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唯静可远,唯慢可成——《驿路梨花》的教与思

文摘   文学   2024-04-17 22:46   吉林  

点击上方蓝字“语文桃花源”关注我!


在时间的河中,我是一个漂泊者,寄于无楫的小舟上,随着风浪,起起落落。

春的来到,给人以希望,可不知为什么,我已渐渐褪去了对未来的激情,在语文教学上,也如此。总是回忆往昔,那胡马轻裘时的翩翩,是不是因为,此时的我,已不是少年!

恰在这激情零落的春天里,学校举行了“精进杯”教学大赛。所谓的“精进”者,是提升,是成长。回想曾经,我曾勉力提升自己,成长自己,为的,是不辜负这个唯有一次的生命。私心里,我也是想有所得,有所成。可我是个愚钝的人,我身上的致命伤使我所得皆失,所愿无成。

现在,一切的愿,一切的想,都变得很是缥缈,可我毕竟不是一个甘于沉沦的人,在人生海海里,我虽然不能左右一切,但也会用心,用力去做上天安排我的事情,因为,我不想让生活把我弄得太狼狈。语文的事,我也会用心,用力去做,我知道,在潜意识里,我是爱它的!

语文组被安排在“精进杯”的第一周,而我,又成了上课者的第一人。怎么上这节课呢?我在思考着……

恰恰此时,在统编语文教材里,我遇到了《驿路梨花》,那,就讲《驿路梨花》。想到《驿路梨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的,是那位在香气四溢的梨花丛里歌唱的哈尼小姑娘。怎样用我的课,把她的美展现?

我翻开课本,一遍遍地读着《驿路梨花》,我想通过我的读,读出一些奇思妙想,读出一些柳暗花明,来让我的课堂活色生香。

我承认,文本解读的过程,和教学设计的过程,很难,很辛苦,而这些难,这些辛苦是否值得,最终都得需要课堂的检验。

上课的时间是个周二。那一天,阳光很好,把早晨的空气熏得不冷不热,很温暖,很温馨。当稀稀落落,零零散散的老师在二楼多功能教室坐定后,我开始了我的课堂。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展现了“人物的淳朴、故事的精巧、事物的美好”,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解读课文。”这是我的导入,很简单,但,我觉得,也很实用。因为,恰恰是因为简单,它很容易就让学生知道此篇小说的特点。同时,这也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当学生心中存疑,有了“为什么《驿路梨花》体现了人物的淳朴、故事的精巧、事物的精美呢?”这样的疑问的时候,学生就会主动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从而,开始他们的探索式学习之旅。“大道至简”,有时,简单的方法就像《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很简单,但,却很实用。

此次“精进杯”的主题,是目标落位,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这是高效课堂的标配。在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里,没有单独提出对小说的目标要求,但,其中有这样的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就是《课标》表述里的“情境和形象”,由小说的三要素作为课文分析的切入点,既关注了文章的体性,也能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由此,我确定了《驿路梨花》的教学目标为:

1.把握故事内容,了解小说三要素在文章中的巧妙运用。

2.理解“梨花”的不同含义及作用和悬念的妙用。

3.激发学生献出爱心、关心他人的美好品德。

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环节:赏析《驿路梨花》的景物之美、分析《驿路梨花》的人物之美、探究《驿路梨花》的情节之美。

在随后的教学时间里,我围绕这三个教学活动环节,开始了我的课堂教学。距离上此课已经过去一周的时间了,虽然这节课具体的教学细节在记忆中已经淡漠,但,近几日来,一些碎片式的上课场景却如画面一般,一帧帧地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而又模糊的闪现。

如果把全文当成一首小诗来读,你觉得文中最美的意象是什么?这是进入第一个教学活动环节——赏析《驿路梨花》的景物之美时,我提出的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答出,“梨花”。随后,我问,“文中有几处写到梨花,请找出来。想一想,有何作用?”整个课堂静了下来,不久,整个课堂又如春蚕咀嚼桑叶般响了起来,那是学生由思考到讨论的过程。

最喜欢的,是我和学生归纳探究梨花这个意象的过程。这届学生真是好。不羞涩,很大方,他们的小手如春笋一般,在课堂上生长,拔节,文中对梨花的四次描写,被他们一一准确地寻找到了。“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我让学生细细品味那个“满”,那个“满”字里,有梨花在尽情地开放,满满的一树,满满的一林,满满的一夜。这不仅是梨花的美,更是文字的美!此时的课堂上,因学生的热情,似乎也有“梨花”在悄然生长,我喜欢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在迸溅,“噼啪”“噼啪”……多美的声音啊!

以上的两个问题,并不难。而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其实都是为第三个问题——“作者四次写“梨花”有何用意?”做准备的。问题设计的层级性,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急不得的,慢火细炖,才能品出思维最美的味道。

我陶醉在这样慢的艺术中,却忽略了时间的悄然流逝,当我进入第二个课堂教学活动环节——分析《驿路梨花》的人物之美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半了。

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外乎就是典型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展开的人物活动。人物活动就是情节也。小说作为一种虚构的文学样式,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人物的设置,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出现。就像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书的开端,在写孙少平的出场时,就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和场景描写。“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在这样的景物描写和场景描写里,嵌入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很艺术,也很美。这是小说的常用手法,《驿路梨花》也有着这样的艺术嵌入。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着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在《驿路梨花》的首段描写中,“我”和老余出场了。“山,是什么山?”“屋,是什么屋?”“林,是什么林?”在这样的询问中,我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梨花,引到文中人物上。在《驿路梨花》一文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梨花、解放军叔叔依次出场,共同演绎了一个和美有关的故事。

可令人遗憾的是,因时间的关系,课前设计的两个思考题:“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对六位人物进行分组”“速读课文,剖析事件析“美人”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短了。虽然,由于问题设计的梯次性,学生很快地思考了出来,可是,我仍是觉得,根据事件剖析人物精神品质上,抓得不够细,引导得不够好。最让我遗憾的,是我在黑板上种植的那棵梨树,梨花开得太单薄了,那可是雷锋精神的花,助人为乐的花啊!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课堂教学进入了第三个教学活动环节——探究《驿路梨花》的情节之美。

在这个环节里,我本来是这样设计的:在课件上展示原文的写作顺序,然后,让学生按建造和照料茅屋的先后顺序复述故事情节,通过比较,引到学生总结出《驿路梨花》的两次误会、三个悬念,然后,总结出文章的记叙顺序,探究哪个故事顺序好。从而,得出《驿路梨花》富有波澜,一波三折的特点。

可还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略掉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的探究,而这恰恰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最佳契机。我错过了,我真的错过了,教学的遗憾在我的心中蒸腾,久久不能散去。

当三个教学活动环节结束后,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更深处,我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题:一、请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小屋的主人是谁;二、试探究本文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第一道合作探究题的讨论,很是踊跃。虽然,思考、探究的过程是磕磕绊绊的,但在我的“有竹在胸”的引导下,最终的指向还是回到了雷锋精神、助人为乐上。

当在探究“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时,下课的铃声响了起来。思考、探究的过程就显得匆匆了。

回想这一节课。整个的设计尚可,过程也算完整,可是,让我如鲠在喉的是,学生的分析不够深入,后程的时间过于匆匆。

在以后的教学里,多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文字里,静静地想,慢慢地嚼,才能让思维致远,让课堂生香。




长按左侧二维码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或输入我的微信公众号:lvshitaoyuan加关注。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1.心的伟岸,让人性有光——我读蔡磊的《相信》

2.公交诱惑

3.语文老师,你是否尝到了文字的甜蜜?——区语文教研活动的一点浅思

4.公平与正义,应在现实中落地有声——观电影《第二十条》有感

5.《语文课程标准》里的一段话,让我觉得,中考仍是一条必须选择的路

6.人生应须“断舍离”【随笔】

7人生唯有别离多——李叔同《送别》赏析

8.你是谁的四月天——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9.校园风声鹤唳,怎不让教师步步惊心【随笔】

10.好教育,应是走心的教育——《银河补习班》里悟教育(三)

11.寒门出贵子,需要过三关【随笔】

12.行行好!别再鱼肉老师


语文桃花源
在喧嚣的社会里,渴求寻找灵魂的栖息地。在这片桃源里,我希望能够用我的文字,谈语论文,吟诗填词,在翰墨飘香的世界里,诗意地栖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