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解孩子》24秋季班报名还有9天。现在公众号送达不到,我会每天发一次招生说明。感兴趣的同学请关注“诚淀”公众号,也可以留言咨询客服。一说孩子做作业的事儿啊,大家伙儿可都不困了!24春季班这条关于作业的讨论,大概有50多条。我选两条出来吧。要怎么进行抓大放小呢?说说今天早上发生的一件事情吧。三年级、男孩。
昨天晚上孩子说他太困了,然后就留了两项作业到早上起来做,他自己设定闹钟,六点半。结果今天早上闹钟响了之后,不想起来了!在三催四请的情况下起来了,然后却跟奶奶说所有作业都已经完成了。我听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头就冒出一团火,明明都没做,为什么你就是说已经做完了呢! 在十几分钟的拉锯战后,我没有绷住,就一顿输出:语文作业再不做,就要再被老师留下来,已经被留下三次了,老师还强调事不过三,你自己想想,现在只有两行字,为什么不把它做完呢?至于口算,每一次没做,你们老师都会在群里头@家长。其实只要老师不找我,我是无所谓的,这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越说我越激动,这个过程他全程坐在那里,然后呢,不发表什么,也不说什么!没有任何响应的这种状况,我内心的小火苗就烧的更旺了。 不写作业主要有几点担心:一是老师会找过来,会认定这个孩子怎么连作业都不做,家长也没有做好监督;二是口算的东西一天又一天都不做的话,之后就肯定会影响你基础能力以及影响你的成绩;三是成绩不好所带来的不好影响,现阶段就是同学的嘲笑(孩子圈很现实的),长远一点就是升学问题。 对,我满脑中冲刺的是不写作业带来的影响,没有冷静下来听他说说为什么不想做,把情绪表达出来,能够更好的推进任务。因为我一度的认为,像口算这种事情,并不是他不会,最主要问题是他懒惰、主观意识的不想做,畏难情绪——那我就要改变他这个情况,我就直接就就是一顿说教! 1、我特别怕老师来找我说孩子有哪些地方做不够好,家长要起到监督。——这似乎在变相说明,我自己做得不够好。从小到大,包括工作,我几乎算是全力以赴,也在自己的小圈子中相对较好的,几乎没有受到过质疑和批评,几乎都是赞赏的声音。而现在养育这个方面,即使我全力以赴了,效果并不能掌控。(养育方法的问题吧) 2、为了避免出现上述作业没完成的情况,我会去帮他梳理作业清单,按照作业单叫他一项一项的去完成打勾,——我的本意是想教他如何做,想让他潜移默化的形成这种工作习惯,——但是最终好像形成了一种结果:作业变成是我的了,而不是他的,破坏了他的那种所谓的自主感。慢慢的,他很多事情都会问我,这一项要不要做,那一项要不要做成,以及作业是给我做的! 三年级了,我目前似乎还找不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协助他,而他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似乎越来越“叛逆”,做作业成为我们之间的一道鸿沟。
绿小千 回复 逆光而行的璐
【而现在养育这个方面,即使我全力以赴了,效果并不能掌控。(养育方法的问题吧)】===========================》 “掌控”二字道尽了真相。个中逻辑,回锅肉应该不需要提醒。 小朋友表现不尽如人意≠你不行。小朋友不是一份答卷。把这份耻感剥离开,也许才是当务之急。 我同事A的娃今年四年级,从一年级愁作业愁了个四年级😂她也上了两期从心课,学有小成,但就是难调整作业慢这个问题。只好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时间,不断调整心态。 我还有个同事B,今年刚刚打交道比较多些。和老大关系特别紧张,彼此生恨那种!老大今年二年级,爷爷奶奶带大的,我这同事之前打娃特别厉害。因为作业拖拉/不认真问题,可以说天天挨打😂 B同事见过蛋蛋来办公室我俩的相处之后,自我反省她不是个好妈妈🤣 如此感慨几次之后自己产生想改变的念头。问到我我会简单提醒提醒方向,比如她说娃死活不听话,我让她琢磨琢磨自己想让别人怎么和她沟通/喜欢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就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娃就ok。 她工作上真是极难点拨🤣 但是育儿上竟然一点就透🤣 每天跟我讲发生了啥事,她努力没有发火/没几天就悟到了娃不愿意上写字班不是啥大事,让自己决定时间ok,又不是啥杀人放火的大事。天天朋友圈隐藏打卡不打娃的第N天。😂 也就两星期左右吧,她一脸震惊又满足的跟我说,“我终于相信了,原来真的是我的问题。以前娃话都不和我说,现在中午主动要跟着我睡。字也写的特别端正,作业学校里就能完成了,回家大把的时间可以出去玩”🤣🤣🤣 就挺感慨的,咋说呢,有时候看起来一地鸡毛惨不忍睹,可是仅仅调整一个亲子关系利马丝滑的不像话🤣🤣 有时候亲子关系丝滑也尽了正向努力,却还是要调整心态交给时间🤣🤣找谁说理去呢!哈哈! 当然,我们也讨论过注意力缺失症的可能性,但这东西只能是先大量观察了。 看起来就一个作业问题,其实背后纷繁复杂一言难尽 🤣🤣🤣 非常赞同你的意见。我就是太把孩子情况与母亲这个身份挂钩,尤其就是学业上的。一说就是,你在一年级的时候没有把习惯养成才导致现在的情况,如果现在再不管,后面就更恼火了。似乎在不断催着我去改善。 从生态系统理论来说,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生理条件、先天个性,以及周围环境,包括微观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观系统、时序系统。——母亲,只是微观系统里面的一部分。其实,家庭氛围还是比较和睦融洽的,相信不会孩子的大方向的心理健康成长。所以,当下就是要将生态系统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客观认识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