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经千年而依然秀色不减,是何原因?是因为读者有文人的傲骨,是因为读者有生活的共鸣,是因为读者经历生活摸爬滚打的伤痛,也是因为读者有中国人思想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图腾。也许这些高深的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对于当下的初中生来讲,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要理解这个命题,可以从课后习题着手——解题密码就藏在教材的课后习题中。
课后思考题往往是理解文章的抓手和支架。教材编者在选编《岳阳楼记》一文时,设置课后题有意将这样宏大的命题分解开来,虽然没有直接把这个问题进行和盘托出,但,细作分析之后一定能理解编者的“醉翁之意”和良苦用心。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流芳千古,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的“语言美”,美丽的语言当然便于理解,便于记诵。如何做到文章的“语言美”?课后题第一题就巧妙地给我们了暗示。课后第一题是这样的:“一、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散文融入了赋的特点,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这道题就是让我们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这篇文章中,有比喻句,比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有拟人句,比如:“衔远山,吞长江”;更有太多的排比句和对偶句。这些句子富有文采,富有诗意。特别是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很多句子用四字词语组合而成,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给人鲜明的节奏感,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短句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百读不厌,这样的文字组合便于记诵,也便于口口相传。也许,这就是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语言魅力。
这篇文章的魅力还表现在他的“意境美”上。课后题第二题:“朗读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便引导着学生们来思考它的意境,这里的意境之美是实现了从环境到处境再到心境的螺旋上升后的突破:
3、4两个自然段的景色描写可以说是文章最精髓的地方,范仲淹设身处地地想象体验了迁客骚人所处的两种不同的景色,一是凄风冷雨,一是春和景明。这样的两种景色,也是人生的两种境遇。生活阅历越多,理解越深刻。
第3自然段中,“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看似写的是连绵不断的雨——“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其实写的是接连遭受不幸的自己:一个不幸接着一个不幸,一次失败接着一次失败,一次冷落接着一次冷落,一次失意接着一次失意,一次被贬接着一次被贬,“连月不开”,接连不断遭受打击。
再读“日星隐曜”,内心更加凄凉。遭遇灾祸,不渴望阳光普照,哪怕月光,甚至星光也好,无论怎么说那也是一道光。可是,雨好大,在失意的生活里,太阳没有了耀眼的光芒,可是,更悲剧的是,老天爷很吝啬,把微弱的星星的光亮也隐藏了起来——它连一丝丝的光亮也不给呀!生活没有了光亮,也便没有了方向,没有了方向也便没有了生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
从“山岳潜形”一词,我们也读到了雨好大,高大的山川在瓢泼的大雨里隐藏起来了——可是,看不到山岳也许不是因为雨大,也有可能是山岳故意隐藏了自己的真身。尽管曾经的记忆里一些老友故交他们如同山岳一样在自己的心里矗立,可是一旦落了难,每个人都选择了观望、远离,没有雪中送炭的温暖,可能还有落井下石的对人防范。
“人要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不如意事接踵而来,这样的悲就是王勃所言的“萍水相逢尽是他山之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那是“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路乱地拍,你好像一个刽子手把我出卖”的冷和痛。
失意的文人是很容易被治愈的,比如遇到了“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是写湖面的平静和明亮,也是写内心的感受。看到这样的平静和宽阔,迁客骚人心里自然会变得豁达:一切看开,看开一切,什么功名利禄,什么尔虞我诈,什么成败得失,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平静地接受一切,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心向阳光,自由生长。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是拂去了灰尘和烟雨的天空,天晴了,也是自己受过的伤害。晴朗的日子里,明媚的阳光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也许不久的将来,也会重新被启用,依然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古人不是说过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想到这,迁客骚人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们再读这3、4自然段,会自然地更深刻地理解,也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融入到文章里去,把自己的生活和文字结合起来,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从中读出自己来,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这篇文章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立意美。课后题第四题就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大爱”和“大我”:“‘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作者的大爱是什么?作者的“大爱”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是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那是朝廷虐我千百遍我依然待它如初恋的不褪色;作者的“大我”是什么?作者的“大我”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就是不以个人得失丈量成败胜负的超然,那是宠辱不惊的安静。
幼年丧父的范仲淹,每天早早起床,煮一锅粘稠的粥,凉了,切分成四块,早上两块,晚上两块,拌上腌菜。这样的青春没让他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让他失去斗志、一蹶不振。
他曾在佛前发愿:此生若不为良相,造福百姓,便愿意做个良医,普济苍生。他怀揣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千古圣贤读书心。这是他读书的志向,也是他活着的信念。
无论你走多远都别忘了你为什么出发。有了这样的初心,范仲淹的大写的人字便成为中国读书人追寻的榜样。
时光倏忽,悠悠千年。今天,岳阳楼依旧屹立在洞庭湖畔,惊艳了千年时光,《岳阳楼记》依旧在书卷和朗朗书声里流传千年。
一个建筑为什么能够流传百世?因为岳阳楼已不仅仅是一座楼,它被赋予了文化,他是有文化的中国文人的心灵栖息地。岳阳楼之所以千年不倒,是因为它见证了中国文人在此的文学治愈。它将是一个符号,美的符号,也是一束火把——美美地燃烧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