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ESMO中国·E先声丨精彩不断,陈佳琦教授解读结直肠癌领域重磅研究进展

学术   2024-10-01 18:01   四川  



导读

2024年9月13日-17日,备受关注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隆重召开,来自全球各地的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赴盛会,分享和探讨肿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值此盛会之际,医脉通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佳琦教授解读本届大会结直肠癌领域的重磅研究进展,并就MRD检测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点评。










陈佳琦 教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

  •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

  • 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青年委员会秘书

  •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分会青年委员

  • 长期从事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擅长肺癌等呼吸道肿瘤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综合诊治,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早发性结直肠癌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本届大会也对此进行了讨论,可否请您分享一下关于这一话题的看法?


陈佳琦 教授

本届ESMO的主题之一就是“early-onset cancer”,即早发性肿瘤。数据显示,在结直肠癌领域,<50岁的早发性结直肠癌正越来越普遍。哈佛医学院进行的研究分析显示,在美国,年轻化结直肠癌的发病趋势未见可逆转趋势,此类患者的占比仍在升高,且预后不容乐观,生存期并不理想。


这一现象的产生归结于多种因素,以美国为例,学界认为这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水平的变化以及基因背景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在我国,早发性结直肠癌也在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但临床的关注度仍比较低,相关的探索仍比较少。


关于此类患者的治疗,我想我们可能需要参考美国学者的做法,通过大panel的动态基因检测,明确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背景,进一步明确年轻化结直肠癌的发生原因,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可以通过普及筛查来促进癌变的早期发现,以及在队列研究中尝试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对年轻化结直肠癌的诊疗也很有意义。


我们中心的丁克峰教授和袁瑛教授针对年轻化结直肠癌开展了多项探索,未来我们可能会借助基因筛查入组更多的患者,为年轻化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治带来新的发现与突破。





本届大会中,结直肠癌领域的多项研究公布了最新结果,可否请您解读一下其中值得关注的热点研究?


陈佳琦 教授

针对dMMR/MSI-H患者的新辅助治疗,NICHE-2、NICHE-3和IMHOTEP研究在本届大会上公布了最新分析。其中当NICHE-2研究的讲者公布研究的3年无病生存(DFS)率为100%时,与会专家均由衷地鼓掌,对这一突破表示祝贺。


当然在振奋之余,dMMR/MSI-H患者的新辅助免疫治疗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探索。例如,针对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方案和时长选择,NICHE-2研究使用的是1剂伊匹木单抗(抗CTLA-4)联合2剂纳武利尤单抗(抗PD-1)的方案,NICHE-3研究使用的是2剂relatlimab(抗LAG-3)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的方案。IMHOTEP研究使用的则是帕博利珠单抗(抗PD-1)单药治疗方案,患者接受1或2周期的新辅助治疗,并在手术后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这其中,接受2个周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获益更佳。


因此,在总结阶段,与会学者认为,dMMR/MSI-H患者的新辅助免疫治疗策略仍需更多随机化研究进行探索,从目前已有的II期研究数据来看,短期的联合方案治疗已经可以产生不错的疗效,而单药治疗方案需要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除了这一问题以外,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应用与否,以及术前未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挽救性辅助化疗等问题也亟待我们的解答,期待相关探索早日公布结果


综合现在的研究方向,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已经是大势所趋。除了已经较为成熟的KRAS、BRAF和HER2等靶点以外,近年来KRAS G12C和KRAS G12D等新靶点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在本届大会中,邓艳红教授在mini oral专场汇报了AK112-206研究的最新结果,研究探索了FOLFOXIRI+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靶向CD47单抗ligufalimab的联合治疗效果。尽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但优秀的疗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后续探索值得期待。





优秀的治疗方案需要精准的诊断手段来支持,ctDNA检测作为结直肠癌领域的新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您如何看待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陈佳琦 教授

本届ESMO重磅研究频出,在这其中,液体活检的相关探索依然被摆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研究显示,在围手术期治疗期间进行ctDNA检测,实现ctDNA清除的患者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PR)或pCR的可能性更大,同时疗效好的患者在术后ctDNA在检测中转阴的几率也会更高。例如在NICHE-2研究中,术后3周时进行的MRD检测,患者的ctDNA转阴率为100%,最终这些患者也获得了很好的生存改善,实现了如上文所述100%的3年DFS率。


对于晚期患者,MRD检测通常用于发现治疗靶点的动态变化。例如KRAS突变型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转变为KRS野生型患者,或者出现获得性基因突变。在检测到这些变化后,临床可以针对性地调整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因此,在疗效预测和方案选择等领域,ctDNA检测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各研究间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如何将ctDNA检测进行规范化是我们面临的棘手问题。对于如何制定panel、如何进行动态监测以及检测的技术细节等问题,各多元化平台之间还没有建立一致性的标准,而这正是ctDNA检测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所在。


当然,我认为这一领域最终也会像天下大势一样,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相信该技术最终将实现标准化,助力结直肠癌患者获得更美好的未来。


撰写:Babel

审核:陈佳琦 教授

排版:Babel

执行:Squid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肿瘤科
关注医脉通肿瘤科,快速获取国内外肿瘤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