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苏轼为何早早地“解衣欲睡”?

文摘   文学   2024-06-16 19:41   吉林  

点击上方蓝字“语文桃花源”关注我!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游记散文,荣列初中教材多年,是一篇人人皆耳熟能详的佳作。

在这篇只有85个字的游记散文中,写出了苏轼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种种复杂感情,在文章结构的安排,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使用等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每次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我都会有一些和以往不同的感受。今年初夏,早早地结束了七年级的课程后,兴之所至,又提前讲授几节八上的文言古诗文篇目,又遇《记承天寺夜游》,没想到,我却对“解衣欲睡”一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解衣欲睡”何意?就是“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本身这句话并没有让人探究的兴趣点,可当我偶然之间产生疑问:苏轼是几点睡的呢?我的探究欲就被激发出来了。

苏轼几点睡?文中并没有写。只是在文中的第一句里交代了夜游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查阅资料,才知道,南方十月份的月亮升起的时间大概是18:30左右,当到了19:00左右的时候,天就黑了。只有天黑的时候,月光才显得皎洁。而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月亮还没有达到最圆的时候,可能稍晚一点才会给人皎洁之感。但19:00后的月光,应该是可以“入户”了。

“解衣欲睡”是在“月色入户”之前,所以,19:00左右的苏轼,应该是已经脱衣上床,准备睡觉了。但这时的他,是“欲睡”还没睡,定是在床上“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呢。可苏轼为什么这么早就想睡觉呢?

我们知道,“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黄州团练副使,可这并不是他心之所愿。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苏轼外表显得很是达观,甚至,当友人李常对他的被贬黄州以示怜悯,表示安慰时,他还很是不以为然地回应道,“何乃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若见仆困穷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意思就是告诉李常,别怜悯我,在我看来,连生死都是谈笑间的事,被贬黄州算什么啊?我心中有国,我心中有圣上,我很坚强!可是,在他所写的一些诗词中,我们在字里行间还是能够品出处于人生低谷时的苏轼,他内心的孤独和苦闷的。

即使是在黄州呆了两三年后,那隐藏在内心的苦闷、失落、愤懑,还是通过他写的诗文中流露出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苏轼在元丰五年写的《卜算子•杭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的文字,满是寂寞,满是愤懑,满是不平,还有着满满的孤傲。在元丰六年写的《前赤壁赋》里,写的“苏子愀然”,是不是也是被吹箫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所感染了呢?他在用表面的达观,来掩饰内心的苦闷啊!

他想早早地睡觉,入睡了,入梦了,那烦扰他的一切的苦闷,一切的忧伤,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吧?这,也和后文的“闲人”完美地契合了起来。

这,可能是他“解衣欲睡”的一个原因吧?

我们还知道,被贬黄州,是苏轼成为苏东坡的一次蜕变。而这次蜕变,不得不说的一个地方,就是黄州城东面三分之一里处,满是荆棘瓦砾的山坡。

来到黄州后,苏轼的生活很是艰辛与贫困。所住临皋亭,夏可入日,冬可进风,每月花费要分为三十份,挂在房梁,不可多用,多用,下一日衣食堪忧。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苏轼“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终于,苏轼由一个大文豪,被迫成为了农夫。东坡的这处荒地,侍弄起来很是不易,在他写的《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里,苏轼描写了垦荒种地的情形,“垦辟之劳,筋力殆尽”。在他给友人孔平仲的一首诗里,他又写道,“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由字入境,我们可以想象到,苏轼在东坡之地,俯下身来,拾取着瓦砾,一个个地扔掷到地头,看着瓦砾堆垒成山,再和自己的儿子们,以及追随仰慕他的友人们,盖起雪堂。晨兴起,带月归,整日忙碌在田间,风吹日晒,面黑似墨。那种辛苦,那种劳累,让人不忍睹视。

人们可能会慨叹,如此伟大的人物,却被生活逼迫得做这么低贱的活计,真是人生之大不幸啊!可是,成为苏东坡的苏轼却并不是如此想的。在东坡的劳作,使他感受到了快活而满足。他在东坡筑水坝,建鱼池,种树苗,当孩子们跑过来告诉他,打的井出水了的时候,他会欢喜得像孩子般跳起来。

他此时的朋友,大多数都是农夫、渔夫、药师、村妇、道士、僧人,几乎和官场的士大夫们绝缘了。甚至,他还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的句子重组,照民歌唱出,教给农夫唱。这时候的苏轼,累并快乐着。

累并快乐着的苏轼,在夜晚来临的时候,是很想早一点睡觉,好好地养精蓄锐,然后,再精神百倍地开始第二天的劳作,延续下一次的快乐。

这,可能是他“解衣欲睡”的另一个原因吧?

可谁能想到,月亮知其心,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夜,登上东坡,漫过梯田,进入他的雪堂,把月光撒落了他的床前。

而那份月光,是如此地空明澄澈,终于引来了他和张怀民那可称绝响的月下闲游,而那夜闲游,也成了文学史上旷古绝今的风景……



长按左侧二维码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或输入我的微信公众号:lvshitaoyuan加关注。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1.严监生是“腐儒”,还是“腐乳”?

2.命题作文究竟是什么模样?——2024年长春市市模命题作文赏评与试作

3.蝶落心房

4.语文课堂,唯静可远,唯慢可成——《驿路梨花》的教与思

5.心的伟岸,让人性有光——我读蔡磊的《相信》

6.语文老师,你是否尝到了文字的甜蜜?——区语文教研活动的一点浅思

7文言文教学,应会左右互搏

8.有一种烦忧你可知道——戴望舒《烦忧》赏析

9.校园风声鹤唳,怎不让教师步步惊心【随笔】

10.我被考试撞了一下“腰”【随笔】

11.寒门出贵子,需要过三关【随笔】

12.行行好!别再鱼肉老师


语文桃花源
在喧嚣的社会里,渴求寻找灵魂的栖息地。在这片桃源里,我希望能够用我的文字,谈语论文,吟诗填词,在翰墨飘香的世界里,诗意地栖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