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题外话,需要囤孩子沐浴洗发洁面润肤面霜的朋友,前天给大家开团了戴可思家的儿童洗护专场,别错过了。
给大家推荐了我家大人孩子都喜欢用的8款单品和2个套组正好双十一活动,价格很合适。
需要的小伙伴快上车吧。
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
昨天晚上睡觉前,满满跟我聊天说起学校里发生的事儿。他说,妈妈你知道吗?我跟我的蛋搭子说话,他不理我了。
我听完很震惊,满满的蛋搭子是他幼儿园小小班的同学,恰好俩人在同一所小学。
虽然不同班,但是俩个班级正好在一层,平时下课经常能见面,偶尔放学还能约一起疯跑,关系特别要好。
每周六如果有空,小哥俩还会约定一起玩蛋仔派对的游戏,妥妥的好兄弟。听同学妈妈说,孩子经常念叨满满,可喜欢这位好哥们儿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闹别扭到连话都不说了?
我赶紧问满满,你们俩怎么了?满满说,我一开始也纳闷,他怎么忽然不理我了。后来我就明白了,我们被要求下课禁言了,所以他不能跟我说话。
啊啊啊啊?啥?什么意思?禁言是什么?我听完吓了一大跳。满满说,就是下课出教室不能说话,大家要保持安静🤫。
现在你知道我好哥们为什么不能跟我说话了吧,他要是理我,就会被人说。他不是故意不理我的,就是学校这么规定的。
我听完出离愤怒,气得站起来转了好几个圈儿都不能平静~
这哪是上学啊?蹲监狱还能放风出去溜达溜达,孩子们下课已经不能去操场疯跑了,怎么出教室连话都不让说,也太过分了!
我问满满,你出教室说话吗?满满说,说啊,我私底下偷偷地说。
听完这话,我放心多了,生怕他听话遵守什么狗屁不通的“禁言规定”。这真是要把孩子们管成笼子里的金丝雀,一点自由意志和反抗性都没有的节奏。
我对满满说,你就放宽心说你的话,不让说也要说,老师说你你就告诉老师我妈让说的,她说可以请家长她来沟通。
下课你愿意干点啥就干点啥,你追跑玩耍我也觉得不过分!
8岁的孩子一节课都坐了40分钟了,上课不能说话不能动,下课还这么许那不让的,实在是太过分了。玩你的,有事儿我兜着!
满满听完立刻扑倒在我怀里说,妈妈你怎么这么理解我们呢,我们真是太无聊了,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
我摸摸他的头一边安慰一边对他说,老师的话要听,但也不是100%全都要听,你得有独立思辨能力,去思考这件事到底对不对,合不合理。
如果一些要求让你很不舒服,也不是很合理,你就要斟酌是不是有问题,不能照单全收。
当然,老师大多数的要求都是没问题的,拿不准回来的可以回来问我,我来协助你一起分析。
有一说一,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撺掇娃“反叛”了。
之前老师要求的下课非必要,不出教室溜达,不在厕所玩。我就想了个办法,把满满的容量很大的水壶换成小的,让他能多溜出去打水,制造机会出教室。
满满说,老师会检查水杯里的水是不是喝完了。
我滴神呢,真成坐牢了。我就教他每次打小半杯回来,下课了一次喝完就能继续出去打水。
我不是教他耍诈,只是实在没办法!我没办法接受这种“无理”的要求。
其实学校也有苦衷的,像满满他们学校,一个年级有20个班,都在一个小区。
每个班快50个孩子,那就是1000个八九岁的小孩都跑出来,场面实在是太爆炸了。
加上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和自护能力都比较差,又都是活泼好动狗都嫌的岁数,想想都觉得不靠谱。
现在的娃都金贵,不管哪个孩子出点小状况,学校和老师都有很大的责任,没法跟家长交待。
索性别出去,别活动,别聊天也别玩,就老老实实地待在教室里最安全。
学校的管理方式在情理之中,我理解但真的无法接受。这种限制人身自由换来的安全,我宁可不要!
孩子在学校的一天也太压抑了,想想都觉得憋屈。
还是我的学生时代自由快乐啊。一下课,同学们疯跑出去,在操场上肆意玩丢沙包、跳皮筋、抓人的小游戏和各种球类,那叫一个嗨皮。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时间,但快乐值和治愈感是拉满的,成为同学们在漫长一天里的小期盼。
这个期盼支撑的大家上完一节一节的课,每严肃认真40分钟,就有10分钟的小奖励。
哪怕一天要上8节课,也不觉得疲倦和压力,感觉每天都很轻松舒畅,上学也很快乐了。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们,能不抑郁吗?我听着都快抑郁了!
之前,我为满满的一身反骨,没心没肺不着调很是苦恼,现在看来,他的不听话倒也能成为“圈养环境”下保护他内心独立感的盾牌了。
我前脚刚暗自庆幸,后脚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情况——我准备给满满剪指甲的时候,赫然发现他的手,全都是烂的!每个手指都没有完整的,都被抠得露嫩肉的状态。
这触目惊心的样子真是再次吓到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前两天娃搭子也跟我提起,她女儿最近也开始啃指甲了。
这些我可太熟悉了,我和同学在高中的时候都有类似这种强迫行为。我发小就是抠手,和满满差不多,而我自己就是啃指甲,和闺女一样。
在学儿童心理学的时候,《儿童行为问题矫治》这门课程的老师给我们讲过这个行为。
当孩子出现咬指甲、撕手的行为,一定要追溯到心理状态。虽然这些行为不美观,看起来不好,但这么做的确会让孩子感觉舒适。
因为简单、微弱、重复的刺激会产生安抚、镇定的作用。婴儿时期吃手、吮吸母乳或者奶嘴也是这个原理。
当孩子感到焦虑、紧张、压力大时,又不能随便哭,心里就会产生痛苦、不舒服的感受。
当这些负面情绪无法释放的时候,孩子就会通过咬指甲、吃手这种行为来解决内心焦虑。
也就是说,这些问题行为的出现,是孩子用来对抗缓解不愉快的自我调整方式。
这话一点都不假,只要我紧张、压力大或者焦虑的时候,就会无意识地咬指甲,到现在依旧很难改掉,算是我自洽的一种方式。
那抠手对满满也是一样的。这个行为就是最近发生的,上次我给他剪指甲还没事呢。
他自己的解释是,下课太无聊了,以前还能课间去厕所玩一会,和好兄弟聊聊天,现在我只能抠手玩了~
可见下课“禁言”对小朋友的影响有多大!不仅限制了孩子说话的自由,更剥夺了孩子和同龄人社交的机会。
就连满满这种,每周踢3天球,和小伙伴游一次泳,放学打3次羽毛球,约一次蛋仔游戏,经常大运动还有充分娱乐的小男孩,也emo了。
我也不知道咋办,才能释放他的压力,好苦恼呀!
眼下只能先给手涂上厚厚一层滋润的润肤乳,让小手没那么干,再给他准备一个缓解压力,可供娱乐的小捏捏,让他拿到学校ru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