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丨一例肾错构瘤切除术术中大出血的麻醉思考

文摘   2024-07-24 07:30   江苏  






点击蓝色关注我们
01
病例资料

者女性,41岁,因“发热20天“入院


现病史

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达38.6℃,伴全身肌肉酸痛、畏寒、无寒战,自服”对乙酰氨基酚“可降至正常,后反复出现体温升高,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15.7*10^9/L,予相关药物应用后体温可降至正常,现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辅助检查

Hb 100g/L, 血小板:362*10^9/L,中性粒细胞:8.45*10^9/L。

腹部增强CT:左肾巨大含脂占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目前诊断

1.发热;2.肾占位性病变。


拟行手术

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    





02
麻醉过程

11:40

入手术室,开放外周静脉,连接心电监护,局麻下桡动脉穿刺置管HR 76bpm,BP120/64mmHg,SpO2 99%


11:50

麻醉诱导,预充氧后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mg,依托咪酯20mg,舒芬太尼30ug,维库溴铵8mg。麻醉诱导后,于超声引导下行左侧TAP+腹直肌鞘神经阻滞。瑞芬太尼12ug/kg/h,丙泊酚4mg/kg/h,七氟烷1%。


12:00

手术开始,HR 60~80bpm,BP 120~130/60~70mmHg,SpO2 100%,PETCO2 36~41mmHg。


12:20

手术医生切皮后,12:38查血气Hb 7.9g/dL,提醒手术医生备血。术中循环不稳定,泵注去氧肾上腺素5mg/h,血压维持在120/70mmHg。


14:20

术中探查发现瘤体大,肿瘤血供丰富,考虑肾错构瘤,创面大量出血,心率增快至100次/分左右,血压降至80/45mmHg,立即将液体速度开至最大,在上级指示下再开放一条静脉通路加快补液,同时增加去氧肾上腺素量维持血压,血气分析Hb 2.9g/dL,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1.0g。


15:05

开始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悬浮少白红细胞、冷沉淀。停止泵注去氧,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1ug/kg/h。Hb 2.6g/dL,随后输入血小板,甲强龙40mg滴入。


15:43

速尿10mg


16:15

复查血气Hb 6.6g/dL。速尿10mg


16:45

手术结束,维持血压在110/70mmHg左右转入ICU。术中共输入晶体液3000ml,胶体2000ml,新鲜冰冻血浆400ml,悬浮少白红细胞2000ml,冷沉淀6U,血小板一个治疗量(约250~300ml),出血2300ml,尿量500ml。  


夜间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血红蛋白降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进一步止血,术毕返回ICU。  


术后第二天

上午转入普通病房。


术后第十天

出院。






03
分析讨论
 

肾错构瘤的特点

肾错构瘤(RAML)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平滑肌和血管成分组成。瘤组织与肾组织无明确界限,血管大小不一、异常扭曲、管壁不规则增厚,其中病变的中小血管缺乏弹力层和肌壁,容易形成广泛的假性动脉瘤样扩张,大于4cm且不断增大的错构瘤需行肾切除术及肿瘤剜除术。


错构瘤虽然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但也有很大危害。部分错构瘤可呈膨胀性生长,因此压迫肾单位、肾盏或肾盂,从而损伤肾功能。肿瘤内可自发出血,或受外力造成破裂出血的情况,可谓是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极少数病例可累及患者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形成瘤栓。

部分患者由于瘤体巨大,致使操作空间狭小,并且由于错构瘤的特殊性质触碰容易出血,使得视野不清,更增大了手术难度。


术中大出血

大出血:

  • 患者在24h内损失100%的循环血量(约70ml/kg,在70kg成人中约5L);

  • 3h内损失50%的循环血量及以上;

  • 出血速度达150ml/min;

  • 符合上述一条即可诊断为大出血;

术中大出血常引起失血性休克,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是决定休克发生的关键因素。


肾除切手术大出血的原因

1.医源性原因

  • 肾蒂撕脱:肾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于手术后的72小时之内。由于肾脏切除手术需要将肾动脉、肾静脉一并进行结扎,如果结扎不牢靠或者手术后患者剧烈活动,可能导致肾动脉撕脱,引发大出血。

  • 手术创伤:因操作不当或解剖结构复杂而导致血管损伤,尤其是当肾脏肿瘤侵犯到周围的血管时,出血风险也随之提高。

  • 止血不彻底:术中止血操作不细致或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点,可能导致术后出血。


2.其他原因

患者体质差异手术耐受性的问题,以及一些特殊体质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等。此外,术前准备工作,如评估不到位等也使术中大出血的可能性增加。


临床上评估失血量的方法

1.休克指数计算法

用相对基础血压(BP)和心率(HR),快速计算患者休克指数(SI=HR/BP),根据SI估计失血量。

2.测定血红蛋白(Hb)或红细胞压积(Hct)法

术前采血进行Hb或Hct测定,以了解患者的现时血液稀释或浓缩情况。

计算公式:失血量(ml)=体重(kg)x70mLx[(术前HCT-术中HCT)/术前HCT]。


3.吸引液Hb测定法

根据吸引器瓶中的液体估算失血量。


4.称重法

根据一定大小的纱布吸收血水的多少来估计


术中大出血处理

血液主要有四大生理功能:运输功能;凝血功能;维持内外环境稳定功能;免疫功能。大出血最主要的危害是损害血液的上述生理功能,因此大出血的治疗旨在恢复血液的生理功能。

  1. 治疗大出血的首要任务是止血。术者应尽快进行手术止血或采取减缓出血的措施,例如:腔镜手术止血不确切时可改为开放手术、钳夹出血的血管或是纱布压迫减缓出血、应用止血药物。

  2. 纯氧吸入,高流量给氧,考虑减少或者停止使用麻醉药物。

  3. 紧急呼叫拿血,并做好交叉配血。

  4. 迅速补充血容量,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纠正严重低血压,若出血较难止血可考虑允许性低血压,防止血压过高增加出血。

  5. 开放多条静脉通路,如有必要可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行动脉穿刺测压、外周静脉可使用加压带加压输液。

  6. 尽早行血气分析,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掌握患者目前的Hb、HCT,同时注意复查以评估输血治疗的效果,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可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200ml。


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如何选择血管加压药物?

  • 如有必要使用血管加压药物,可以首选去甲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必要时也可试用其他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或间羟胺。

  • 在使用前必须及时纠正酸中毒,因为一切血管活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pH<7.3)都难以发挥作用,酸中毒时,血浆氢离子浓度增加可引起血管平滑肌(VSMC)膜上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胞内钾离子外流增多,膜超极化,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受抑制,钙离子内流减少,使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失去反应而扩张,血压进行性下降。

  • 大出血输血补液治疗的目标是:收缩压达到70~90mmHg,平均动脉压达到65mmHg,尿量0.5ml/(kg·h),血乳酸浓度小于2mmol/L,血管活性药可减量或停药。


大出血的「死亡三角」

大出血导致的低体温、酸中毒、凝血病被称为 “死亡三联征”,三者相互促进使病情进行性恶化,其病死率可高达90%。


低体温及酸中毒处理

  • 加强保温措施防治低体温,做好体温监测;

  • 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输注碳酸氢钠不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PH升高反而可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不利于组织对氧的摄取。同时,盲目输注碳酸氢钠会增加脑组织中PaCO2,CO2可自由进入血脑屏障,加重神经细胞内的酸中毒。因此,当中毒休克经扩容治疗仍有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且pH<7.10~7.15 时方可输注碳酸氢钠;

    剂量计算计算公式为:5%NaHCO3(ml)=BE的绝对值×体重(kg)/3

  • 用药方法为避免酸中毒纠正过快、过度,需先注射总量的50%,待HCO3-水平升高后再加以调整。


成分输血

1.红细胞悬液

  • 作用:提高携氧能力,保证氧供;相对较高的Hct有利于大量失血患者止血,Hct过低则出血风险加大。

  • 输注时机:当循环血容量损失30%–40%时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失血量>40%血容量时应立即输注。指南建议目标血红蛋白浓度为70–90g/L。

  • Hb>100g/L 时暂不推荐输注红细胞;Hb<70g/L  时推荐输注红细胞;Hb为( 70-100) g/L 应根据患者是否继续出血、心肺功能等情况决定是否输注.


2.新鲜冰冻血浆(FFP)

  • 作用:新鲜冰冻血浆是治疗全身性凝血病的首选成分.

  • 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最佳比值: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在创伤和非创伤情况下,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为1.5:1时生存率获益最高。

  • 用量:推荐治疗剂量为15-20ml/kg;


3.血小板(PLT)

  • 血小板功能障碍见于严重创伤和休克时,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是大出血的晚期事件;

  • 目前指南建议,在大出血时保持血小板计数>50×10^9/L,但在创伤性脑损伤或颅内出血患者中可能需要更高的血小板(>100×10^9/L);

  • 每1单位采血小板单位可以增加血小板计数约50×10^9/L;


4.冷沉淀及Fib(纤维蛋白原)

  • 作用:促进血凝块形成和止血;

  • 目前,指南建议在大出血中维持纤维蛋白原浓度>1.5g/L,但产科出血应维持浓度>2g /L;





04
总结
 
  • 此例患者手术中瘤体过大血供丰富、术前未备血、未准备自体血回收而导致输血时间延迟。

  • 术中大出血发生后,采取补液输血,应用血管活性药等措施稳定生命体征后,不能忽视危机之后的内环境紊乱,低体温等,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 麻醉及外科医生应通过科学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止血措施、输血与液体管理以及术后观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术中出血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侍志斌 
审核:申    磊

徐医附院麻醉论坛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重点学科、在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成绩,被誉为“中国麻醉学人才的摇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