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郑小瑛:星海,我的偶像!

文摘   2024-12-08 08:05   北京  


2022年7月24日,第二届中国(杭州)合唱指挥大会暨合唱艺术节开幕式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93岁高龄的郑小瑛完成《黄河大合唱》全曲的演出,又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返场并再次指挥奏响《保卫黄河》时,全场沸腾了!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指挥家之一、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的一生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时代战歌《黄河大合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2024年6月恰逢冼星海诞辰119周年,借此机会,让我们走近郑小瑛,听听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与素未谋面的偶像冼星海之间的动人故事。



郑小瑛在第二届中国(杭州)合唱指挥大会暨合唱艺术节开幕式上指挥《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童年结缘,心向往之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的1939年,然后迅速由延安传遍全中国。


1940年,只有11岁、正就读于成都航空委员会子弟学校的郑小瑛,开始在小学班主任穆义清老师——一位曾参加过抗日演剧队的热血青年的指导下,学唱《黄河大合唱》。


1939年,冼星海在延安窑洞中创作


自幼便显露出过人音乐才能的郑小瑛包揽了《黄河大合唱》中的领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中的王老七也是由她扮演的。这些音乐活动,在郑小瑛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播下了抗日爱国的种子。冼星海,也成了她心中闪闪发光的名字。


受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激越歌声的鼓舞,12岁的郑小瑛甚至想去报考少年航校,立志要当飞行员,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5年,6岁的郑小瑛被妈妈抱到了钢琴前



投身革命,锻炼成长


1945年,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他以短暂一生创作出的众多充满爱国情怀的伟大作品,却持续唤醒和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这其中便包括风华正茂的郑小瑛。


1948年,郑小瑛进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医学预科学习。在偶像的感召下,她积极组织“民歌社”;不久,她又毅然离开金陵女子大学,告别在上海的家庭,投奔中原解放区参加革命。


1948年5月21日,郑小瑛(右扛旗者)扛着“还我人来”的大旗与金陵女子大学的进步同学一起融入南京大学生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无理抓捕中央大学进步同学的洪流


一路上,她看到了中原大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他们家徒四壁的贫苦生活,理解了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迫切愿望。在黄河岸边,她看到了威风凛凛的锣鼓表演,被这植根于民间的艺术形式所强烈震撼。


在中原大学文工团,她和同志们一起唱歌、跳舞、扭秧歌,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努力成长为一名革命队伍中的文艺工作者。此时,她自幼接受的扎实的音乐训练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使她自然而然地成为表演集体中的带头人——这是她指挥生涯的开始。


1950年,中原大学的游行队伍出发前,敢打拍子的郑小瑛领着大家唱歌,这是郑小瑛的第一张指挥照片




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1952年,郑小瑛被文工团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此时的她,更加坚定地以冼星海为偶像,不仅认真捧读他的日记,而且虔诚地抄录他的《创作札记》,还将自己的思索诉诸笔端。


她曾这样记录下自己的感想:



他(冼星海)作为法国印象派大师杜卡的学生,回国后能那样热情忘我地投入抗战歌咏活动,这样一位人民音乐家,是我终身学习追求的榜样。


他追求高水平的艺术创作,也非常敏感地将他的音乐与祖国、人民的命运密切联系起来。我想,他在巴黎写成的三重奏《风》可能表现了他坎坷的人生和远方祖国的苦难,但是当他回到被强敌凌辱的祖国(时),作为一个出身渔民家庭的中国人,他马上和广大民众站到了一起,源源不断地用他的歌曲来鼓舞大众投入抗战,3年里竟写了400多首!


他还是个热力四射的指挥家,天天在群众中教歌,特别是(当)他到达延安这所革命大学校后,懂得了音乐与抗战、音乐与人类解放的关系,就更加自觉地明确了自己(进行)音乐创作的目的。


他经常手提马灯,翻山越岭十余里路去教歌,把新歌唱给群众听,哪里唱得不顺口,就依照他们的意见修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他懂得了要创造大众化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要把音乐当做(作)一种斗争的武器,大众拿它去打击敌人,而不能做为艺术而艺术的音乐家。于是,才有了中国音乐的颠峰之作《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


1955年,学习成绩优异的郑小瑛被苏联专家选入合唱指挥培训班,成为新中国首批经过专业培训的合唱指挥。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她一边学习,一边满腔热情地投入推动群众歌咏的工作中。在推动群众歌咏的过程中,她离“终身学习追求的榜样”冼星海的距离也更近了。


1958年,郑小瑛在工厂教歌


1960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的郑小瑛又被选送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3年,成为一位优秀的歌剧-交响乐指挥。


结业回国后,她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所学和领悟传授给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以艺术为大众服务、以音乐报效祖国的初心。


1961年4月,郑小瑛指挥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歌剧馆乐队在音乐学院小厅演出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NO.4


在漫漫音乐求学路上,冼星海的事迹和精神就如同一盏明灯,一直照亮着她前行的方向,给予着她前行的动力。



阳春白雪,和者日众


十年蹉跎岁月之后,1978年,郑小瑛重新回到歌剧和交响乐指挥台上,担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同时,她还担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后来又担任指挥系主任。


然而,已经站在国内音乐表演和学术顶端的郑小瑛并没有在象牙塔内孤芳自赏。


1980年1月至5月,郑小瑛指挥歌剧《茶花女》(中文版)达60场


“对职业的音乐家来说,我们必须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郑小瑛从未停止过思考,“目的不同,道路也就不同。有的人为了自己的艺术、名利而努力,有的人为了推广艺术、让更多的人能欣赏艺术而努力。我选择后者。”


正因如此,看到社会上音乐教育缺失的状况后,她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又不遗余力地为青少年学生做音乐普及讲座。20世纪80年代,大学、中学,广播、电视,郑小瑛总是“有请必应”。


20世纪80年代初,郑小瑛在北京的大学为学生们做歌剧音乐讲座


郑小瑛还首创了“20分钟歌剧讲座”,在由她指挥的歌剧演出前,她总会出现在剧场休息厅里,主动为观众送上20分钟讲解,介绍剧目、剧情和歌剧音乐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在严肃音乐最低谷的时期,郑小瑛又带领爱乐女室内乐团把义务演出送到校园,7年间演出了200多场。


1982年,在歌剧开演前,郑小瑛在天桥剧场二楼休息厅为听众做“20分钟歌剧讲座”


“美好的音乐应该与大众分享”,这是郑小瑛坚定的信念。她说:“我相信‘阳春白雪’也可以‘和者日众’,我认为值得为此而努力,哪怕一天多一个人,也好!”


即使在离休之后,郑小瑛仍然活跃于乐坛。1998年,年近七旬的郑小瑛只身前往厦门担任厦门爱乐乐团的创团艺术总监,勤奋耕耘16年,从无到有地为厦门培养了一个高质量的交响乐团,填补了当地高端音乐文化生活的空白。


郑小瑛担任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期间多次举办露天市民音乐会



老骥伏枥,初心不忘


从1998年至今,郑小瑛共指挥过《黄河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音乐会近70场。每一次指挥,都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场崇高的敬礼。


2009年11月7日,年满八十的郑小瑛在“纪念《黄河大合唱》70周年冼星海合唱作品音乐会”上指挥了《黄河大合唱》全曲。演出结束后,她在博客中写道:



2009年11月7日,北京


说实话,对于80岁的我来说,指挥一场《黄河大合唱》,无论体力还是脑力,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特别是300多人的队伍来自四面八方,只有一次排练合乐,对一个指挥的压力可想而知。


我向邀请我的高伟说,严良堃老师是在世界上宣传普及这部不朽名著的功臣,这执棒《黄河大合唱》70周年大庆的荣誉应当属于他!可是高伟说,自从八月严老师在国家大剧院指挥《黄河大合唱》后,健康状况就不太稳定,这次不敢惊动他了。


我这才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个挑战。


音乐会进行得很顺利,我与大家一起再次享受了《黄河大合唱》:宋学伟的《黄河颂》流畅热情;瞿弦和的长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激情澎湃;李初建和刘春喜的《河边对口唱》中规中矩;中央歌剧院福建女高音歌唱家阮余群声情并茂的《黄河怨》,从一出场就在角色中,非常动人,我眼看着她的进步,十分欣慰。


近300人的合唱队,在今天才赶回来的国交合唱团的参与下,如虎添翼,从团结一心的《黄河船夫曲》,抒情又满怀悲愤的《黄水谣》,到满怀激情、铿锵有力的《保卫黄河》,以及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的《怒吼吧!黄河》,合唱团热情专注地演绎了我的每一个细节。当最后一遍“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戛然收束时,我终于感到了一阵欣慰,因为我终于能向我一生最崇敬的、热爱大众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送上了晚辈的一份真诚的祝贺!


2009年11月7日,“纪念《黄河大合唱》70周年冼星海合唱作品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80岁高龄的郑小瑛再度执棒《黄河大合唱》


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勤勤恳恳的老艺术家的坚毅、谦逊与热忱,以及一位指挥大师对另一位音乐巨匠的崇敬之情。




教学传承,桃李芬芳


演出《黄河大合唱》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于拥有75年教龄的郑小瑛来说,她与《黄河大合唱》最频繁、最密切的接触,其实是在指挥教学中。


以前,她是把《黄河大合唱》作为教材贯穿在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课程里。现在,她则把《黄河大合唱》编入由其60多年指挥教学经验凝聚而成的“郑式指挥法基础”的教材中。


2023年,年逾94岁的郑小瑛在中国音乐学院开办为期2周的郑式指挥法基础大师班


从一年级开始,郑小瑛就鼓励学生们走出教室,去辅导业余合唱团。她希望学生们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锻炼组织能力,培养亲民思想。她把学生们介绍给大学和社会组织,当时,北大、清华、女青年会的合唱团,都是她的学生在辅导。而今,这些学生已成为中国音乐界的领军人物。


郑小瑛还鼓励年轻指挥们以提高大众的音乐水平为己任,当好社会的音乐教师。“急社会之所需,尽自己之所能”,是她自己的座右铭,也是她对青年指挥的寄语。


郑小瑛与学生吕嘉(左,现国家大剧院和澳门乐团音乐总监)、俞峰(右,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合影


冼星海在日记里曾写道:“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把伟大纯洁的爱像火热一般贡献给那广大群众吧!他们才是最亲切的人。”


这段话表达了冼星海对祖国、对人民发自肺腑的热爱,也源源不断地给予着郑小瑛了不起的精神力量。而深入基层辅导群众歌咏活动、普及交响乐和歌剧知识,正是她一以贯之地以冼星海为楷模最有力的证明,也是她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


郑小瑛


回望岁月,当还是个懵懂小女孩的郑小瑛初次接触《黄河大合唱》的时候,或许她的人生就定下了进步、热爱与奉献的基调,一如那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


此后80余年里,她曾多次演唱和指挥这部经典。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以及从《黄河大合唱》衍生出来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早已成为她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伴随着她的整个音乐生涯,激励着她“为人民”的音乐人生!



郑小瑛深情讲述冼星海对其音乐人生的影响


加微信  mashangfenghou99
可申请加入

瑛乐之友音乐爱好者群,

瑛乐知音郑式指挥法学习群,

瑛乐合唱交流群、教育交流群。




瑛乐知音  精彩回顾











    瑛乐知音是郑小瑛教授个人授权的自媒体,发布或转载郑小瑛教授的演出、授课、活动和接受采访的相关文章、音频、视频资料,讲述音乐和音乐家们的故事。

关注瑛乐知音, 交往知音朋友。
请为老艺术家点赞!

瑛乐知音
郑小瑛教授个人授权的自媒体,发布或转载郑小瑛教授的演出、授课、活动和接受采访的相关文章、音频、视频资料,讲述音乐和音乐家们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