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工作室-魏然
陪伴你的第4255天
来源 | 粉丝投稿
推荐 | A6工作室
“左手倒右手”能救得了场子吗?
高赔付的根子,还是“修不起”
新能源车险为啥赔穿?从理赔角度看,最头疼的就是电池和电控。一块电池占车价40%,撞个小坑就得全换;三电系统维修门槛高,4S店垄断配件,工时费比燃油车翻倍涨。更别说智能驾驶一上马,责任划分扯皮到天亮。比亚迪自己都自己的车,还能让自家的保险赔付率超过二百,可见一斑。
政策东风来了,但风往哪儿吹?
1. 修车成本必须打下来——开放三电配件供应,鼓励车企卖配件,维修标准化。这事儿要是落地,理赔端能少挨多少刀!电池能修不换,工时费透明化,定损员也不用天天和4S店拍桌子了。
2. 数据共享别玩虚的——比亚迪手里攥着427万辆车的数据,要是真能打通精算模型,把驾驶行为、电池健康度揉进定价里,保费还能更准。但话说回来,数据给不给保险公司?给了怎么防垄断?《指导意见》提了“跨行业合规共享”,可别成了车企的“数据护城河”。
3. 风险分级是硬招——低速碰撞测试、易损件价格、维修工时,统统挂钩保费。以后车企造车要是瞎堆配置,保费分分钟教做人。理赔端也能少背锅,毕竟车设计得靠谱,案子自然少一半。
给理赔兄弟们的实操建议
1. 盯紧配件供应链——政策一开闸,副厂件、认证件肯定冒头。定损别光认4S店,多找几家合规渠道比价,把维修成本压下来就是给公司省真金白银。
2. 死磕技术细节——电池衰减数据、自动驾驶系统日志,这些车企攥着的“黑匣子”,理赔端必须争取调取权限。别让车企一句“系统bug”就把责任全推给保险公司。 前不久某某车型集中自动泊车失灵撞墙,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
3. 押注智能驾驶转型——责任划分马上要变天。车企、算法公司迟早得分摊风险,车险条款得提前把“系统故障”“OTA升级”这些坑填上。
我是魏然
保险理赔第一自媒体
【A6工作室】创始人
专注于保险理赔、风控科技和反欺诈领域
我们的愿景是
让保险有文化,让理赔有尊严
扫码加我们的视频号
若你喜欢这篇文章
给我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