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语文课堂,让生命开出花——《永久的生命》上课纪实

文摘   文学   2024-10-26 23:15   吉林  


点击上方蓝字“语文桃花源”关注我!


语文的课堂,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成了王。

在生活中,我不屑于言;在课堂上,我如步圣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口之言之,语文课堂上的我,成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我。被学生们聚焦的那一刻,我很享受。

回溯2024年10月10日,当时间的指针行走到八点二十五分的那一刻,我开始了我的公开课。一个普通的日子,一个普通的时间,一个普通的语文课堂,因为区语文教研员的到来,变得不普通了。

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坐着区语文教研员朱老师,坐着主管教学的曲校长(硕士学的是语文),还坐着各个年级的语文老师,她们坐在那里,散发出强大的语文气场,使教室里弥散着浓浓的语文气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这气息飘入我的身体里,随后,开始了我的语文。

相遇《永久的生命》,是我与它恰逢其时的缘。当它存在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时候,是否会想到那日的我,会与它有着不同往日的激情碰撞。作为一篇散文,它很独特,也很深刻。独特在它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深刻在它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怎样让学生能够理解这篇文章呢?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这个导入的设计,源于文体知识。因为,第四单元都是散文,而语文的学习,是从言语形式到言语内容,最后,再回归到言语形式,在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上的出出进进,是对语言的玩味,是对文体的钟情。散文的真实,使它与生活之间缠缠绵绵,无法分割。所以,即使有人说它不像小说和诗歌那样富有文学性和艺术性,但,我仍是热衷于读散文,写散文,教散文。于是,我从单元导语导入,让学生明了散文的分类。随后,回归到《永久的生命》,让学生明了,什么是哲理散文。

语文的课堂,是一条潺潺流淌的河,它要流向何方,需要遵从学习目标的导引:积累字词,认识作者;了解哲理散文的写作特点,领会生命的本质,成了这节课的航线。我像一位船夫,,航行在这条被“生命”注解的河上。

介绍作家:严文井,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其实学生并不熟悉他。为了突出严文井的重量级,也为了给课堂注入文学味,我谈到了董宇辉,谈到了他带货《人民文学》时,与《人民文学》结下的缘。在所有的学科里,语文是最文学的,是最富有魅力的,所以,我希望在语文的课堂里,学生是富有灵性的,富有思想的。

字音字形:《语文课程标准》里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对这些词语的掌握和学习,主要靠的还是积累。而积累最主要的是溯源。中国汉字的发展,从结绳记事开始,经历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顺脉深研,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想,追根溯源,还是能积累得快一点的吧?文中“一颗臼齿”的“臼”,是舂米的器具,我叫了两名学生,一名男生,一名女生,站在黑板前,一笔一划地写这个字,为的是读准“臼”,写对“臼”,对汉字的积累,需要一点一滴,也需要扎扎实实。

朗读课文:《永久的生命》,很短,只有五段文字,可要理解它,却需要花费一些心思。语文的课堂,需要朗朗的读书声,而读书声的诱发,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示范。于是,对朗读的设计,我把自己融入了其中。第一自然段的朗读,属于我,我把我的情注入《永久的生命》中,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声。再让两名学生分别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以此来激励学生。最后,全体学生读第四段和第五段,希冀学生的朗读能够震耳欲聋而有情,让朗读变得与众不同。可是,学生们太含蓄了,传入我的耳中的,并不是让我愉悦的天籁之音。没关系,不完美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

以上都是语文课堂这部乐章的前奏,真正的开始,是对文章的解读与分析。

生命是一个永久而让人悲伤的话题,当在谈论它的时候,我们慎重而又仔细。何况,在这个语文课堂上,与我谈论生命的,是有着最美好年华的学生,我要慎重而又慎重。怎样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重视生命,而又不会因此而让学生的心头笼上生命终将逝去的阴影?我想到了课文的批注。

是的,《永久的生命》是一篇自读课文,短短的文章,旁边有四处批注,分别在文章的首段、接近尾段的第四段,和中间的二、三段。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位一体”理念,批注是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以此来设计课堂教学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我开始了我的实践——

第一个批注,是句叙述。启思学生,第一段写的是个人的生命。“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起始的句子,读来,就让人感到悲伤,对时光流逝的悲伤。“你知道哪些有关时光流逝,慨叹生命有限的诗词”吗?我轻轻地问学生。学生陷入了沉默,好像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可是,在时光的流逝中,她们的沉思仍在继续。她们说不出“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难道还说不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吗?她们说不出“莫等闲,报了少年头,空悲切”,难道还说不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吗?我在等待着,等待着,看着后面听课的语文老师和教研员,我有点着急了。终于,有一位学生说出了“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终于,还是苏轼救了我!

其实,我的着急,的确是点点而已。我希望出现一个偶尔沉默的课堂,出现一个学生不会的课堂,如果学生都会了,要你老师有何用?

语文需要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为此,我在PPT上展示了王国维的《蝶恋花》和蒋捷的《一剪梅》,真是喜欢“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啊!真是喜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啊!我想把这么好的词句让学生记住,注入他们的生命里,让他们的生命也富有诗意。

作者为什么从个体生命写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把《永久的生命》的第一段进行了改编。我一句一句地,把他们分解成诗行,在缱绻吟诵中,体味其中的衷肠。我问学生:“这样的修改,你读出了什么?”诗言志,诗言情,我在第一段的改写中,加入了两个破折号,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无奈,读出生命逝去的悲伤。人生无常,对于生命的逝去,个体的人,根本做不了主,伟大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可能主宰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言语,只能出现在有哪吒这样的仙人的神话里。

这样的开篇,的确充满了悲伤色彩,作者这样写,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来引出第二自然段对生命的论述。

在第二个批注里,作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这个问题,关注的是第二段中的句子“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这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观点,为了证明生命是不朽的观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以小草为例,一个是以小牛犊为例,这就是议论文里的举例论证。通过这样的举例,来说明生命的流动性和不朽,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理解。生命的不朽,在于一种承继。“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对于第三个批注的赏析,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中第三段中有哪些反义词?请找出来。

学生们应该是告别了上课初始时的紧张,开始融入了课堂,有了自己的思考。“分开——合起”“暂时——永久”“消逝——存在”,这些反义词组竟然被他们都一一找出来了。学生是需要等待的,就像等待一朵花的开放一样,教师,急不得。慢下来,学生才会创造奇迹。

我再次询问我的学生,这些反义词组有何特点?学生答:前面的都是个体,后面的都是群体。是的,个体生命的分开与消逝,才会有群体生命的生生不息,在永不停止的繁殖和蔓延中,生命才是永久的。

对第四个批注的赏析,我联系了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的时候,在世界大变革的时代,个体生命是多么地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即使生命易逝,我们也不要过度地沉溺悲哀,而要坚韧地活着,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生命的伟大。

“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中'永存'”,这句话歌颂了生命的神奇,赞颂了生命长河的不朽与永久,和结尾第五段的“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相得益彰,我喜欢这样令人乐观向上的语句。生命都已经如此不堪,我们为何不让这唯有一次的生命过得辉煌?

为了让学生把生命过得昂扬,我让学生说出一些与批注4内涵相似的诗词,以此来厚垫他们的乐观,让他们变得积极向上。

我们的人生就应该这样度过,让生命开出花,这人间来一次,才值得。不是吗?

语文的课堂,是在渡人,更是在渡己。与学生共渡,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长按左侧二维码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或输入我的微信公众号:lvshitaoyuan加关注。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1.悟教《道德经》【1】:无欲,才可悟语文之道

2.故乡的长堤

3.直播的聒噪,让我想起了李子柒

4.那一纸素笺,恰是教师幸福的源

5.非连续性文本参战,它是否会成为长春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宠儿?——长春市2024年秋集体备课随想(1)

6.2024年长春市中考命题作文《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下水文两篇与批注

7.廊下老人

8.被误传的“食色,性也。”——《应物兄》撷英偶思(1)

9.相约在长师的星空下

10.落魄的皇族,在雨中的寂寞

11.2024年吉林省中考命题作文《情味浸润的时光》解析与范文

12.《逍遥游》里的那条大鱼,应不应该放到初中生的碗里来?

语文桃花源
在喧嚣的社会里,渴求寻找灵魂的栖息地。在这片桃源里,我希望能够用我的文字,谈语论文,吟诗填词,在翰墨飘香的世界里,诗意地栖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