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史话之谈古说今】第七十篇:《和氏璧》的故事发生在淅川,其玉璞或为谭山米黄玉(淅川文化探索之六十九)

文摘   历史   2024-05-03 04:55   河南  


《和氏璧》最早出自《韩非子》一书,讲述的是楚国卞和向楚王献玉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淅川,其和氏玉璞可能出自与淅川毗邻的郧阳区谭山镇。

淅川下寺出土的楚国玉器

一、《和氏璧》中的人物及人物活动地点表明,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淅川。

楚卞和往荆山,见石中有璞玉,抱献楚厉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怪其诈,刖其左足。厉王卒,子武王立,和又献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又怪其诈,刖其右足。武王卒,子文王立,和欲献之,恐王见害,乃抱其璞哭三日夜,泪尽继之以血。文王知之,使谓之曰:“天下刖者多,子独泣之悲,何也?”和曰:“吾非泣足也,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而名之曰诈,是以泣也。”王取璞,命玉人琢之,果得美玉,厚赏而归。世传和氏璧,以为至宝此为翻译见文章后)

韩非子撰写的这篇《和氏璧》,涉及到了五个人物: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卞和、玉匠。楚厉王蚡冒公元前758年至公元前741年在位;楚武王熊通楚厉王的弟弟,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690年在位;楚文王熊赀是楚武王之子,公元前689年至公元前675年在位。

郧县谭山米黄玉玉璞

淅川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19年的历史,有353年左右在淅川;楚国42位君王,有18位在淅川工作和生活。那么,楚国究竟是哪一年迁都的?楚国都城从丹阳迁到郢,这件事发生在楚文王登基以后,也就是自公元前689年开始。在此之前,楚国的国君一直在丹阳生活。《和氏璧》中提到的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等三个楚王都是在淅川生活。

楚始都丹阳究竟在哪儿?据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考证,“(丹阳)位于今陕西、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之处。丹水与淅水合流,进入汉江上游,与荆山山脉连成一片”,这个丹水与淅水交汇的地方就是现在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杨山村前面的双河镇遗址。丹江口水库蓄水后,丹阳遗址被丹江水淹没。

卞和向楚国三代君王献玉,楚厉王、楚文王都是在淅川丹阳生活了一生,卞和第三次献玉是在楚文王登基后不久,可见卞和向楚王献玉的地点就是在淅川的丹阳,也就是说,韩非子写的《和氏璧》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淅川,具体位置就在现在淅川县老城镇杨山村附近。

淅川下寺出土的楚国玉器

二、卞和向楚王献的玉璞,或为谭山米黄玉。

楚卞和往荆山,见石中有璞玉,抱献楚厉王可见,和氏璧玉璞出自荆山。那么,荆山究竟在哪儿?据百度百科记载,中国一共有四座荆山,分别是湖北武当山附近、陕西富平县境内、河南灵宝县境内、安徽怀远县境内。卞和发现和氏璧玉璞是在楚厉王时期,楚厉王是公元前758年至公元前741年在位那时候,楚国的疆域还没有到达灵宝、怀远和富平,甚至连湖北十堰都没有到达。当然,文中并没有说荆山当时就属于楚国,但是,楚人卞和隔着几个诸侯国抱着玉璞去见楚厉王,依据当时的交通条件,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卞和捡到和氏璧玉璞的地方只能是湖北荆山。据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撰写的《中国通史》记载:“丹水与淅水合流,进入汉江上游,与荆山山脉连成一片”。可见湖北十堰境内的武当山附近山脉,包括丹江口、郧县、房县等地山脉,均为荆山山脉。那么十堰境内哪个地方出玉?那就是十堰市郧阳区谭山镇徐家岭村。这里出土的米黄玉,颜色鲜艳,圆润通透,质地优良,被称为是“中国米黄玉之乡。”而这个产于的地方距离淅川丹阳距离只有25公里左右。

郧县谭山米黄玉玉器

郧阳区,旧时称郧县,春秋时候属麇国,祁姓,子爵国。《左传·文公十一年》:“十一年春(公元前616年春天),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潘崇复伐麇,至于鍚穴。”大约在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国灭麇国

麇国灭亡于楚庄王时期,但是,楚国早期采用的是“近交远攻”的政策,楚国与麇国唇齿相依,这为卞和自由出入麇国荆山采玉创造了条件。

淅川出土的楚国玉器

三、淅川楚国古墓出土的玉与谭山米黄玉极度相似,这为和氏璧是米黄玉的观点创造了条件。

据《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卞和把和氏玉璞献给楚文王后,这块稀世珍宝曾经一度成为楚国的镇国之宝。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和氏璧作为聘礼到了赵国。于是就发生了“完璧归赵”的故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这块号称天下最珍贵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玺并永传后世,象征着皇权与地位。

郧县谭山米黄玉玉器

和氏璧究竟有多大?究竟是什么颜色?因为和氏璧已经失传,具体质地和颜色后人无法知晓,只能是推断和猜测。目前,人们猜测和氏璧玉璞可能是黄龙玉、绿松石、独山玉等。但是,从淅川楚墓出土的玉器来看,楚国玉器与十堰郧县徐家坡出土的米黄玉极度相似。这也是楚国之所以为了一桩婚事而把镇国之宝送给了赵国的原因。因为,楚国可能已经找到了更多的和氏玉璞,只是没有公布于众

附录:《和氏璧》白话译文

楚国人卞和到荆山去,发现了一块含玉的石头。他抱着这块玉石献给楚厉王。厉王派玉匠去识别。玉匠说:“是一块石头。”厉王责怪他欺骗自己,命人砍去了他的的左脚。厉王死了之后,他的儿子武王(楚武王应该是楚厉王的弟弟,原文错误继位。卞和又去献玉。武王派玉匠识别,玉匠说:“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责怪他欺骗了自己,命人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担心文王害他,于是他怀抱玉石大哭三天三夜,泪水都哭干了,血都流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对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你独自哭泣悲伤,是为什么呢?”卞和说:“我并非因被砍去脚而感到伤心,宝玉被认定为顽石,忠臣却被认为是骗子,这才是我所伤心的。”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拿来,命令玉匠琢磨,果然是一块宝玉。于是和氏璧世世代代就流传下来,被认为是一块珍宝。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丹江湖畔
文学文化,原创直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