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鼻中隔偏曲,你还在用鼻腔填塞吗?

健康   2024-11-24 06:30   北京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最常见病种之一,大约70%~80%成年人的鼻中隔有不同程度偏曲。如果偏曲程度轻微,未引起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只有当鼻中隔向一侧、双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而产生临床症状时, 方诊断为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有效方法。


手术过程主要是分离双侧鼻中隔黏软骨膜,去除偏曲骨质,尽量保留软骨,将黏膜归位,并填塞鼻腔压迫鼻中隔。但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引起鼻塞、头痛、口干、睡眠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增加患者术后痛苦,导致部分患者对术后换药产生畏惧,影响手术疗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有学者尝试用缝合技术替代鼻腔填塞来处理鼻中隔手术术腔,迄今已有许多国内外研究证实鼻中隔缝合技术相对于鼻腔填塞的患者来说痛苦小、费用低,是值得信赖的一种方法。


连续贯穿缝合法优势明显,可显著减少术后不适,近年来报道了大量相关研究。而有关鼻中隔缝合技术中的缝线布局,各文献采用的方法不一。绝大部分报道中采用的均为“W”型或“弓” 型缝线布局,两者从本质上来看并无太大差别,仅是缝线在更换鼻腔侧别形成的夹角不同,单位面积上鼻中隔平均覆盖到的缝线数以及对鼻中隔的固定效果并无太大差异。但由于实际操作中,此种布局往往面临着首尾针的打结固定问题,对于中隔黏膜过于薄软者,预先打结固定第一针的方法并不甚可靠,有时即便打2个方结尚可穿透针眼失去固定作用,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形成了新的缝线布局方法。以下介绍四种缝线布局供大家参考。



01   “之”字形缝线布局





手术使用 0°镜照明、薇乔(Vicryl)4.0可吸收角针进行缝合,线的远端一头打结,持针器纵行夹持针的尾端以便于缝合时用力 (图1A),第1针的进针部位从左侧鼻腔鼻中隔的后上方、 中鼻甲的前方(图1B),如果中鼻甲不稳、飘移,为了使中鼻甲稳定,也可将中鼻甲、鼻中隔一并缝合,贯穿鼻中隔缝合至右侧鼻腔,这时线头的远端所打得结留在左侧鼻中隔中鼻甲前端(图1C),再在鼻中隔的后下方从右侧鼻腔贯穿缝合至左侧鼻腔,采用“之”字形连续从后向前贯穿缝合,接近切口时,针从右侧鼻腔贯穿鼻中隔到左侧鼻腔的切口后方,然后在切口前方进针贯穿至右侧鼻腔,从而闭合切口, 最后一针在鼻前庭皮肤处挂一小块皮肤打结缝合固定缝线 (图1D,图1E)。



02   “W”形缝线布局





使用 Storz 0°鼻内镜系统,薇乔 (Vicryl 4/0) 可吸收角针进行缝合。弯曲的角针矫正水平,持针器平行于针的尾端夹持,于左侧鼻中隔切口 的前下方进针贯穿至鼻中隔右侧前下方;再于出针处平行上方进针,于左侧鼻中隔切口的前上方出针,向后在鼻中隔切口后方约 5 mm 左右平行进针,贯穿至 右侧,沿右后上进针贯穿至左侧中鼻甲前;再于左侧后下进针贯穿至右侧,沿右侧前下返回贯穿至左侧;再行“W”形缝合至鼻中隔切口的后下端,与前下端 进针处留线打结关闭 (图1)。然后行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



03   “弓”形缝线布局





使用 4-0 可吸收带针缝线( 泰科 UL-203) ,首先行左侧鼻中隔切口的间断缝合 3 针,最后一针打结剪线时留置约 3 cm 单只尾线; 之后缝合针线的线末端自行打蝶形小结, 持针器纵行夹持针后三分之一,经左侧总鼻道进入 鼻中隔的后上方,于中鼻甲前方进针贯穿鼻中隔至 右侧鼻腔,再从右侧鼻腔鼻中隔的后下方贯穿至左侧鼻腔,之后按照这种方法以“弓”字形从后向前连续贯穿缝合,一般行 6 ~ 8 次缝合,接近鼻中隔前端 时最后两针保证贯穿缝合术中留下的四方软骨前端,以尽可能使鼻中隔中位塑形,最后缝线与中隔切 口缝合处留置的尾线打结固定在鼻中隔的左侧鼻前庭底部( 图 1) 。



04   “口”形缝线布局





具体操作如下:先缝合切口2~3针,最后缝合那针的线尾预留较长备用,且打结后尾线不剪断,然后沿鼻底水平向后,距切口 0.5 ~ 1.0cm 处,于鼻底水平上约 0.5cm 处进第一针至对侧鼻腔, 继续基本沿同样水平位置向后找到第二针位置,自对侧穿至原侧,后续进针点依此类推,一般第 3 ~ 5 针到达鼻腔后端,再转向高位,继续采用同法自后向前缝合,直至抵达鼻腔前端,其间每针拉线力度应适中,过紧可能导致薄软黏膜割裂,过松则无法使两侧黏膜良好贴合。上下两条缝线走行间距根据 鼻腔上下径大小在 1 ~ 2cm 内适当调整,采用直线走行或小幅度的“之”型走行均可。总体形态略呈 “口”状,全程需缝合 6 ~ 8 针,最后一针出针须与切口同侧,并将之与原切口预留的线尾打结固定即可。


END




我们热切期盼您的投稿!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entshikong@163.com


商务合作、加入耳鼻喉交流群、投稿交流等请添加耳鼻喉小助手微信:erbihoushikong(备注姓名、医院)


电话:132 4021 8072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经授权禁止平台转载(转发朋友圈、微信群分享等除外)。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码加入学术交流群
每日更新/ 交流学习/ 有偿投稿
商务合作/ 专业团队/ 一站服务
长按添加小助手微信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查看更多内容

ENT时空
分享耳鼻咽喉领域最新进展、文献指南、病例解析、会议/直播,为有理想的耳鼻喉医生搭建进步的阶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