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朋友很实诚地跟Ella说:
我都已经挑了最好的基金公司、最好的管理人、收益最好的基金产品,依然亏得一塌糊涂,你却说有能力帮我赚钱,我有点不相信。
所以Ella 觉得非常有必要把这里面的误会解释一下,那就是:
【好产品,不等于好收益。】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您跑去劳斯莱斯的旗舰店,找到他们最厉害的服务明星,花巨款买了一款性能顶配的幻影,开车上路后却抱怨这一路上怎么那么颠簸。
投资也是一样,【开什么车固然重要,但走什么路更重要。】
Ella 作为专业顾问的价值所在,不是卖给您最“好”、最“贵”的车,而是能让您在希望的时间内、舒舒服服地到达目的地。
----------------
可能您一下子还无法理解我的意思,那是因为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买理财产品的体验是这样的:
本金交给银行一段时间,拿到的就是本金+收益。我们对于中间的过程是无感的,对波动是无感的。我们只关心收益。
反正到期就有收益拿,我关心过程干什么?
所以到期收益高的,我们就认为是好产品。
相应的,我们会为了拿到高的到期收益,去寻找好的产品,这无可厚非,逻辑是通的,并且形成了强烈的肌肉记忆。
但2022年资管新规落地后,中国市场上,再也没有“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彻底“净值化”,刚兑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净值化时代。
【净值化】意味着有波动,开始净值是 1,走着走着变成 1.1,再走一段路,可能又跑回去 0.9。
如果买到的是高收益高风险理财或基金产品,净值从 1 变成1.3 再变成 0.5 (腰斩)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相当于,我们原来习惯了走平地的,几十年来都是走平地的,突然要走山路了。
那之前的【好产品=好收益】的逻辑就行不通了。
为什么?因为从 1 到 1.3 的时候你觉得它好,从 1.3 到 0.5 的时候你肯定又觉得它不好了。
受到惊吓以后的你,有可能会立刻割肉离场,也可能等它又回到 1 的时候再仓皇解套。
割肉离场的就不谈了,毕竟亏钱。
但回本解套的也没好到哪里去。这么一顿操作下来,本金是拿回来了,损失的可也不少哦,包括掉进坑里那段时间的郁闷、惊慌、寝食难安、家庭争执,以及长时间的资金和机会成本。
----------------
给我们的启示是:以前我们只需要关心“买好产品”,现在我们不仅要关心产品,还要关心买了以后这条路该怎么走才能拿到好收益。
比如:
这条路要走多久?
一路上会不会太颠簸?
什么时候买?
什么时候卖?……
这些问题,都是新时代的新问题,我们的绝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对此是没有经验的。
我们用过去的经验,到市场上去找到一个好产品,并不能保证我们拿到好收益,因为99%的卖方基金管理人或基金销售,他们是没有能力、精力或动力,去关心你买完产品后怎么走完这条路的。
比如产品净值跌了,为什么跌了?是市场问题还是管理人能力问题?策略是否还继续有效?中间为什么要换管理人?未来还能涨回来么?什么时候能涨回来?……
等等一系列问题,是没有人给你解答的,更没有人会指导你如何拿到收益。
这也是国家2019 年开始大力推广公募基金投顾试点的原因,因为投顾就是干这些事的。
所以Ella再重复一次:
我作为专业顾问的价值所在,不是卖给您最“好”的车(产品),而是能让您在希望的时间内、舒舒服服地到达目的地(拿到收益)。
您的老朋友 Ella
2024 年 3 月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