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传的“食色,性也。”——《应物兄》撷英偶思(1)

文摘   文学   2024-08-02 21:57   吉林  


点击上方蓝字“语文桃花源”关注我!


开篇提一个问题——

“食色,性也。”谁说的?

孔子吗?非也!

孟子吗?非也!

咦!不是孟子?这句话出自《孟子》一书可谓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啊!

是的,这句话是出自《孟子•告子》,但,这句话并不是孟子说的,而是告子说的。

告子?告子是谁?告子是个人?是的,告子是个人。告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却受教于墨家的墨子,然,告子还是个讲仁义的人,这,又和儒家产生联系了。于是,关于仁义他和孟子还进行过一场论辩。而“食色,性也。”这句话,就是他在和孟子论辩的时候说的。

上过初中的人应该都知道告子这个人,在我们初中阶段所学过的课文里,《鱼我所欲也》就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出自《孟子•告子下》,可是,“食色,性也。”是告子说的,却一直被我揣误了。

这个错误是在读当代著名作家李洱的《应物兄》才得以纠正的。李洱先生曾在大学任教多年,熟稔大学内幕,于是,写作了这部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应物兄》,可以说,这部小说是当代的《儒林外史》。

回过头来,还是说一说“食色,性也”。知道“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告子说的,是读《应物兄》时,读到应物兄在参加交通电台的《午夜访谈》直播时,被假装出租车司机的他的同门师弟费鸣刁难,责问他孟子什么时候说过“食色,性也。”的?应物兄知道自己说话不严谨,只好认错。

可见“食色,性也。”语出何人,应该没有疑问了。但在语意的理解上,仍是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对这句话,主要是在“食色”上的理解不同,而对“性”的理解,却很统一,统一的说法是“天性、本性”,我也同意这种解释。

然,对“食色”的理解却很多,主要有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认为“食”是动词喜欢的意思,“色”是名词,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食色”是动宾关系,就是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意思。

一种理解认为“食”和“色”都是名词,是并列关系。但对“食”和“色”这两个名词的具体解释,却是各种各样,莫衷一是,有的说“食”指的是维持生命所需的东西,包括吃的食物,但不仅仅是食物,“色”指的是我们的五官所感知到的一切;有的说“食”指的是饮食,“色”指的是男女……语言文字是一团迷雾,见山,见水,孰对孰错,就看谁的理由充分了。

但对这句话,我比较倾向于下面的这种观点:“食”指的是仁,“色”指的是义,“食色,性也。”就是仁和义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为什么这样理解呢?因为,“食色,性也。”的下一句是“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也就是说,仁义之心,与生具有,但,仁是向内的,义是向外的,这就如同食物是人吃的,是一种内需,色是人的五官所感知到的,是一种外需。但不管是向内还是向外,都是本性使然。

这样的理解,对“食色,性也。”的解释,可谓全也!

有一些好色之徒拿“食色,性也。”这句话做借口,说老祖宗都说了,好色和吃饭一样,是不需要教,生下来就有的欲望,阻止我好色,就是没天理,没人性,然后为所欲为,做一些卑鄙龌龊之事。

这!这!这就有点人神共愤了!可群起而诛之。



长按左侧二维码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或输入我的微信公众号:lvshitaoyuan加关注。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1.相约在长师的星空下

2.落魄的皇族,在雨中的寂寞

3.公园夜色

4.2024年吉林省中考命题作文《情味浸润的时光》解析与试作

5.《逍遥游》里的那条大鱼,应不应该放到初中生的碗里来?

6.2024年长春市中考命题作文《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解析与试作

72024年长春市中考前夜,谑测语文试题

8.那夜,苏轼为何早早地“解衣欲睡”?

9.校园风声鹤唳,怎不让教师步步惊心【随笔】

10.我被考试撞了一下“腰”【随笔】

11.寒门出贵子,需要过三关【随笔】

12.行行好!别再鱼肉老师


语文桃花源
在喧嚣的社会里,渴求寻找灵魂的栖息地。在这片桃源里,我希望能够用我的文字,谈语论文,吟诗填词,在翰墨飘香的世界里,诗意地栖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