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1954年拍摄的段抚育全家照,两个小孩分别是段战平(女)、段儒军(女)
荆紫关革命军事纪念馆位于荆紫关北街,解放前为中央豫鄂陕边情报站,系一个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景点。军事纪念馆北侧的陈列馆,陈列有段凤轩、段抚摩、段抚育父子在解放战争时期,穿过的军装,用过的手枪、皮带等珍贵物品。今天的故事主题就是段氏三雄威震三边荆紫关。
段凤轩是荆紫关汉王坪人,世代富豪,家境殷实。段凤轩师范毕业后,在淅川师范见习所任教。他抱着教育改变家乡的愿望,于1920年创办了荆紫关上坪小学,荆紫关子弟,无论贫富,均可上学。但是,乱世的钟声打破了这个愿望。
1927年,冯玉祥的部队路过荆紫关。师长赵冠英知道段凤轩是个人才,力请他出山,担任师部参谋长兼军法处长。1930年,段凤轩退伍回乡,正逢淅川民团司令陈重华搞地方自治。段凤轩认为这是一个改变家乡面貌的好政策,便与陈重华结交,支持陈重华自治,被别廷芳任命为鄂豫陕边防联合团团长。
段凤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段抚摩,二儿子段抚育。段凤轩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大儿子段抚摩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二儿子段抚育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父子三人共同参加革命,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图系1985年4月在淅川党史座谈会期间拍摄,参加人员为1949年中共荆紫关区委及部分工作人员,前排左起二为段抚育)
散尽钱财为革命
1931年7月,段抚摩来到北京,考入北京成城高中读书。在这里,段抚摩受进步思想影响,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7月,段抚摩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北京辅仁大学是北师大、人大、北大哲学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前身,解放前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为北平四大名校。北京辅仁大学名家荟萃,段抚摩的思想更加坚定。1933年春节,段抚摩受党组织派遣,投笔从戎,回到家乡荆紫关鄂豫陕边区开展革命活动。
段凤轩看到儿子突然回到家里,感到非常奇怪。他原以为儿子是想念家乡,回来过春节。可是,过了春节,段抚摩不仅不走,反而经常与一些贫困人家的子弟在一起。段凤轩忍不住了,他把儿子叫到了自己的书房,询问其中的原因。段抚摩不敢告诉父亲自己的身份,只是向父亲宣传共产党的一些思想,还劝父亲把家中的钱财拿出来,分给那些穷苦人家。段凤轩表面上怒斥儿子,让儿子抓紧回北京念书,而内心里却激情澎湃:这么多年来,自己苦苦寻求家乡的出路,中国的出路,可是,他却处处碰壁。特别是与陈重华结交后,他感到自治是军阀的一个幌子,根本救不了中国。
段凤轩不答应儿子段抚摩,可是,段抚摩却已经开始行动了。段抚摩通过自己在商南的朋友,发动了商南湘河自卫团兵变。段抚摩带领自卫团,杀死了郧阳庙沟恶霸地主吴碧星和吴西坤父子。鄂豫陕三边地区,民心大快,革命思潮开始迅速传播。这可吓坏了段凤轩。段凤轩得知儿子段抚摩就是这件事情的领头人,迅速把段抚摩骗回家,并派人强行把段抚摩送回北京辅仁大学读书。段抚摩不得不离开队伍,返回北京。
1935年4月,段凤轩因看不惯陈重华的恶劣行径,与陈重华闹翻。陈重华以纵子为匪为名,把段凤轩关进了开封监狱。为了营救父亲,段抚摩离开北京,来到开封,却被国民党扣留,与父亲一起关进了监狱。好在段凤轩在冯玉祥部队干过,一些老朋友听说后,积极周旋,段凤轩父子才得出狱。不过,出狱不久的段抚摩再次被捕,直到1936年11月才被释放。
通过这些劫难,段凤轩终于认识到了国民党救不了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段凤轩为了抗日,再次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担任国民党新编第一师第二旅旅长。因为军队人员复杂,纪律涣散,段凤轩再次绝望。
解放战争爆发后,段凤轩终于醒悟,开始公开支持两个儿子的革命工作。段风轩把所有家产拿出来,或分给穷苦农民,或捐给革命队伍做军费。他们在南化塘以北的江峪、庙沟等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成立了红色政权。
浴血保卫荆紫关
段风轩的二儿子段抚育,幼年曾就读于私塾。1934年至1936年在湖北省郧县就读中学,1937年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吕正操部下任警卫连连长。
1944年,段抚育受党组织派遣,在国民党白色恐怖和通缉之下,化名“段太白”,回到荆紫关,在商南山中以教书为掩护,搞地下武装斗争。他变卖家资,拉起近百人的队伍,被当地人称之为“段队”。1946年7月,李先念部队“中原突围”途经湖北郧县南化塘,段抚育与李先念部队取得联系,李先念指示段抚育就地分散隐蔽,保存实力,等待党组织命令。为此,段抚育在荆紫关成立了鄂豫陕边情报站,这个情报站就是现在的荆紫关革命军事纪念馆。后来,鄂豫陕军区正式将“段队”命名为“宛西游击支队”,段抚育为支队长。军区委派李少秋同志为副政委,协助段抚育工作。此时,段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300余人的队伍。随着队伍的进一步壮大,“宛西游击支队”更名为五十二团,段抚育任团长。
自1944年开始,段抚育曾先后率领“段队”(“宛西游击支队”、五十二团)在鄂、豫、陕三边地区开展了大小战斗百余起,牵制了大量敌人,缴获敌伪枪支1500余支,有力配合了我军主力部队作战。1947年11月,荆紫关解放战打响。这时候,部队已经发展到500多人。段抚育率领游击队出山,与十二旅三十团并肩作战,一举攻下了三边古镇荆紫关。
荆紫关解放后,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政委汪锋、陕西军区副司令员陈先瑞,率领第五十七师进驻荆紫关,进行休整。段风轩、段抚育父子兵分三路,积极为军队筹措粮草。一路由段抚摩带一个排,到江峪、庙沟游击区,筹集到2万多斤粮食和2万多斤草料。二路由段风轩组织荆紫关绅士,召开会议,号召他们支持政府工作。数日内,筹集粮食10万多公斤。三路由段抚育带领一个班,到寺湾联保主任腊焕儒家,迫使其送来2万斤成品粮食和1万斤草料,圆满完成了部队交给的任务,保障了部队供给。
荆紫关虽然解放,但是,淅川县城还没有解放。河南、湖北、陕西的残匪数千人经常集结在荆紫关边缘,不断对荆紫关骚扰。特别是淅川民团副司令任泰升妄图以优势兵力夺回荆紫关。他命令马蹬民团白兴周带领1000余人马,气势汹汹地杀向荆紫关。当时,解放军正规部队已经撤走,大部人马在外地休整培训,五十二团只有100余人。段抚育不畏强敌,带领部队赶往石槽沟,趁敌人人困马乏之时,向敌人发起猛攻。白兴周部死伤30多人,急忙撤兵逃窜,而段抚育部只有轻伤2人。此后,段家父子为了保卫荆紫关,与残匪和敌人开展了几十次战斗,用鲜血捍卫了荆紫关,捍卫了革命果实。
革命星火代代传
1948年解放后,段凤轩作为民主人士,参加了淅川县各界代表大会,1954年迁居桐柏县,1962年病故。段抚摩解放后任荆紫关人民政府区长,后担任淅川教育局督学、淅川第一中学校长、桐柏县第一中学校长,文化大革命遭受迫害,平反后担任桐柏县第一中学副校长,1980年病故。
1949年,段抚育奉十九军命令,率领五十二团,配合一野作为先头部队向西进军,先后解放了安康、汉中。汉中解放后,段抚育任汉中军分区参谋长,五十二团奉命驻守洋县,番号改为陕西军区独立十五团。1953年春,段抚育随部队奔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斗。回国后,段抚育先后任陕西省军区翠华山军区军训大队长、陕西省宝鸡市兵役局局长。1957年,段抚育转业至南阳地区工作。历任南阳市新华书店经理,钢铁厂厂长、书记,轴承厂厂长、书记,南阳柴油机厂厂长,油泵油嘴厂厂长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中,段抚育遭受多重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损伤。1978年平反昭雪,1981年离休,2002年病故。
荆紫关党委、政府为了纪念段氏父子,在建设荆紫关革命纪念馆时候,专门为段家父子建设了专馆。段家父子为革命所做的贡献,党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荆紫关人民更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