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史话之谈古说今】第六十四篇:楚国贵族的沃盥(guan)之礼

文摘   文化   2024-04-24 09:18   河南  
编者按:淅川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余年的历史,其中,有353年左右在淅川丹阳建都;楚国42位君王,其中,有18位君王在淅川丹阳君临天下。特别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淅川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楚文物,分别珍藏在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和淅川博物馆,展现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本系列选取五十件淅川楚文物,以文化散文的笔法,讲述淅川楚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达到推广和普及淅川文物知识。本系列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淅川县博物馆的大力支持,特表示感谢!

楚国贵族的沃盥(guan)之礼
文/田野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礼器是一种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符号,使用不同的礼器就有不同的礼义文化。在淅川县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套青铜礼器,诠释了楚国贵族的沃盥(guan)之礼。
“沃”的意思是浇水,“盥”(guan)的意思是洗手、洗脸。沃盥(guan)就是用浇水的方法来洗手、洗脸。在现代人看来,洗手和洗脸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事儿,怎么会成为一种礼仪呢?其实,在商代到战国时期,沃盥(guan)之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特别是在祭神拜祖、宴请重要贵宾时候都要进行严格的沃盥(guan)之礼。

在淅川县历史博物馆青铜器展厅,我们看到了一套楚国贵族用来行使沃盥(guan)之礼的礼器。一个兽状的青铜器叫做铜匜(yi),是浇水用的;还有一个铜盘,是接水用的。据《礼记·内则》记载:“进盥(guan),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guan)。盥(guan)卒,授巾”。侍奉主人和贵宾进行沃盥(guan)之礼时,一般由两个人组成。一位年长者执匜(yi)往下浇水,一位年少者捧盆接水。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渐废除,盘亦被“盆”替代。
淅川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这套沃盥(guan)礼器是1978年淅川县下寺3号墓出土的薳(wei)中姬丹盘、匜(yi),年代为春秋晚期。咱们先来看这个铜匜(yi)。通高13.3厘米,通长25厘米,宽20.5厘米。体呈椭圆形,前有兽头张口作流,后有有一兽弓身作鋬(pan,器物上面用手提的部分),口沿外折,方唇、束颈,腹微鼓,下为平底无足。颈部饰蟠虺(panhui)纹一周,肩上饰陶索纹一周,腹部饰蟠虺纹及三角纹各一周。底内有铭文734字:“佳王正月初吉丁亥,蔡侯作  薳中姬丹  匜。用祈眉寿,迈年无疆子,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咱们再来欣赏这个铜盘。通高12厘米,口径41厘米。大口,折沿,浅垂腹,底微弧,腹部四边有对称的四个竖环钮,盘两侧的一对环钮较大,钮中又套一大圆环。底附三竖环形足。腹饰一周綯索纹,綯索纹上下各饰一周蟠虺纹带。环足的上部浮雕兽头,下部饰三角几何纹。底部正中有篆书铭文7行,每行25字,共34字。铭文为:“佳王正月初吉丁亥,蔡侯作  薳中姬丹盥guan盘。用祈眉寿,迈年无缰。子子孙孙口口用之。”

从这套沃盥(guan)礼器上的两段铭文可以看出,这套礼器的主人是薳(wei)中姬丹,由蔡侯制作的。“薳(wei)”是一种姓氏,“姬”是指夫人(或指妾),“中姬”就是二夫人,“丹”为名字,也就是“薳(wei)氏二夫人丹的盘、匜(yi)”。
据铭文考证,墓主人是“薳中姬丹”无疑。根据考古专家论证:下寺1号墓和3号墓为2号墓主人的两位夫人。考古专家在2号墓发现了王子午列鼎,历史学家认为2号墓是楚康王时期的令尹子庚(子午)墓,薳中姬丹就是令尹子庚的二夫人。这套沃盥(guan)礼器是她的父亲蔡侯为她做的嫁妆。铭文涵义祈祷盘的主人长寿永远,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远保存使用它。
当然,由于下寺墓出土的诸多青铜器上面有“薳、蔿、化阝、逺(四个字均读wei)”和“倗(feng)”字,认为这些楚墓是四年后子庚的继任者令尹蔿子冯(孙叔敖的侄子)的墓,也有专家认为楚庄王的父亲楚穆王曾建都于蔿郢,“倗(feng)”就是“庄(zhuang)”,认为下寺楚墓就是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的墓。具体真相如何,有待于历史学家的进一步考证。
无论薳中姬丹是子庚、蔿子冯或楚庄王的夫人,这套沃盥(guan)礼器的主人是薳中姬丹无疑,制作者是蔡侯无疑,它所诠释的楚国贵族沃盥(guan)之礼永远载入史册,在丹淅大地上灼灼生辉。(作者/田野)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丹江湖畔
文学文化,原创直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