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奎:爱请你深爱,不爱就请离开——由教师两次打学生想到的……(微言微语)

文摘   2023-05-28 16:19   山东  

近期,两则老师打学生的案例冲上网络热搜。

一则是山西吕梁一班主任体罚学生,一则是福建某学校女老师用脚踢打女学生。两则案例起因和出发点不同,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第一则案例是因为学生多次不完成作业,课堂违反纪律,班主任用一截短木板在该生屁股上敲打了八九下,以此让学生对学习有所敬畏,在求学的道路上能悬崖勒马、浪子回头,换来的是网友的理解,正义人士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及警方做出回应:老师完全是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并没有恶意殴打;教师没有违法事实,决定终止调查。

第二则案例起因是怀孕的女教师被教学楼走廊里嬉笑玩耍小学生的碰到,只是轻轻的碰到,却激怒女教师,她直接用脚踢小学生,然后揪住孩子的脖子拖进了教室。女教师打学生的视频在网上持续发酵,相关部门也随即调查、取证、回应,最后对“编外合同制教师许某进行批评教育、解聘”。这样的结果自然是顺乎民意,也算得上大快人心。

但是,就此事的处理而言,绝非是安抚家长、息事宁人这样简单“包扎处理”就可以解决的,教师打学生背后的缘由、结局和带来的社会反响都值得思考。

古人云:教不学,师之惰,意思是说学生不学习,是老师懒惰、不作为的原因,这自然是老师的过错。教师教育学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何教育学生去学习?老师要循循善诱,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恰当地采用激励措施,不能缺少的当然也应该是最为重要的要属教师要有惩罚学生的权力。

说到惩罚,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则是体罚。为什么这样?因为体罚学生在中国古代是最为普遍和直接的教育手段:戒尺打手、罚站、罚跪、荆笞,甚至还有教师对家长的惩罚,这些都是教师曾经的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体罚学生成立教师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轻则受批评、去道歉,重则降职称、免公职,可以说哪一个惩罚都难以敢让老师以身试法,都足以能够让老师谈罚色变。

老师应该是时代的医生,治理的是社会个体人的精神世界,他们的义务是努力让社会个体人的精神变得文明、智慧、高雅、积极、进取。而对待问题学生,是教师们首当其冲需要面对和化解的困难和挑战。面对问题学生,如果老师们都因为怕惩罚学生而引火烧身,以讨好的姿态与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话,生活在自保中,对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选择视而不见、避重就轻,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都变得讳疾忌医。这样的结局必定是一个悲剧。

“躺平”状态在老师群体里有泛滥之势,究其原因,不是因为老师们不愿管,是因为老师不敢管。山西吕梁有关部门的处理结果温暖了老师的心,保护了教师的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老师们管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有人给老师撑腰,老师们定然不会跪着教书。

但是,福建某学校女老师用脚踢打女学生则狠狠地打了老师群体的脸,她把教师的师道尊严打得稀巴烂,面对活泼欢跳的小女孩的小失误,该学校这名女教师义愤填膺的举动,大有与小女孩不共戴天仇恨的姿态。这短短网传的视频让观看者唏嘘,让为人师者汗颜。

本该温柔贤淑的女教师为什么会这样暴戾?或者说是肆无忌惮的暴戾?最大的根源在于她的眼里没学生,心中没有爱。

在后续的跟踪报道中,我们明确了视频中女教师的身份是“编外合同制教师”。“编外合同制教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工资待遇低人一等、保险福利低人一等、晋级评优低人一等。在特定在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的现阶段,城市学生剧增,造成了教师的大量缺口,而教师的大量缺口只能由临时代课教师、“编外合同制教师”来填充。

走上教师岗位的“编外合同制教师”尽管手里也握有所谓的能够踏上讲台执教的教师资格证,但是他们普遍缺少作为教师应该有的归属感和职业规划。因为收入不均、职业规划不明,他们心中少了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何必为这半斗米折腰!所谓的高尚的教书育人的使命自然离自己很远,这一说来她的眼里有的只是自己肚子里的宝宝和眼前的苟且,眼里难有学生,心中没有爱便不难理解。

酿成肆无忌惮暴戾的女教师行为过错,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提,那就是学校缺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监管。教师莫名奇妙地动怒一个小姑娘,在福建这所学校来说可能是第一次,也可能是很多次,其实,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相信这是第N次,前些时候发生的类似案例,学校不能说毫无察觉,可能是因为学校领导和同事感觉司空见惯,没有皮外伤,没有家长纠缠,无需小题大做;也可能因为女教师的身份特殊没必要“上纲上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可谁曾想一段小小的视频引起了网络舆论风暴,给学校和地区教育带来了无法估计的负面影响,其影响甚至无法挽回。

教师经营的教育是含糖量很高的事业,它应该是甜甜的,美美的,都是建立在理想的桃花源的世界里的。

爱就请深爱,不爱就请离开,让适合当教师的有尊严地做教师。教师惩罚学生,不论什么样的惩罚,教师都得在爱的基础上。当然,教师的爱得爱得理所当然,爱得有尊严。

张奎初中语文工作室
记录工作室的成长,记下生长的模样,追求语文甜甜的、暖暖的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