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姜宗飞, 杨文平, 司锋, 等. 中国帕金森病发病负担分析及预测[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4, 23(12): 1205-1210.
DOI: 10.3760/cma.j.cn115354-20240920-00585
作者:姜宗飞1,杨文平2,司锋1,朱军1,朱司泉1,刘振瑞1,鹿向东1,高勇1,宋纯玉1
作者单位: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济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济南市神经肿瘤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济南市神经分子基础与临床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济南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摘 要
前 言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AD的第二大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1]。在疾病发作时,患者常见的运动症状包括震颤、运动障碍和僵硬。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还可能出现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嗅觉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等[2]。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因帕金森病的亚型而异,但一般而言,诊断帕金森病后患者的预期寿命为7~14年[3]。2019年全球有850多万人患有帕金森病[4]。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2019年,帕金森病导致了全球580万人残疾,比2000年增加81%,造成了32.9万人死亡,相较于2000年增幅超过了100%[5]。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帕金森病逐渐成为威胁中国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健康问题[6]。2016年中国帕金森病的标化发病率比1990年增加了一倍多,是世界上增幅最大的国家之一[7]。因此中国帕金森病的发病负担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分析1990~2021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负担的变化,并对2030年发病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中国帕金森病的防控提供有效建议。
资料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中国男性、女性、总人口帕金森病发病人数、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等相关数据均来自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GBD 2021)(https://vizhub.healthdata.org/gbd-results/)。GBD 2021评估了全球范围内各种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其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69种疾病和伤害以及88种风险因素[8]。其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使用疾病建模元回归2.1的贝叶斯元回归工具进行建模[9]。GBD 2021关于帕金森病的定义为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和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以运动迟缓(运动缓慢)、僵硬、震颤和姿势不稳定为典型症状。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帕金森病的编码为G20、G21、G22。
二、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出生队列效应对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的独立影响
参照Rosenberg等[10-11]的方法,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的独立影响,模型的公式为:ln(Rijk)=ln(yij/nij)=u+αi+βj+γr+ε。其中Rijk表示第k个出生队列在第i个年龄组中第j个时期的帕金森病发病率,yij表示帕金森病发病人数,nij表示同期暴露人口数,u表示回归方程的截距,ε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αi表示年龄效应,i、j和r分别表示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组,αi、βj、γr分别表示年龄、时期、出生队列效应。
本研究中纳入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患者年龄限定在20~94岁,按照5岁一组分组,共分为15个年龄组,分别为20~24岁、25~29岁、30~34岁组、35~39岁···90~94岁。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要求年龄和时期段间隔必须相等,即如果使用5岁一年龄组,则也必须使用5年一时期段[12]。时期也按照5年一时期分组,故选取1992~2021年的数据,共分为6个时期组,分别为1992~1996年、1997~2001年、2002~2006年、2007~2011年、2012~2016年、2017~2021年。因出生队列=时期-年龄,20个出生队列组分别为1897~1906年、1902~1911年···1987~1996年、1992~2001年。
当时期组或出生队列组组数为偶数时,将2个中心值较高的组设为参照组,故时期组的参照组为2007~2011年,出生队列组的参照组为1947~1965年。
三、采用Nordpred模型预测2022~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负担
参考文献[13-14],采用北欧癌症登记处合作开发、基于年龄-时期-队列分析的Nordpred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趋势,模型的公式为:Rap=(Aa+Dp+Pp+Cc)5。Rap表示帕金森病年龄组和时期组的发病率,Aa表示年龄组的参数,Dp表示计算时期和出生队列趋势线性分量的常见漂移参数,Pp表示归因于周期的非线性效应,Cc表示归因于出生队列的非线性效应。
结 果
一、1990~2021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负担分析
1990~2021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人数、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有显著上升。其中男性的发病人数、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增加最为显著,分别增加了500.45%、400.45%和89.71%。女性的发病人数、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分别增加了400.85%、310.71%和77.64%。中国总人口的帕金森病发病人数、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分别增加了455.65%、359.46%和89.68%(表1)。
二、1990~2021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1. 年龄效应: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轻人群的发病率较低,60岁以后发病率显著上升。20~24岁、90~94岁总人口的发病率分别为0.07/10万、643.31/10万,男性的发病率从0.07/10万增加至1138.85/10万,女性的发病率从0.07/10万增加至443.97/10万。与女性相比,60~94岁男性的帕金森病发病率均较高(图1)。
2. 时期效应:在整个时期组间,帕金森病发病相对风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2年以后,各时期组帕金森病发病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参照组(2007~2011年),总人口发病相对风险从1992~1996年的0.71(95%CI:0.69~0.73)升至2017~2021年的1.17(95%CI:1.16~1.19),男性发病相对风险从0.68(95%CI:0.66~0.70)升至1.18(95%CI:1.16~1.21),女性发病相对风险从0.75(95%CI:0.73~0.77)升至1.14(95%CI:1.12~1.16)(图2)。
3. 出生队列效应:在所有出生队列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相对风险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最早的出生队列(1897~1906年)总人口帕金森病发病相对风险为0.40(95%CI:0.33~0.48),而最晚的出生队列(1992~2001年)总人口帕金森病发病相对风险上升至1.81(95%CI:0.95~3.43)。男性和女性帕金森病发病相对风险也表现出类似的上升趋势,男性从0.37(95%CI:0.29~0.46)上升到2.01(95%CI:0.97~4.16),女性从0.45(95%CI:0.39~0.52)上升到1.54(95%CI:0.81~2.94)(图3)。
三、2022~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负担的预测结果
2022~2030年中国男性、女性、总人口的发病人数和标化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男性,标化发病率和发病人数的上升幅度更大。预测至2030年,中国总人口帕金森病发病人数将升至756183例,男性发病人数升至455010例,女性发病人数升至301173例;总人口的标化发病率升至43.40/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升至56.45/10万,女性标化发病率升至32.28/10万(图4)。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在1990~2021年期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负担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龄效应显示呈现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一直上升的趋势;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显示帕金森病发病相对风险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男性人群上升幅度高于女性人群。2022~2030年可能呈继续上升趋势,男性发病负担明显高于女性。
中国帕金森病发病人数、标化发病率的增加可能与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有关。此外,随着对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如消融手术、电刺激、细胞治疗)和物理治疗的日益重视,患者的预期寿命可能会更长[15-16]。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帕金森病认知程度的提高,更多的患者能够被早期发现和诊断。影像学技术和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新方法的应用,使得帕金森病的诊断更加准确,这也可能导致报道的发病人数增加[17]。
年龄是帕金森病患病的明显影响因素,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在60岁以上人群,这与其他国家的研究结果一致[18]。这可能与神经退行性过程的加剧、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积累、老龄化过程中的其他共病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帕金森病发病风险在老年人群中显著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在黑质区的逐渐丧失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病理特征,这一过程在老年人中更加显著[19]。年龄增长伴随着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上升和线粒体功能的下降。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损伤,而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均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0]。老龄化过程中,其他共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也会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这些疾病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如血管病变、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神经退行性变化[21]。
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相对风险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环境污染、生活方式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和诊断技术不断提高,更多的帕金森病病例得以确诊和记录,从而显现出更高的发病率[22]。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药、重金属和空气污染等环境毒素暴露增加了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长期暴露于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从而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23-24]。一些国家吸烟率的下降,虽然是全球健康的福音,但可能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升高[25-26]。研究显示吸烟者患帕金森病的风险降低了约40%[27]。但这种关联是否真的存在因果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发现出生较晚的队列帕金森病发病相对风险增加,与既往基于其他人群的研究结果一致[28]。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这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病风险增加的一个原因[29-31]。另外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这些生活方式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神经系统健康,增加帕金森病发病相对风险。
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人群帕金森病发病率存在差异[32-33]。男性帕金森病发病风险高于女性。在大多数年龄组中,男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更高。雌激素可能具有神经保护功能。女性左旋多巴的生物利用度更高,相应的左旋多巴清除率更低,男性更频繁的职业暴露也可能使帕金森病发病率增高,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34]。
基于Nordpred模型的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22~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人数、标化发病率均呈继续上升的趋势。帕金森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帕金森病发病负担可能在短期内不会减轻。此外,研究表明早发型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也可能与帕金森病发病率的增加有关[35]。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GBD使用统一的统计模型来估算中国数据,相对于原始数据来说,可信度较低。其次,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国的整体数据,缺乏对各省份及城乡的细分分析,而帕金森病的发病负担在不同地区和城乡间差异显著,这些差异及其成因仍需进一步探讨。再次,本研究中的数据是横断面数据,不能进行因果推断。
综上所述,1990~2021年中国帕金森病的发病人数、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显著增加,特别是男性和老年人群。2022~2030年帕金森病的发病负担将继续上升。未来需加强帕金森病的防控措施,包括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等,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公共卫生挑战。
参考文献略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