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年,可谓是一天一个样:
从一个只会哭的小婴儿,慢慢成长为会咿咿呀呀叫“爸爸妈妈”的小乖乖;
从一个头都抬不稳的小可爱,慢慢成长为会自己翻身、坐起、走路的小宝宝;
......
在这几年中,我相信有不少家长,不止一次对比过自家宝宝和别人家宝宝的发育情况,早了担心,晚了忧心,只有达到“标准”才能放心。
那在宝宝发育的各阶段,怎样才算“达标”了呢?
囟门闭合
囟门包括前囟和后囟。
大多数宝宝的前囟门会在2岁前闭合,少数宝宝会在3岁前闭合,如果满3岁还没闭合,就需要去医院检查。
后囟门最晚在出生3~4个月闭合。
不同宝宝存在个体差异,只要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比别人晚几个月还是早几个月都不用着急,更别去补钙,囟门闭合早晚跟钙没任何关系。
乳牙萌出
有的宝妈看别家宝宝4个月就出牙,自家宝宝10个月了,牙齿还没动静,就特别焦虑。
其实完全没必要。
出牙受遗传等多个因素影响,不同宝宝第一颗乳牙的萌出时间差异很大:
有的4个月就冒头,有的1岁了才姗姗来迟,大部分宝宝会在4~10个月时长出第一颗乳牙。
如果13个月后还是没有长出一颗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
等宝宝长出第一颗牙,之后的牙齿会按照下图的顺序和时间,一一长出:
从上图咱们可以看出:不仅每个宝宝出牙时间差异大,每个牙齿的出牙时间差异也大。
不少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后,好长时间过后才长出第二颗,这都是正常的,不必担心。
另外,受牙和牙周组织生长状况的影响,有的宝宝出牙顺序和上图不同,影响不大,宝爸宝妈不用紧张。
其实,咱们与其担心宝宝的出牙时间和顺序,不如关心宝宝的牙齿清洁,宝宝萌出第一颗牙齿后,就要开始使用含氟牙膏给他刷牙了。
大运动
关心宝宝大运动发育的家长,应该都看过这个流传已久的大运动表:
但事实上,这个大运动表太片面了!
它只是概括了大多数孩子大运动开始的时间,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
比如:9个月30天会站是正常的,那10个月1天会站就发育晚了?这样荒谬的结论,相信没有爸妈会认同。
宝宝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哪能个个发育一致?
只要宝宝的大运动不超过以下时间,咱们的心,就好好放在肚子里吧!
● 4个月不能俯卧抬头;
● 6个月不能翻身;
● 8个月不会独坐;
● 12个月不会扶栏站立;
● 18个月不会独走。
说 话
对于说话,大多数家长的态度是不担心,因为“贵人语迟”。
但其实,大部分宝宝在12~15月龄时开始说出一两个词,会叫“爸爸”“妈妈”,至少掌握25个词。
18~24月龄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如“想喝奶”“找妈妈”等。
正如我前面所说,不同宝宝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一般情况下,延迟时间在6个月以内,就没什么事。
如果想早听到宝宝叫人,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 多和宝宝说话;
● 多为宝宝创造说话机会,不要“秒懂”宝宝需求,等宝宝自己说出来;
● 多鼓励宝宝,哪怕说不清、说错了,也不要着急纠正。
如厕训练
有些宝妈看到别家宝宝早早学会自己上厕所,就异常羡慕。
但上厕所这事这么简单,早学会、晚学会又如何呢?我相信没有人炫耀过自己小时候早早学会了上厕所。
大部分宝宝在1岁半至2岁时,控制膀胱和肛门的能力才趋于成熟,也能够明确告诉父母大小便的意愿。
这时进行如厕训练,宝宝的心理和生理都做好了准备。
如果训练时间过早,宝宝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肌肉,宝妈再费劲,训练效果也不一定好。
而且屡试屡败让家长越来越失望,进而批评宝宝,宝宝压力大,学起来更慢,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科学育儿从来不是一句口号,不被谣言所迷惑,学会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就是科学育儿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