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丨一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麻醉思考

文摘   2024-08-13 07:30   江苏  






点击蓝色关注我们
0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3岁,体重70kg,因“发现肺部阴影一年”入院;


术前检查检验:头颅CT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检验结果无明显异常,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诊断 “肺占位性病变”;


拟于全麻下行胸腔镜左肺病损切除术;





02
麻醉过程

入诱导室

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心率80次/分,无创血压135/60mmHg,脉氧97%,利多卡因局麻下行右桡动脉穿刺测压,有创血压151/70mmHg;


麻醉诱导

静脉缓慢推注咪达唑仑2mg,依托咪酯20mg,罗库溴铵65mg,舒芬太尼20ug行麻醉诱导;


诱导后2min

患者血压出现小幅度波动,给予去氧肾上腺素40ug,血压突然降至90/44mmHg,患者出现轻微呛咳动作,心率升至105次/分,血压快速持续下降至56/23mmHg;


抢救

考虑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间断静脉推注肾上腺素5ug并持续泵注,此时患者出现严重眶周水肿,气道压无明显改变,约10min,循环趋于平稳,与主刀医师及患者家属沟通,手术继续进行,术中顺利行左肺上叶尖后段及背段部分切除术,术毕入PACU,拔管顺利,安返病房。

患者于术后第四天出院





03
分析讨论
 
1.患者出现了什么并发症?其诊断依据是什么?有何鉴别诊断?

严重过敏反应诊断标准


该患者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的临床依据:

  • 临床症状与诱导时间相关联,排除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对去氧肾上腺素反应差,难以用一般的麻醉药物循环抑制解释;

  • 患者突发休克:血压迅速下降至56/23mmHg,心率增快至105次/分;

  • 过敏的相关症状:双侧眶周水肿;


鉴别诊断:

需要与麻醉药物过量所致低血压、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容量性休克、肺栓塞、张力性气胸、急性哮喘发作和急性气道梗阻等疾病相鉴别


2.全麻过程中如何识别过敏性休克?

  • 有研究显示围术期90%以上的过敏反应发生在静脉给药后的5分钟内,部分患者出现在20分钟内;

  • 处于麻醉过程中的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最普遍的致命问题是循环衰竭,表现为血管扩张、静脉回流减少和血压下降,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表现为:

  1. 气道阻力突然增高,超过麻醉机设定的报警界限;

  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急剧降低;

  3. 心电监护显示心动过速或者心律失常;

  4. 血压迅速下降或测不到;

  5. 皮肤可见潮红,眶周水肿;

  • 有时在全身麻醉中,顽固性的低血压可能是过敏性休克的唯一表现;


3.过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

  • 免疫反应

当敏感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后,机体会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

  • 血管反应

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导致血容量的丢失和循环血容量不足,从而引起低血压和休克,平滑肌收缩进一步降低组织灌注;

  • 组织损伤

炎症介质的释放还导致组织损伤和细胞功能紊乱,从而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4.围术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有哪些?
致敏原
抗生素β内酰胺类
肌肉松弛药  罗库溴铵、阿曲库铵
乳胶导尿管、乳胶手套
镇静催眠药丙泊酚
胶体溶液及血制品羟乙基淀粉、明胶、红悬
阿片类药 吗啡
其他如氯己定、鱼精蛋白、局麻药等
  • 临床大样本统计显示围术期最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生素和肌松药;
  • β受体阻滞剂本身虽不引起组胺释放,但研究发现其可增加围术期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并降低机体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性;

  • 既往有药物食物过敏史、脊柱裂病史、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或经历多次手术的患者对乳胶过敏的发生率增加;


5.该患者应如何进行处理?

初始治疗

  • 脱离过敏原,停止所有的麻醉药;

  • 吸入纯氧,保证充足的通气与氧合,行气管插管;

  • 积极治疗低血压,根据情况静脉扩容(使用晶体液,尽量避免使用胶体溶液);通过头低脚高位或抬高患者的下肢改善静脉回流;

  • 静脉给予肾上腺素(低血压时可单次给予5-10ug,酌情追加;危重症患者可静脉注射30-50ug,5-10min后可重复给药);


进一步治疗

  • 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主要用于缓解皮肤粘膜症状);

  •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及氨茶碱(用于持续支气管痉挛患者);

  • 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0.25-1g或甲泼尼龙1-2g);

  • 碳酸氢钠(用于持续低血压及酸中毒患者);

  • 在拔管前对患者进行气道评估;


6.经处理,患者血压和心率恢复正常、胸部听诊呼吸音清,是否继续进行手术?术后如何处理?

过敏反应表现分级

  1. I级,仅表现为皮肤黏膜症状,皮肤潮红、红斑、荨麻疹,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

  2. II级,除皮肤黏膜症状外,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速,气道高反应及消化道症状;

  3. III级,出现严重的累及多器官系统的症状如心力衰竭、心动过速/过缓、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胃肠功能紊乱;

  4. IV级,循环呼吸骤停;


决定因素: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手术的紧迫性和手术进程

  • I级和II级过敏反应继续手术是安全的;

  • 全身过敏反应为III级时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但一般不受手术的影响;

  • 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导管之前应先判断呼吸道黏膜水肿的问题,持续的面部水肿提示可能存在气道水肿;松去气管导管的套囊检查气管导管周围有无明显漏气,有助于判断气道的开放程度;

  • 如果患者存在可疑的气道水肿,应保留气管导管至水肿消退,并在拔除气管导管之前行直接喉镜检查;

  • 拔管后仍需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因有些患者 (超过20%)可能在8h内出现过敏症状复发(双相反应);

  • 部分患者双相反应甚至可能发生于初发反应的36h后,因此对于过敏反应严重的患者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必要时入ICU行监护治疗;


7.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再次进行手术麻醉时,应如何进行麻醉管理?

  • 理想的条件是所有术中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在下次麻醉之前均应做过敏原筛查试验,但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困难,在麻醉前应对患者术中再次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 应充分了解上次麻醉时用药的详细信息,术中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对于平时对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物质具有特异性过敏体质的患者,应视为围术期过敏高危人群;

  •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因对局麻药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比例相对较低

  • 如果必须选择全身麻醉,应尽量选用吸入性麻醉药,目前尚未见到对吸入性麻醉药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报告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侍志斌 
审核:申    磊

徐医附院麻醉论坛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重点学科、在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成绩,被誉为“中国麻醉学人才的摇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