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奎:异域作品的灵魂同样熠熠生辉——《外国诗二首》和《伟大的悲剧》整合阅读

文摘   2024-06-12 23:14   山东  

《外国诗二首》和《伟大的悲剧》两篇课文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两篇外国作品,一篇课文是两首现代哲理诗,一篇课文是传记文学。现代哲理诗是引导学生对人生道理、人生选择、人生苦难的思考和态度,传记文学则旨在了解学习传记文学特点的基础上,对人类勇于探索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精神、强烈的集体精神的弘扬。


文化自信是体现新课标“新”的一个重要标签,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更是培养自信中国人的精神源泉。文化自信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这从我们的统编教材中,越来越多的传统的诗词、著作回归和入选中小学教材便可见一斑。那,文化自信的主旋律下我们的教材为什么还要引入外国文学作品呢?


中国文化是山,西方文化是水。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史,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忽视外国文学经典名著对中国学者文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优质异域文化在阅读交流过程中,早已超越了本民族语言的原有意义,而成为整个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影响着全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向度。


通过对《外国诗二首》和《伟大的悲剧》整合阅读,我们不难感受到外国文学作品的魅力。



一、两篇外国作品各有千秋


学习《外国诗二首》和《伟大的悲剧》这两篇作品,我们当然不能忽视它们特点的文本魅力。在与传统的中国古诗词与外国诗对比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中国诗歌以含蓄为美,无论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诗人都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给了读者无限深远的想象空间,需要去认真感悟其中的美,这就是司空图所说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通过学习这两首外国诗,我们会感受到两首诗由于是经过翻译后的作品,文章便没有了诗歌所具有的韵律、节奏,读来不见得朗朗上口,但是容易理解,蕴含的深意作者往往直接述说、表达,哪怕是《未选择的路》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我们也不难读出它所蕴含的生活中的哲理。


《伟大的悲剧》这篇传记是作者茨威格根据斯特科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乎天才的文学想象而写成的。这篇文章属于传记文学,其最大的特点是真实,真实的依据是有例如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等实物的印证,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想象合情合理,赋予了文章更多的文学艺术色彩。为了突出悲剧的伟大,茨威格在写作中脱离常规,在《伟大的悲剧》中运用心理、性格描写刻画人物,并且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抒情笔法,极大拓宽了写作的艺术张力。茨威格用满是深情的笔触,极力赞扬斯科特一行在冰雪南极与困境的震撼灵魂的搏斗。


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矛盾冲突之中折射的伟大灵魂,这一切都是这篇呈现给读者的教科书似的生动样态。


二、两篇外国作品彼此守候


统编教材编者之所以会将《伟大的悲剧》选入课本,除了让学生们感受人物的不离不弃、不怕困难、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的精神品格外,更重要的是感受文中人物勇往直前的探险精神。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诺贝尔发明炸药,人类进步是在探险中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经验,其中必定会有牺牲,但正是探险的喜悦和惊奇激发着探险者前仆后继从未停歇。


而从人类从历史角度来看,欧美国家属于海洋文明,农业资源比较匮乏,会通过海上贸易的形式引进资源;而中国属于农业文明,百姓靠天吃天,自给自足。因此,中国人更喜欢守正、讲规矩,而缺乏探索的探险精神。


学习这两篇外国作品,还有重要的使命就是让学生在心里接受探险,喜欢探险,大胆尝试,探索未知,勇往直行。一切美景在险峰,只有探险才能达到前人高度,收获前人没有的成果。


在科学求真的道路上如此,在生活求知的过程中亦是如此。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不应该知难而退,应该有享受困难的硬气、勇气和力气。正如探险队员坚持走并不平坦的人生之路,在困难中,接受磨砺,《未选择的路》中所言:“而条,路”,不正是在鼓励学生们要敢于另辟蹊径,敢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最难的是做出敢于走出第一步踏出路的决定,在探险或者尝试过程中,难免会失败,该如何为自己疗伤?那就读一读外国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如同春风一般,暖洋洋地吹拂着受伤的心,“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听了这样鼓舞人心的话语一定会马上复苏,重新燃起对生活、工作、学习的信心。


学习《伟大的悲剧》,读到探险队员遇到难以抉择的困难、难以克服的挑战时,也许他们的耳边会有这两首诗,当我们在困难面前举步维艰需要力量的时候,我们的耳边一定也会听到这两首外国诗。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凡是世界各个民族的优秀作品都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我们学外国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文明史中的经典和人类精神中那些永恒不变的价值。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变化几乎是一切人所信仰的价值,学习外国文学经典是要提醒大家,这个世界还有不变的东西,还有常温常新的价值——希望能帮助大家在精神上建立起健全的视野,并由此接通一个人和过往文明之间的血脉。


这也正是教育的目的。


张奎初中语文工作室
记录工作室的成长,记下生长的模样,追求语文甜甜的、暖暖的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