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更容易上手独奏优美曲目的
钢琴或弦乐相比,
学习管乐启蒙难度大,
又缺乏成就感。
圆号演奏家曾韵认为,
管乐演奏应该为学生带来幸福感,
在铜管与木管的协作之中,
体验“所有人拧成一股绳”的快乐与满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协作在管乐团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任何兴趣活动都有相应的受众人群,管乐团的成员首先应当具备协作精神。通俗地说,即使为他人伴奏,也仍然很开心。对于偏好单枪匹马的琴童,不一定非得参加乐团,而是可以考虑独奏或其他兴趣。另一方面,管乐器因为自身特点,初学时不易出彩。很多小孩子六七岁就可以弹肖邦的作品,但那时圆号至多只能吹基本的长音。在管乐团中,尽管每个人只能吹一个音,但所有人拧成一股绳之后,就可以吹出冲击力很足而且非常有趣的色彩。这样一来,协作的形式反而为没有那么多独奏机会的管乐同学增强了信心。
最近这些年,我们已经不再那么迷信“高快猛”,这是非常积极的现象。管乐团可以用不同的乐器组合演奏出各种各样的力度和色彩,并非只有又快又响的音乐才是出色的。这其实要求一支管乐团的领导者或指挥具备比较出色的音乐品位、教育素养和领导魅力,充分且系统地思考究竟要给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和观念。最终应该实现的效果,是让乐团的每个成员产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并且由此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把艺术的好形象留在喜欢艺术的人的心里。
归根结底,学艺术总是需要练习和创造并行。如果学绘画只练笔而不创作,也不把习作挂到墙上去展示,很难收获幸福感。音乐也是同理,管乐团提供的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机会,实践的过程很像是一场孩子们之间高雅的团建。
任何一门艺术,都既需要专业类人才,也需要爱好类人才。诚然,从管乐团中带着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走出去的孩子,大部分可能都不会走上专业的道路。但他们在管乐团积累的艺术修养,既会成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也可能会在将来某个未知的时刻,悄然反哺我们的整体音乐
事业。
过去,有人喜欢用日本或美国学生管乐团来和国内比较,甚至以此来凸显我们当前存在的短板。这种对比并不全面,国外管乐的发展史本就比国内悠久得多。就国内的管乐事业而言,得益于比我年长一辈的老师们从国外学成带回的新方法,如今我们的独奏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准。但是合奏的水准想要提高,所需要完成的工作更复杂,积累的过程也会更漫长,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继续到高水平的地方挖掘方法,整理经验,而后回国推广扩散。
我是一个很喜欢协作、合奏,很喜欢当绿叶的人,愿意做我们国家管乐发展的绿叶,带动我们的合奏水平从整体上实现提高。
欢迎关注《国家大剧院》杂志
一起开启艺术的梦幻之旅!
订阅热线:010-66550836
广告热线:010-66550837
编辑部热线:010-66550830
扫码购刊
口述:曾韵
整理:姜太行
插画:张晓牧
编辑:褚慧超
美编:张琳琳
排版: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