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中药里的“广谱抗生素”。秋、冬时节,很多人会采摘一些野菊花,并将其晒干以备泡水喝。你用对了吗?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其清热解毒之力强于菊花,为治热毒痈疮之要药。又可泻火平肝,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本草正》云:“散火散气、消痈毒、疔肿、瘰疬,眼目热痛。”来源:
野菊花用野菊的花序。秋、冬二季花初开时采摘,干燥。
性状:
野菊花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浅棕色,通常被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花两型,其中舌状花1轮,黄色至棕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野菊花枕头
野菊花至少五斤,挑出茎梗,仅留野菊花的叶瓣,装成枕心。适用于一些夜间失眠、烦躁不安的人群。
特别注意:
“真菊延龄,野菊泄人”。野菊虽好,也要适量服用。长期或大量服用,会使人出现胃部不适、纳少、肠鸣、大便稀溏等不良现象。且脾胃虚寒者及孕妇都不宜服用。
* 本文由安徽中医药大学下属安徽省安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版权归安中药业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文|张丽 编发|王迪森 审核|范贤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