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中的效果如何,与传统手术相比有哪些差异?有哪些技术的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目前针对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治疗的方式,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而且也取得良好的疗效,大大提高了临床症状控制率。另外能做到精准微创,并发症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小了。所以说整体上还是对治疗鼻窦炎、鼻息肉这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鼻内镜外科技术被誉为鼻科学革命,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金标准。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虽然经过了鼻内镜的手术,而且也经过了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但是仍存在有症状鼻塞、流涕、头疼、头晕、嗅觉障碍等症状持续存在,这部分患者,有可能就是难治性的鼻窦炎,大约的比例占10%左右。

鼻内镜外科技术,一方面就是操作一定要规范,要经过规范化的培训,所以说鼻内镜外科技术精准鼻窦开放术体系的建立,对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疗效,确实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另外一些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对完善鼻内镜外科技术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影像导航、综合动力系统、高清的显像系统、专科设备器械、低温等离子系统等等,这些技术的加入都促进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更好地提高手术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



鼻内镜外科技术


ACC手术入路


额窦手术技巧
Q2

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CC)中的应用是一种精细且有效的方法,请您分享一下在鼻内镜手术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是鼻腔鼻窦一种常见的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鳞状细胞癌,但是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是嗜神经浸润,沿神经生长。在治疗该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通过我们临床观察和国内外的研究报告发现,目前内镜经鼻入路是作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主要手术入路方式。当然也不排除鼻外入路,鼻内外联合入路方式。根据发病的部位、范围、病情的分期综合来决定哪一种手术入路方式。但是首选是内镜经鼻入路,有诸多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在手术中,把神经能够做到精准的、精确的解剖。对鼻腔腺样囊性癌的责任单元,能够做到精准的、完整的、彻底的切除,能够大大提高生存率减少复发率。



鼻内镜外科技术


ACC手术入路


额窦手术技巧
Q3

在实施改良Draf手术时,如何精确评估患者额窦的解剖结构,以确定最合适的手术路径和方法?改良Draf手术在处理复杂额窦病变时,相比传统手术有哪些具体的优势?



额窦是四组鼻窦里发育最不对称的一组,而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主要是额窦气房,两侧发育会不对称,位置比较高、而且有一定的角度,毗邻眼眶和颅底,所以在做额窦手术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随着高清显像系统,额窦专科设备器械的临床应用,对额窦的手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像Draf手术在指导鼻内镜额窦手术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临床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额窦手术以后疗效欠佳,并发症时有发生,有些单纯依靠Draf手术的,不能解决额窦的全部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国内外的学者也在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改良,具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手术范围的改良。就是过去范围在DrafⅠ、DrafⅡ、DrafⅢ之间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做手术时根据需要也可能既不是DrafⅡa,也不是DrafⅡb是介于这之间。也可能既不是DrafⅢ,也不是DrafⅡb,也介于这之间,这是个性化的设计。另外就是单纯的内镜经鼻入路做鼻窦、额窦,有时还可以鼻内外联合入路的方式,把额窦的病变彻底的切除。假如额窦的病变范围比较广,单纯的鼻内镜经鼻入路不能把病变彻底切除。或者是单纯的鼻内镜经鼻入路风险太大,为了要保证安全,可以做鼻内外联合入路的方式。

另外一个是手术入路的改变。经典的入路一般就是由内向外,先找到额隐窝额窦口开放额窦,这是经典的方式。但是往往有些情况被病变、多次手术以后瘢痕组织、骨组织增生、外伤致解剖变异等,额隐窝额窦口找不到了,这时候开放额窦困难的情况下,可以由外到内的入路,即先找额窦腔,把额窦腔打开,打开以后顺着额窦腔再开放额窦。目的一是快捷,再是安全。第三种入路的改变可以直接从中线入路,就是通过鼻中隔入路的方式。一是保证安全,再就是加快手术的进度。因为通过两个鼻孔,四手进器械进内镜,能加快手术的进度。尤其是在DrafⅢ手术的时候,中线入路能够加快手术进度,还能保证安全。只要定位到第一嗅丝或筛前动脉,筛前神经第一分支不会越过这个红线,一般还是比较安全的,从中线开放双侧的额窦。

第三个方面,就一些新业务新技术在额窦手术中的应用。比如粘膜瓣,做DrafⅢ或DrafⅡb的时候,由于大面积的骨质裸露或者大面积的黏膜缺失的时候,或者多次手术都是瘢痕组织,为了保证术后的疗效、窦口的开放率,这时候使用一些带蒂的或游离的粘膜瓣进行覆盖,能够加快手术部位上皮化,减少额窦口的狭窄或闭锁。

另外还有一些新技术,像球囊扩张的技术,在做额窦开放的时候,可以单纯或联合球囊扩张的技术,把额窦口开放的更圆滑,更加快手术的进度。另外还有支架,药物支架既起一个支撑的作用,而且含有激素使开放的窦口局部的炎症降低到最低的状态,减少窦口的炎症和水肿,防止术后的额窦口的狭窄,还有导航、低温等离子系统、综合动力系统在额窦开放手术中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内容属于专业医学知识
仅面向医学相关工作、学习人员观看
END
我们热切期盼您的投稿!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entshikong@163.com


商务合作、加入耳鼻喉交流群、投稿等可添加耳鼻喉小助手微信:erbihoushikong(备注医院/科室/学校)

如果您是PI/教授,还请注明。


电话:132 4021 8072

本文来自网络,经授权禁止平台转载(转发朋友圈、微信群分享等除外)。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ENT时空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码加入学术交流群
每日更新/ 交流学习/ 有偿投稿
商务合作/ 专业团队/ 一站服务

长按直接加入耳鼻喉学术交流群


长按添加小助手微信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查看更多内容

ENT时空
分享耳鼻咽喉领域最新进展、文献指南、病例解析、会议/直播,为有理想的耳鼻喉医生搭建进步的阶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