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史话之谈古说今】第六十九篇:薳(wei)子受戟及薳子辛戈

文摘   文化   2024-04-29 06:46   河南  

薳子受戟及薳子受戟都是1990年出土于淅川县仓房镇徐家岭3号墓,现存于河南省文物考古院。其中,薳子受戟2件,薳子辛戈1件,3件青铜戈大小和形状有较大差异,经河南省文物考古院研究,这三件兵器都属于春秋晚期的器物。
淅川县徐家岭贵族墓群位于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与淅川县下寺(龙山)楚墓群和淅川县和尚岭楚墓群相邻。徐家岭贵族出墓群保存完好,特别是主墓3号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薳子受编钟(8件)、编镈(9件)、青铜神兽等珍贵文物。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马超、胡长春两位教授依据薳子受编钟、编镈(bo)铭文考证,该器物制作于公元前546年。以此推断,墓主人薳子受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46年前后,此时,楚国属于楚康王时期。可见,薳子受与王子午、蒍子倗、王孙诰都属于同时代的人。但从陪葬器物和墓葬大小推断,徐家岭3号墓主人(薳子受)比下寺2号墓主人(学术界认定是王子午,但有争议,一说是蒍子冯、一说是楚庄王)的身份和地位要低。

薳子受戟共2件,编号分别为M3:81和M3:80。编号为M3:81的薳子受戟通长16.9厘米,援宽2.3厘米,内宽2.7厘米,援较窄,锋尖收刹,有脊,援胡交角大于90°,胡下端残,援的根部有一个半圆形穿,栏侧有两个长方形穿,内较短。援胡上有篆书铭文6字:“薳子受之用戟”。编号为M3:80的薳子受戟相比于M3:81较大,通长25.4厘米,援宽3厘米,内宽7厘米,内较长。两件薳子受戟都开过刃,可见是主人生前使用过的兵器。

薳子辛戈也出土于淅川县仓房镇徐家岭3号墓,编号为M3:131。这件戈通长21厘米,援宽3.3厘米,内宽2.9厘米,短援较宽,锋尖无收刹,无脊,援胡交角稍大于90°。援胡上有13个铭文:“薳子辛择氒(厥)吉金専皇,自作用戈。”       
淅川县徐家岭楚墓群3号墓出土了大量刻有薳子受铭文的青铜器,考古专家以此断定该墓为薳子受墓。那么,薳子受墓缘何出现薳子辛戈?薳子辛和薳子受是啥关系?相关文献中并没有出现这两个人的名字。按照考古专家推理:一般前辈的器物不可能在晚辈的墓中出现,随葬品除了墓主人自己生前使用的器物以外,还有活着的晚辈为死去的长辈陪葬自己的物品。以此类推,薳子辛可能是薳子受的儿子或孙子。历史真相究竟如何?这还有待于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进一步论证。(田野撰稿)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丹江湖畔
文学文化,原创直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