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重要代谢器官,一旦被肿瘤侵袭,对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目前我国肾癌年增长率超过7%,每年新增7万多例。由于肾癌早期病灶较小、范围局限时,无典型临床表现。尽管早期肾癌治愈率高,仍有20-30%患者发现即晚期。不过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早期肾癌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被发现。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接诊了一位男性患者。据患者自述,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右肾长了一个肿瘤,大小约3厘米,虽然不大但位置比较复杂。检查医生介绍,肿瘤位于肾脏中部而且靠近血管,一般手术不太好处理,于是他便选择到复旦华山医院进行就诊。
泌尿外科主任姜昊文教授团队通过详细检查和诊断,最终确认肿瘤为T1期肾细胞癌。为了更好切除肿瘤,同时保障患者今后生活康复,团队综合考虑后,决定进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腹腔镜下右侧肾部分切除术(术中B超)。
姜昊文主任执行手术
根据《肾细胞癌诊疗指南》(2022版)推荐,对于局限性和局部进展性肾细胞癌患者,外科手术是首选的可能使患者获得治愈的治疗方式。局限性肾细胞癌经过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RN)可获得满意的疗效[1]。
不过RN后患者仅剩一侧肾脏,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下降,增加慢性肾功能不全和透析的风险。指南推荐对于局限性肾细胞癌患者,临床分期为T1a 的肾细胞癌患者,推荐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1]。
《肾细胞癌诊疗指南》(2022版)
保留肾单位手术效果好,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不过它对于主刀医生的要求更高。姜主任总结了这类手术主要难点,在肾脏肿瘤手术中,部分切除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精准定位和切除肿瘤,同时保护周围健康组织,避免大出血和术后功能损失。
根据影像检查,这位病人的肿瘤位于右肾上极背侧,完全内生性,由于内生型肿瘤在肾脏表面没有明显的生长界限,直接的肉眼定位并不能达到精准切除肿瘤的要求。
患者CT影像报告
于是在术前,手术团队利用联影智融泌尿工作站将CT数据转化为三维场景模型,把整个泌尿系统,包括血管、软组织等都进行完整重建,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规划。
泌尿系统三维模型
姜主任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术前对病人定位诊断有更加明确帮助,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制定最优的手术路径,大幅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能更好的观察肿瘤与周边血管的位置,降低了术中并发症的风险,使得手术更加精准、高效。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团队首先进行了肾周游离。由于患者BMI达到36左右,身材较为肥胖,肾周脂肪粘连明显,MAP分值为3分,对手术造成了明显干扰。
姜主任解释道,肾周脂肪粘连会限制肾脏的活动度,给肾脏的游离增加难度。由于缺乏清晰的界限,从肾实质上游离紧密厚实的肾周脂肪粘连时易损伤到肾包膜,还可能会增加出血。
姜昊文主任执行手术
于是,姜主任经过长时间的仔细分辨,精细游离,剔除了肿瘤附近的部分脂肪,为后续的肿瘤切除创造了有效条件。随后借助术中超声进一步明确肿瘤具体位置,由于肿瘤位置较深且与肾血管或肾集合系统等毗邻关系密切复杂,不同于常规保肾手术,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对术者技能要求更高。
为此,姜主任规划了一条更合理的入刀路径。姜主任补充说,一般肿瘤都有边界和厚度,质地不一样,对于这种肾内型肿瘤,包膜边界清楚,尽量做贴着包膜的肿瘤剜除,不仅效果出色而且方便后续缝合,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前段时间“华山论腺”学术论坛中,姜昊文主任进行手术直播(右上角主刀医生)
最后在姜主任精细操作下,肿瘤被成功剜除,并且因为精细的规划和细腻的操作,术中患者出血量小,手术非常成功。患者术后恢复也非常好,肾功能得以最大程度保留。
整个手术期间,联影智融腔镜系统表现同样出色,提供了高清、稳定的影像支持,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得到了手术团队的一致认可。
参考资料:
[1] 肾细胞癌诊疗指南 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