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史话之成语典故】第七十六篇:城下之盟

文摘   文化   2024-05-10 10:57   河南  

城下之盟:意思是在敌军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盟约。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这个成语故事说的就是楚武王时期屈瑕的故事。
楚武王时期,楚国的都城还在淅川丹阳,屈瑕是楚国的莫敖,绞国是汉江流域的一个小国,位于麇国(今郧县和丹江口)西北。据《左传·桓公十二年》记载,公元前700年,楚武王率兵攻打绞国,莫敖屈瑕为主帅,把绞国都城的南门围得水泄不通。绞国兵士坚守城邑,闭门不出。楚军几次攻城,都被雨点般的箭矢击退。

眼见久攻不下,楚国只好把军队拉到南门附近驻扎下来。对此,楚武王召集部将商议对策。屈瑕对楚武王说:“绞国弱小,处理事情轻率而缺乏计谋,何不利用他们的弱点,如此这般,不就可以攻克了吗?”接着,他向楚王献了一条计策。楚武王听了,同意按他的计策行事。 

第二天,屈瑕派几十个士兵装扮成樵夫,来到绞国的周围打柴伐木。他们砍的砍,挑的挑,忙个不停。绞国的士兵看了樵夫们一副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的样子,怒不可遏,又见他们无楚军保护,绞国将领便命令士兵出城捕捉。一会儿,不用花费多少气力就抓回了三十个楚民,绞国的将领和士兵个个笑逐颜开,得意洋洋。

过了一天,又有一群楚国士兵改扮的樵夫来打柴,绞兵不等命令,就纷纷争先恐后出城,去捕捉楚民。这时,埋伏在北门外的楚兵,一齐冲杀出来,绞国军队溃不成军,很快被打垮了。

绞军惨遭失败,眼看就要城破国亡。在这种情况下,绞国被迫在城下签订了屈辱的和约。(田野整理)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丹江湖畔
文学文化,原创直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