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责任杯”信息科技学科活动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依托人工智能基础课程,联合语文学科开展了名为“智创神话·AI剧现”的跨学科主题项目。学生通过探索和体验,初步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方法,尝试人机协同完成任务。
基本功——训练一个智能体
在基本功竞赛环节,要求组内教师利用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基于新课标让智能体能够基于新课程内容完成教学设计。10月23日下午,信息组开展了基本功竞赛成果的展示交流。韩旭老师善用“工作流”功能,整合AI能力来制作智能体。楼宛琪老师则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让AI能够依照教学环节利用Python编写简单程序,便于学生体验。
在基本功竞赛成果展示交流之后,专家评委蓝老师面向信息组进行了智能体进阶培训,重点分享了如何利用工作流来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及如何通过代码的方式来绘制流程图。相信经过本次基本功竞赛,信息组老师们对于大模型的应用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课堂教学——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智创神话·AI剧现”是依据校本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单元规划中“我的AI戏剧社”这一主题设计的,内容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能力,即“文生文”、“文生图”进行设计。在此次跨学科主题项目中,信息学科承担三个核心任务群的教学工作,分别是初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撰写故事大纲及剧本、生成神话故事IP形象。
在前期信息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由组内王泽南老师牵头对整个项目单元方案进行了讨论和整理,确定了课时活动任务以及整体单元框架内容。组内每位教师选择一课时内容,开展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展示。
马伟赟老师通过设计学生活动,以搜索引擎与生成工具的区别为切入点,在学生旧知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与对比,揭露生成式工具的特点——对话式。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初步掌握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定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大模型工具提供了支撑。
王泽南老师同样选择了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初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豆包大模型带领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体验中,掌握提示词的使用方法,在交流分享中帮助学生了解和建构生成式工具的特点与基本原理。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工具的使用已不再困难,难的是如何利用工具达成目标。围绕“文生文”这一AI能力,本节课初步带领学生感受了人机协同工作的优势。
韩旭老师选择了“生成神话故事IP形象”这一内容,通过语文课本神话单元中的“精卫填海”这一课文,让学生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体验,逐渐学会利用生成工具绘制图像的方法,并了解不同的提示词对于最终图像生成的影响。神话故事的一大特点就是幻想,如何利用生成式工具去绘制一个本不存在的神话形象是难点,学生要通过课文的译文抽丝剥茧,不断找寻线索,最终完成这一课时的任务。
2024责任杯
2024“责任杯”系列报道
文 字:马伟赟
图 片:信息组
编 辑:周根珍
审 核:孙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