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史话之成语典故】第七十八篇:卞和献玉

文摘   2024-05-15 17:44   河南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关于和氏璧有卞和献玉、完璧归赵、金镶玉等三个成语典故。其中,卞和献玉的典故发生在先楚时期的丹阳。

《卞和献玉》出自《韩非子·和氏》。原文是: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分别向楚厉王、楚武王献宝,被砍断了双腿。但是,卞和坚信自己的判断,楚文王登基后,再次献宝,并最终成功。卞和献玉的典故告诉人们要敢于坚持真理,为了真理坚贞不屈,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补录:

和氏璧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于是便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秦朝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并雕琢成玉玺永传后世。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汉末,董卓之乱后,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亡后,御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御玺归唐。因为传国玉玺在流落突厥时候破损了一个裂缝,唐太宗找人镶嵌了一圈金条,比以前更有价值,故名“金镶玉”。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金镶玉御玺不知所终。卞和与他的和氏璧影响了中国历史,甚至影响了中华玉文化。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丹江湖畔
文学文化,原创直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