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上学后变“讨好型人格”,没事给同学买礼T T

教育   2024-11-29 21:31   天津  




别看满满调皮捣蛋不好管,让我操碎了心,可身边的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一个脾气大不好惹的娃。


明明个子不高人不大,气场却有两米八,性格冲,胆子大,在外面不吃亏。



这倒是,满满的自我意识很强,走到哪我都不用担心他被人欺负(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如果有人让他不痛快,他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反抗,连老师都不在话下。


这也是娃为数不多让我省心的地方了~


满满的发小现在就正好相反,上小学以后经常在学校被人欺负。她还总憋在心里不肯说,每次都委屈到忍无可忍,才哭哭啼啼告诉家里。


这可把我娃搭子郁闷坏了,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强大外向起来。道理讲了一箩筐:


不要这么好说话,不喜欢的事不要忍,要勇敢对别人说不,别人欺负你要知道还手....



孩子每次都答应,可一遇到事就又怂了,就是支棱不起来。

更要命的是,最近孩子的讨好型人格越来越明显,经常拉着妈妈去文具店,给这个同学或那个好朋友买礼物。


本来孩子底气就不足,娃搭子也不敢多问,问就是孩子自己想送的,已经答应人家了。


但有时候大人明显感觉到是同学讨要,孩子就是不承认。还有一次刚送完同学一个小玩意,对方分分钟就弄坏了,就又要求她再买一个。


孩子明明很不爽,但又不敢拒绝,就只好答应。



娃搭子听完可生气了,拒绝了这样的无理要求,更不希望孩子继续用礼物贿赂同学来讨好别人。


可女儿又接受不了,质问妈妈都说好了,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妈妈你这样可不对!还是你教我要有诚信呢,怎么能出尔反尔!


这一句给娃搭子顶的,竟然无言以对。这年头,当妈必须得长一张巧嘴,要不然都掰扯不过孩子的歪理。





这事儿我擅长啊,跟满满斗智斗勇这些年,我早就练就了胡搅蛮缠的技能。但教育一定得就事论事展开,单独拿出来是很难发挥作用的。


正好那天俩娃去逛文具店,小姑娘又看上一个东西,非要妈妈帮她买来送闺蜜。


我直接问小姑娘,为什么要给闺蜜送礼物呢?是她生日嘛?还是什么特殊的情况。如果是,拿买来当礼物是可以的,同学之间赠礼物没问题。


小姑娘说,不是生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想买来送闺蜜。



我说,那我问你个问题,你经常送闺蜜礼物吗?她妈妈立马说,已经送了好多好多好多小玩意了,小姑娘也点点头。


我又问,那闺蜜都送你什么礼物了?她想了半天,支支吾吾说就送她过一个小挂件.....我笑了,让她思考这件事的合理性,孩子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孩子立刻为闺蜜辩解,可是闺蜜她对我特别特别好!我反问道,那你呢,你对她平时不好吗?她说,没有,我对闺蜜也是特别特别好的!


我说,那不就得了,她对你好,你也对她好呀,这才是合理的呀!那你为什么要经常送礼物呢?

如果是这样,那友情就变味了,如果需要交换和收买,那这段关系就是不公平的。



孩子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和感情深就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


偶尔也是可以送礼物的,生日啊、节日啊,互送小礼物是可以的,或者交换一下手里拥有的小东小西也没问题。


小朋友之间是不需要经常花钱买礼物去表达,这不是你们这个年纪的闺蜜表达关系好感情好的方式。


你可能会问,我也经常花钱买小礼物送给你啊。那是因为我是成年人,我有工作有收入,可以自由支配我的钱,给你买东西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系,就像妈妈给你买东西是一样的。



可你给闺蜜买礼物,用的是妈妈的钱,你自己是没有收入的对不对?你的社交支出并不应该让妈妈负担。


所以我说小朋友之间不用花钱买礼物去维系友情。等你长大了,自己赚钱了,想怎么买就怎么买。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来而不往非礼也。就是说真正好的关系、长久的感情都是有来有往的。


我总给你买这买那,你妈妈也是经常给满满买的,感情是互相的,赠予也是一样。

不是我们计算谁多谁少,你给我多少,我就得还你多少,是我们都不舍得亏待对方,平时都惦记着彼此的需要。



如果总是一头,那这段感情迟早会维系不下去的。为了你和闺蜜的友情长久,不要再送礼物了,其实她也会有压力。你们只需要对彼此好就足够了。


真正的好朋友,都不是靠送礼物换来的,是靠真诚和志趣相投。而真友情建立的前提一定是平等和尊重。


学会拒绝别人,是帮你筛选真朋友的一个重要环节。你想啊,如果一个人让你做的事情你不喜欢,说明你俩可能志不同道不合。


如果拒绝了对方还不高兴,那说明对你的需求不够尊重,不考虑你的感受。真正的朋友不会勉强你做不喜欢的事情,也不会忽略你的情绪。



所以千万别讨好别人,一味顺从别人,该拒绝拒绝,如果因此离开你的人,那就让他们走好了,虚假的友谊不要也罢。


记住一句话,你自己最重要!


这一通输出,小姑娘似乎听明白了,我能感觉她在思考。果然养女儿在沟通上轻松很多,儿子是听不懂人话的。


果然,满满质问我,为什么你告诉人家“你自己最重要”,却对我说“别拿自己太当回事”?不公平!



男孩这断章取义的本事,只听得见对自己有利的话,真是从小就会。我直接收起温柔脸,对娃开始凶神恶煞:


你们俩一样吗?人家小姑娘是只考虑别人,总忽略自己。你呢!眼里只有自己,看不见别人。你也学学人家,讨好一下我,别天天就知道气我。


大家听完,直接笑作一团。




其实我挺纳闷的,怎么好好的一个孩子,上个学就成了「讨好型人格」呢?


她上学之前真不这样,也是个活泼开朗,有大小姐脾气的小姑娘。尤其是和满满闹别扭掐架的时候,俩人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的状态,半斤对八两。



娃搭子说她也没想到,女儿上学之后就成了软柿子了。在学校不爱说话,还胆小怯懦,别人怎么着她都不吱声,说啥就是啥。


时间长了就被人发现她好欺负。所以也就这样了,那些欺软怕硬的同学比较爱找她麻烦。


我沉吟半天,问娃搭子一个问题:有没有想过是因为她家庭教育太过温和,让孩子上小学之后有些不适应。


娃搭子点点头说,还真有可能。孩子之前太习惯于我们家和谐的氛围,温柔的沟通了。

到了学校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同学真是讲理的不讲理的,好的混的啥样人都有的。


原本那套为人处事的规则,根本就行不通,甚至是用拳头说话的,一下子给孩子整不会了。



我说,是呀,小学不一样了,老师的态度和风格要严厉很多,同学们也都长大了。


男生开始叛逆胡闹讨人嫌,女生也日渐成熟,有了缜密的小心思,小学就会变成一个有自己运行法则的复杂小社会。


看来,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才是幼小衔接最应该准备的一项。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怎么看,一起聊聊吧!




🎮


对了,昨天给大家推荐了单词游戏机,这个酷似游戏机的小工具,不仅让背单词变得无痛,还充满趣味。


满满花了一个多月就背完了三年级上学期的单词,效果特别不错,值得入手。


👉正在团👈


🔗恭喜皮猴子,主动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小目标」



满曰成长记
Hi,我是满妈,我儿子叫满满,曾是一枚高需求宝宝、职业胀气娃。为此,爱研究爱思考的我,愣是发明了“规律喂养”法,并帮助10万余位新手妈妈。现在,我继续发挥自己的“较真”随满满一同成长,琢磨启蒙,钻研教育,为了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