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液化天然气(LNG)装备产业链“链长”和超大型集装箱船研发建造领军企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船舶集团党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三赢”理念,突出价值创造,以只争朝夕和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开启“强化科技创新、数智赋能发展”新时代奋进之路。日前,《船报》记者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党建引领、做大做强品牌,提高国产设备配套国产化率,引领我国高端造船产业高质量发展,采访了沪东中华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建良。
陈建良表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沪东中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在践行“三赢”理念上“下苦功”,在实现价值创造上“见真章”,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勇担我国液化天然气(LNG)装备产业链“链长”之责,持续提高国产化率和应用水平;实施科技赋能、创新迭代战略,夯实大型LNG船和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领军地位;以精益管理为抓手,锐意进取,勇于变革,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积蓄发展动力
陈建良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沪东中华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三个强国”建设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国船舶集团“1234”高质量发展方略,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打造了具有沪东中华特点的“12437”党建工作体系。
沪东中华党委认真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瞄准国际先进目标,保持发展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实施差异化竞争,实现弯道“超车”,缩短与国外竞争对手差距。该公司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日臻完善,党的建设更加深入,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沪东中华党委全方位打造人才建设高地,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实施组织选拔与公开竞聘相结合方式,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选人用人机制,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多措并举广招贤才,多管齐下培养人才,制定《“十四五”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人才建设总体目标及重点举措,形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评上海领军人才等250人次的高端人才库,建立12个博士研究室、15个劳模技师工作室,形成多层次技术和技能人才梯队,不断完善公司高级专家培养、“科技精英”评选、三总师和项目主师聘任、岗位晋升等人才选拔成长通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
打造高端船舶品牌 扩大影响力
陈建良表示,沪东中华在LNG装备产业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源于27年来的坚守与创新。2008年,沪东中华建造的首艘大型LNG运输船“大鹏昊”号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零的突破”,实现“十年铸剑”的第一个目标。沪东中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实现5代LNG船的创新迭代,持续提高研发建造水平,并大力推进LNG船建造产能倍增战略,今年将交付8艘大型LNG船,创下建造周期最短(17个月零8天)、完成二合一试航最快(4.5天)等多项全球纪录。
2024年,沪东中华击败国外竞争对手包揽卡塔尔能源公司“百船项目”中24艘27.1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船订单,加上此前承接的12艘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订单,以合同金额和载气量计,均位居全球船厂之首。这成为“石破天惊”的大事件,重塑全球LNG装备产业市场格局,实现历史性超越。
陈建良指出,沪东中华近日与全球知名船东签订6艘大型集装箱船建造订单,并且是国外船东首次以人民币结算,具有重要意义。自2020年成功交付23000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以来,沪东中华持续加大集装箱船创新升级力度,24000TEU级LNG双燃料动力和常规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15500TEU、15000TEU和13000TEU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14000TEU甲醇燃料预留大型集装箱船等系列新船型脱颖而出。
陈建良表示,坚持自主创新是沪东中华保持强大竞争力的“秘笈”。经过不懈努力,沪东中华优异的设计、建造业绩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备受国内外船东青睐,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目前,沪东中华手持订单量位居全球各大船厂前列,持续巩固在大型LNG船和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领域的领军地位,为推动我国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三链”融合
推进国产设备替代 提升核心竞争力
陈建良指出,在国家相关部委和中国船舶集团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沪东中华勇担LNG产业链“链长”重任,坚持厂所联动、协同攻关,强化LNG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突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针对大型LNG船关键核心设备依赖进口的问题,沪东中华联合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第七一六研究所、第七二五研究所,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宝武特冶等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企业,形成“产学研用”联合体,推动一批国产化材料设备研制成功并获得市场批量订单。尤其是宝武特冶完成全尺寸6个规格殷瓦钢GTT认证,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在“产学研用”联合体的加持下,沪东中华加大科研投入,在企业内集智开展国产化替代攻关,持续推动大型LNG船材料设备国产化配套,使其占比由LNG首船的不足30%提升至目前的75%以上,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今年7月19日,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我国“气化长江”标志性工程——江海直达型14000立方米LNG加注运输船“淮河能源启航”号提前2个月命名交付。自主研制的B型舱、低温压缩机、再液化装备、液货泵等国产设备系统在该船上实现装船应用,整船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兑现了沪东中华不断完善产业链体系、不断拓展国内LNG船配套市场、不断提高国产化率和应用水平的承诺,彰显沪东中华为LNG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及创新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展现了“链长”的责任担当。
陈建良表示,沪东中华下属投资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在LNG产业链上主动作为,取得丰硕成果。中国船舶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及相关配套企业合作,持续进行国产化改进替代工作,2021年全面建成全流程自动智能绝缘箱国产化生产线,产品覆盖NO96系列GW、L03、L03+、Super+所有型号绝缘箱产品。3条生产线全部获得法国GTT公司专业认证,已经为48艘LNG船配套230万只绝缘箱,目前绝缘箱年产量达40余万只,有效保障大型LNG船高效建造进度。上海沪东造船阀门有限公司研制的船用LNG超低温截止阀、超低温球阀、超低温蝶阀等产品已获得39个项目订单;上海东鼎钢结构有限公司承制的低温泵塔年产量突破60台套。
截至目前,沪东中华已累计承建LNG储运装备100多艘、交付近50艘,拉动国产化配套数百亿元产值的市场,进一步提高国产船舶配套设备市场竞争力。
推行精益管理
切实优化工艺流程 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
陈建良指出,沪东中华积极推进精益管理,不断拓展精益管理内涵和外延,通过建立领导层战略统筹、推进层组织协同、实施层系统实施的有效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精益管理专业化、流程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积极倡导精益管理文化,开展“精益我先行”案例分享活动、精益大讲堂等,普及精益管理知识,宣贯精益管理理念,营造精益文化氛围。
沪东中华创新优化工艺工法,持续提速LNG船建造,聚焦“船坞高效搭载、码头快速调试、试航流程重构”等关键环节,针对围护系统与低温液货系统两条建造主线,不断优化建造工艺和流程,持续推进管理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全力开展数字化设计与精益生产制造。推进LNG运输船建造产能倍增战略,实施2艘整船、2艘半船同坞并列半串联建造新模式,实现一年5批次出坞节奏,进一步释放LNG运输船建造产能,使LNG产业链装备年交付能力从以往的4~6艘提升到10~12艘。
沪东中华以建设长兴二期工程为契机,加速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船厂转型升级。沪东中华围绕高端造船产业链装备建造,聚焦数字化工艺设计,创新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开发,推进基于中间产品完整性的自动分托、快速松钩干涉排查、焊接数字化功能开发和应用,不断突破生产瓶颈,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
弘扬企业文化
厚植员工精神家园 增强员工获得感向心力
陈建良表示,沪东中华具有深厚红色基因和文化底蕴。近年来,该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梳理形成“四梁八柱”式企业文化体系,发布《企业文化手册》,制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三年实施纲要》,从“知”“信”“行”“律”四个方面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用文化打造品牌、凝心铸魂、规范行为、促进管理。该公司组建以优秀年轻干部为主的企业文化内训师队伍,以“送学上门”方式开展年度新入司员工、党员、团员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已完成150余场企业文化内训课程,覆盖3000余人,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员工荣誉感自豪感。
陈建良指出,职工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员工至上,坚持“企业发展依靠员工、企业发展为了员工”理念,多渠道、多层次为员工排忧解难。今年以来,沪东中华多个实事项目惠及员工,“共享单车进厂区”“爱心直通车”落地实施,“公交候车休息亭”项目揭牌启用,方便职工出行;浦东区域集体宿舍升级改造,营造职工温馨小家;长兴二期13幢集体宿舍交付,入住7000余名员工,13处工间休息室交付使用,极大改善员工午间休息条件;总面积达5600余平方米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建成试运行,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诸多惠民举措,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安居乐业、筑梦长兴的获得感、幸福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作为我国高端造船装备产业领军企业,沪东中华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该公司将以打造27.1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运输船全球标杆产品为牵引,加快向绿色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船厂转型,大力培育和发展以“全三维协同设计、全数字分析决策、全流程信息管控、全体系供应链管理和全数据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持续巩固全球高端造船产业链装备研制的领跑新优势、新动能,为美丽中国建设、绿色航运转型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原创内容,未经本报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已经本报授权使用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如有,不得违反该作品限制声明,且需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注明“来源:《中国船舶报》或《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以及作者名称”。如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微信号发布注明来源的转载稿件或翻译稿件,转载或翻译目的在于传递及交流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报赞同文章观点,亦不对文章真实性、数据科学性等负责。如有单位或个人对本报转载或翻译稿件的上述内容存在质疑,请直接联系原著作权机构或个人。
3.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微信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