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的初心与追求【朝花夕拾】

文摘   文化   2024-12-24 07:09   北京  
店  

     本文首发于世界合唱比赛订阅号(2021年10月4日),记叙了郑小瑛教授2021年4月在北京的演出和讲学活动。朝花夕拾,祝贺郑小瑛教授捐赠的《土楼回响》乡村音乐课堂开幕!



  



  

一位老人的初心与追求


文、图、视频 | 靖洋洋



    2021年4月16日,国家大剧院第七届交响乐之春,迎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演出。这场被命名为”山海交响“的音乐会,就像它响亮的名字一样气势恢宏,令人难忘。



山海交响


    时年九十二岁的郑小瑛教授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这是她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第四次带领地方乐团进京在国家大剧院参加“交响乐之春”的演出。每次,她的登台都会成为当届“交响乐之春”的亮点。


    此次她指挥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的,与十年前一样,仍是那部反映客家人精神的史诗性作品交响诗篇《土楼回响》。但前后两次,意义不同。

    

    此时,《土楼回响》诞生已21个年头,郑小瑛教授先后带领三个乐团,将这部作品在世界上四大洲的12个国家上演了七十多场,已创下了大型中国交响乐作品上演场次之最。


    为了这场演出,国家大剧院破例允许213人的“土楼爱乐合唱团”参演,这是大剧院舞台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合唱阵容。因为作曲家刘湲在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的总谱中注明,第五乐章中的《客家之歌》要由“民众合唱团”演唱,所以郑教授每到一地演出,都需要跟当地的业余合唱团合作。


    “土楼爱乐合唱团“是由北京的四个顶级业余合唱团(北京海燕合唱团、国航合唱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合唱团、北京卡林卡合唱团)临时组成,义务参演。合唱组织者、青年指挥家杨乐乐特别感动地说:“我的微信发出去才一分钟,就收到了四个团的回复:‘郑老师的演出我们当然要参加!’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实在没法再安排其他团了,所以没能参加的朋友挺遗憾的。”


彩排花絮


郑小瑛教授为”北京土楼爱乐合唱团“彩排

2021年4月16日下午,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瑛乐知音原创视频,杨文俊拍摄制作


    提前一个多月,四支合唱团就在杨乐乐的指挥下分别进行了《客家之歌》的排练。演出当天下午,合唱团员们早早就进场准备。由于事先做好了缜密的计划,二百多人无论是在后台化妆还是在前台合练,都井然有序。当郑小瑛教授和乐团演奏员进场合排的时候,禁不住为这支临时组建却训练有素、高水准、高修养的业余合唱团赞叹不已。



    当晚,在郑小瑛教授的指挥下,乐团和合唱团的演出使全场激情澎湃。全曲演奏完毕,盛情难却,郑教授返场又演奏了一遍《客家之歌》。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郑小瑛举手指向乐团、合唱团的各个声部,向大家一一致谢,然后她向观众们深鞠一躬。


“郑老师,我爱你”


郑小瑛教授讲述2021年4月16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土楼回响》的故事——全场高呼“郑老师,我爱你” (演出视频素材来自央视影音)


    正当她挽着乐团首席一起退场、缓缓走向后台时,合唱团中有人高呼:“郑老师!”其他人立即接着喊:“我爱你!”如此三遍,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舞台到观众席,响彻整个音乐厅!


    郑小瑛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惊呆了。她抬头望着合唱席上对她欢呼的人们,一边挥手致意,一边抹了一下夺眶而出的泪水。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郑小瑛教授活跃在舞台上六十余年。重要的演出、盛大的活动、感人的场面,她经历得太多、太多,“曾经沧海难为水”。而此时这喊声,却给她以强烈的震撼,让她久久无法平静。


    四十多年前的七十年代末,当郑小瑛经历文革后重新回到中央歌剧院的指挥台时,她曾为年轻观众对音乐的无知而忧虑,更为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而感动。“休息厅20分钟讲座”,是她在那个时代的首创。此后数十年,逐渐演变为被媒体称为“郑小瑛模式”的演前讲解。


    三十年前,郑小瑛离休、卸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在改革开放后经典音乐演出市场遭受港台流行音乐冲击几近瘫痪的情况下,她和一群女音乐家们组成了“爱乐女”室内乐团,无偿地将经典音乐送到首都的大中学校园。在那个经典音乐的漫漫寒冬里,她们以母爱的情怀,默默地在青少年中播撒下热爱音乐的种子。


    二十多年前,郑小瑛离开首都应邀来到厦门,受聘组建厦门爱乐乐团,“开荒”“耕耘”,她率领这支中国第一个民办公助性质的乐团迅速跻身国内一流交响乐团之列。然而,她更加在意的,是乐团对于地方文化建设的贡献。“面向世界的时候,我们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她说,“而在国内演出,乐队的根本使命是提高城市居民的音乐修养和文化素质。”


    “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她昔日的学生们已经走上了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这样重要的岗位,而鲐背之年的郑老师依然亲力亲为地做着各种具体工作。“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郑小瑛教授说:“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承上启下。培养学生,普及大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次日,郑小瑛教授来到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讲课。前一天参演《土楼回响》的很多合唱团员也赶来听课。郑老师对合唱团长们说:“昨天你们演出得特别好,是《土楼回响》历次演出中专业水平最高的业余合唱团!”北京卡林卡合唱团的团长肖霜说:“我们从小听您讲音乐,不管您走到哪儿,我们都想着您!这次演《土楼回响》,我们合唱团既参加演出,又是最认真的听众,您的讲解让我们理解了音乐,所以我们才能唱得那么动情!”


左图:郑老师与北京卡林卡合唱团团长肖霜

右图:郑老师与海燕合唱团张耀夫妇(杨靖拍摄)


    前晚在场上带头高喊“郑老师,我爱你”的海燕合唱团员张耀带着怀孕的妻子也来了。他对郑小瑛教授说:“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聆听《土楼回响》的最小观众,是我们仅21周、尚未出世的宝宝。以后孩子长大了,一定也会热爱音乐!”郑教授拉着他们的手,深情地说:“观众们对我的热情,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激励我工作的动力!我感谢你们!”


初心如故


    郑教授对听课的音乐老师们说:要提升国民音乐素质,你们的工作虽是默默无闻的,却是最重要的。没有国民音乐素质的普遍提高,高端演出的繁荣就不可能长久。音乐的推广,特别是经典音乐的推广,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事业,是需要几代人来坚持的,但它极为重要,因为它会影响我们民族未来的文化修养的提高。





2021年4月17日,郑小瑛教授在北京东城区少年宫给中小学音乐老师讲课 (杨靖拍摄)


    少年宫的王磊书记代表老师们请教郑老师:“您是怎样一直保持着对音乐事业执着的追求呢?”


提升国民音乐素质
就是音乐人的使命



郑小瑛教授讲“初心”与“追求”

 2021年4月17日,北京东城区少年宫

瑛乐知音原创视频,杨靖拍摄制作


    郑小瑛教授回答道:“我19岁参加革命,成为一名文工团员。在革命队伍里,我认识到:艺术来源于人民,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把艺术送回到人民中去。所以,在我的心里,始终有‘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这样一个目标。作为音乐家,我感觉到一种责任:我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美的、经典的音乐,因为音乐能唤起人们心中最珍贵的那份感情。


    “而当我做了这些该做的事之后,竟然收获了普通观众回馈给我如此的认可和喜爱,他们对我说,‘郑老师,我们爱你’,这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我想,这是一个音乐人应该追求的全部吧!”


加微信  mashangfenghou99
可申请加入

瑛乐之友音乐爱好者群,

瑛乐知音郑式指挥法学习群,

瑛乐合唱交流群、教育交流群。



瑛乐知音  精彩回顾






    瑛乐知音是郑小瑛教授个人授权的自媒体,发布或转载郑小瑛教授的演出、授课、活动和接受采访的相关文章、音频、视频资料,讲述音乐和音乐家们的故事。

关注瑛乐知音, 交往知音朋友。
请为老艺术家点赞!






































瑛乐知音
郑小瑛教授个人授权的自媒体,发布或转载郑小瑛教授的演出、授课、活动和接受采访的相关文章、音频、视频资料,讲述音乐和音乐家们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