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荐读|《现代的正当性》

文摘   2024-10-22 11:36   美国  

XUE  SHU  JIANG

 NO.179

2024/10/22

好书新书,隔日一会!

获取更多新书推荐请关注“書將”。

关注

点赞

分享





现代的正当性






【原作名】Die Legitimität der Neuzeit

【作者】[德] 汉斯·布鲁门伯格(Hans Blumenberg

【译者】胡继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4年6月

【ISBN号】9787100225021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作者:汉斯·布鲁门伯格

汉斯·布鲁门伯格(Hans Blumenberg)
1920—1996,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与哈贝马斯齐名,从古典学入手通过解读神话、《圣经》、文学文本以重构西方思想史,重视文学感悟与生命筹划的关系,关注思想历史的隐喻、象征、修辞等语言维度,试图为现代奠定正当性基础。他的著作思想精深,气魄宏大,主要包括《现代正当性》(1966)、《哥白尼世界的起源》(1975)、《神话研究》(1979)、《马太受难曲》(1990)等。

胡继华(译者)
1962年11月6日一2021年12月21日,安徽太湖人,生前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哲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和比较文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历任比较文学与文艺学研究所所长、跨文化研究院院长、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诗学、美学、德国哲学、古典神话哲学、中西近代思想史。主要著作:《浪漫的灵知》《中国文化精神的审美维度:宗白华美学思想简论》《思想的制序》《重建巴别塔:解构诗学新论》《后现代语境中伦理文化转向:论列维纳斯、德里达和南希》《越位之思与诗学空间》《神话与现代灵知》等;主要译著:德里达《友爱的政治学》、布鲁门伯格《神话研究》《现代的正当性》、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贝维斯《犬儒主义与后现代性》、格罗兹《时间的旅行》等。

内容梗概

Summary of Contents

启蒙后的世界越来越依赖科学与进步等现代观念,但是这些观念的基础是否稳固,它们对我们的承诺是否能够实现?如果说,现代的种种核心观念,特别是进步的承诺,仅仅是它们中世纪原初观念的世俗化版式,那么启蒙与理性对旧时代的超越,其正当性何在?布鲁门伯格的代表作《现代的正当性》便是对此问题的解答。作为布鲁门伯格思想的里程碑式作品,《现代的正当性》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关于现代本质的持久争论。作者以概念史/思想史为基本方法,以修辞学为手段,纵观晚古、中世纪、文艺复兴和早期现代的精神结构,分析理论好奇心、诺斯替主义等思想的流变,展现库萨的尼古拉、布鲁诺等思想家对时代影响,为现代的核心观念提供了全新论述。现代观念并不是接续中世纪观念,而是要继续回应这些旧时代观念所要回答的问题,现代的正当性来自对中世纪思想危机的回应。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部 世俗化——批判一个非正当的历史范畴
第一章 世俗化概念的地位
第二章 隐蔽意义之维
第三章 被揭示为命运的进步观念
第四章 终末论不是世俗化的对象,而是世俗化的手段
第五章 创造历史而废黜上帝?
第六章 世俗化论题在现代的年代误置
第七章 无限性:假想的属性漫游
第八章 政治神学(I,II)
第九章 世俗化的修辞
第二部 神学绝对性与人类的自我伸张
引言 神学绝对主义与人类自我断言
第一章 狙击灵知主义首战告败及其回归的预示
第二章 世界的迷失和造物神的自决
第三章 系统比较:古代与中世纪的时代危机
第四章 无法逃避一个慧黠的神
第五章 宇宙创生论作为自我建构的范式
第三部 理论好奇心的历史进程
第一章 理论好奇心的历史
第二章 撤回苏格拉底转向
第三章 伊壁鸠鲁:诸神的冷酷超然
第四章 寓涵在怀疑论的宇宙信念残余
第五章 皈依的预备和诉讼的判决模式
第六章 被列入邪恶之册的好奇心
第七章 经院体系中求知欲的自然性难题种种
第八章 预期未来超越界限
第九章 对宇宙之内不可见之物的兴趣
第十章 辩护好奇心——启蒙的前奏
第十一章 好奇心与幸福的诉求
第十二章 人类学的整合——费尔巴哈和弗洛伊德
第四部 多维现代转折
第一章 纪元概念的诸时代
第二章 库萨人:世界即上帝的自我限制
第三章 诺拉人:世界即上帝的自我耗尽

书本之外

Out of the Book


编者按:以下内容摘选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孙纯发表于《德语人文研究》2023的一篇论文,论文可视为是孙纯对《现代的正当性》一书评述。她认为,「在《现代的正当性》中,德国哲学家汉斯·布鲁门贝格挖掘出现代世界自我理解中的深层维度,在他笔下,现代性问题呈现出其独特的人类学意涵。布鲁门贝格揭示出,通行的诸多世俗化理论中隐含着一种非正当的历史范畴和评判机制并因此褫夺了现代的自身权利。这构成《现代的正当性》一书的论证起点。」


世俗化:一个不正当的历史范畴?

在现代历史想象中,世俗化叙事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提供了一种叙述欧洲或西方文化演变趋势的整体性框架:宗教逐渐从国家政治和公共生活中退却,变成个体私事;价值、律法和道德秩序的构建,无须再上溯至上帝的权威;人类自身主导着世界历史的筹划和发展,而不必再从救赎史或者末世论中寻求行动的支点。伴随着世界“内在性”(Immanenz)的获得,人的自主性(Autonomie)和主体性也应运而生。同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甚至宗教自身,都演化为具有各自规则符码的自足系统。世俗化还特别意味着普遍的理性化进程,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世界祛魅化”(Entzauberung der Welt)的刻画以及他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建立起的有机联系,都让我们看到,欧洲或者西方现代性的自我确证,似乎难以离开世俗化这一概念。
然而,这一宏大而灵活的叙事框架,固然便于人们从整体上理解现代世界的演进过程,但也蕴含着一些内在的思想疑难。在世俗化概念所开启的理解视域中,现代世界并不能完全放弃那些指向彼岸的“超验性/超越性”图像和语言,甚至最具现代精神的“革命”和“进步”概念,都能借助某种方式被“还原”为基督教的历史语义。作为近现代政治思想奠基者和“现代性先知”的马基雅维利,其著作语言中仍存在着大量“关于预言、奴役、解放和未来救赎的圣经指涉”。10布鲁门贝格在《现代的正当性》的开篇,就感慨说人们对世俗化表述的使用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比如,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和科学精神,通过对现实的绝对怀疑,追求认知上的确定性,而这一确定性似乎可以在基督教的“救赎确信”(Heilsgewissheit)中寻找到“原型”。现代的工作伦理(Arbeitsethos)被视为僧侣禁欲主义的世俗形式。大都市生活中的“花花公子”(Dandy)身上似乎具有圣徒的影子。文学作品中直白而赤裸的自我描绘(Selbstdarstellung)和自我揭露(Selbstenthüllung)好像也只是是虔敬主义和新教主义中自我经验(Selbsterfahrung)的世俗变体……
显然,世俗化叙事关乎现代人的历史理解视角,布鲁门贝格指出,阐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就在“世俗化”的概念中勘探出一种阐释学的意涵和功能:“它为当下现实的自我理解赋予了一整个具有隐含意义的维度(Dimension verborgenen Sinnes),这表明,当下现实之所是以及它有何意义,这其中的内容要远远多于它的自我认知。”12伽达默尔的表述,似乎把整个现代历史世界视为一个可以解读的文本,人们可以经由阐释学的路径发现隐藏在历史表面之下的深层含义或者“真理”。如果我们承认伽达默尔的洞见,就需要承受其为现代性招致的某种压力:世俗现代性的存在并非是自明的,它更像是某个深层意涵的表征。其所带来的理论后果还包括,现代世界将会被置于“本真性”(Eigentlichkeit)和“非本真性”(Uneigentlichkeit)的评价体系面前。由此,我们也就看到了种种文化批判的缘起:现代性被视为异化、孤寂、缺失和哀悼的地点。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的《基督教或欧罗巴》(Die Christenheit oder Europa,1799)在充盈光辉的中世纪与荒芜晦暗的现代世界之间建立起强烈的对照,成为世俗批判的一个经典范本。
在布鲁门贝格眼中,世俗化概念是一个不正当的历史范畴(Kategorie des geschichtlichen Unrechts)。将正当/不正当这一律法语言引入到历史之思中,已预示着作者对“世俗化”问题的兴趣和关切,越出了纯粹的概念史学范围,将会触及现代世界的政治和法权秩序。事实上,正如后文所揭示的,他与施米特的世俗化叙事之争,有相当部分是围绕着现代国家主权之定义以及政治神学的内涵所展开的。13并且,当布鲁门贝格把“非正当”的性质加诸世俗化这一历史范畴时,他也是在影射世俗化概念原初的法律含义:
作为法律行为的世俗化,即对教会财产的没收,是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被实施和命名的。世俗化(Saecularisatio)的教会经典用法指的是把神职人员从宗教共同体以及教团义务中解除出去,使其进入世俗教士的身份之中。就术语的历史而言,这个自18世纪末期以来被定义下来的宗教内部的转换过程并不重要,毋宁说它构成了一个特殊情形,它虽然与世俗化的历史-政治概念相关,但是却并没有进一步决定和影响由此衍生出来的世俗化的历史哲学范畴。不过,1803年通过的《帝国代表重要决议》(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则将这个术语确定为描述篡夺教会权利以及通过非法方式将财产从教会监管中解放出来的行为的概念,这一定性文件使得非法性成为世俗化概念的根本属性。人们也不应当忽视,法国大革命对教会财产的动手以及随后1803年的扩展必然展现为这一启蒙世纪的后果。
这段概念史的勾勒,给予“世俗化”概念一种较为确定和具体的历史向度,世俗化在其源初的含义中就包含了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冲突,其特别表现为世俗国家对教会财产的褫夺,1803年的决议则将这一褫夺或世俗化行为确定为非法行径。世俗化的历史场景逐渐抽象化为一种历史哲学的术语。然而,新的使用方式并没有消除“世俗化”的“原罪”,即其携带的“非法属性”。神学话语和背景在世俗化过程中维系了现代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之间的连续性。然而,在布鲁门贝格的叙述中,这样的连续性对于现代的自我确证而言,是压力,而非庇佑;在神圣时代和世俗时代之间搭建的世俗化关联,在结构上颇为接近“伊甸园”和“失乐园”的古老故事,充满道德隐喻和审判意味。现代精神和历史,在此叙事逻辑中继承和深化了那种隐藏在概念史中的“褫夺之罪”。在神学视野主导下的世俗化叙事之中,“尘世”与“非尘世”、世俗与神圣之间的关系为一种道德和价值秩序上的非平等性所决定。这是现代性的“文化罪咎”(Kulturschuld)的根源。世俗化概念的“意义潜能”(Deutungspotential)并非仅仅停留在描述的层面,它还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力量。考察世俗化叙事的诸多不同版本,人们可以发现这一历史模态中的“实体范畴”(Kategorie der Substanz)——存在着一个超验的、神圣的、本真的“起源”,以其为尺度,那些在历史中产生的重复、叠合、分离、伪装、异化才具有可辨认性。15由于这一绝对尺度的存在,现代在其诞生之初就要被打上“否定性”的烙印,换言之,是消极的存在方式赋予了现代性以面孔和轮廓。潜藏在世俗化叙事中的实体神话或者“实体形而上学”(Substanzmetaphysik)悄无声息地取消了现代(Neuzeit)作为一个新时代(neue Zeit)的本身权利(Eigenrecht)。这构成了布鲁门贝格为现代的正当性进行辩护的基础语境和起点。正是在这个语境下,布鲁门贝格认为,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的世俗化概念不能公正地阐明现代世界的现象性。

布鲁门贝格希望写作一种与世俗化叙事截然不同的现代性谱系学,他并不否认现代观念的出现与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有关,但是他将赋予这种联系更为深邃且辩证的形式。具体而言,布鲁门贝格一方面竭力批判世俗化范畴的“专断”,另一方面,却又不断地潜入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内部,对诺斯替主义、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以及中世纪晚期盛行的唯名论等学说进行了极具语文学水准的剖析,16试图从这些看似纯粹思辨的神学母题(Motiv)中挖掘出那些困扰着人类心灵和精神、引发焦虑和恐惧并推动着意义和文化创造的基本动机(Motivation)。布鲁门贝格的现代叙事,从一开始就是一部关于人类心灵艰难旅程和自我实现的历史。他与政治神学家施米特的分歧,将更清楚地展现其运思和笔法的特质。

关注星标,永远不失联!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学术匠正式开通运营“書將”公众号。“書將”公号将作为学术匠“新书荐读”栏目的补充,每天推荐6本哲社新书,纯公益、不商业,有需要的学人请关注!
⭕️学术匠“新书荐读”栏目均为学术匠精选图书,欢迎各出版机构推荐高质量的哲社新书,荐书合作请文末扫码,或添加小编VX:XueShuJiang001
⭕️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不想错过“学术匠”的文章,请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最新文章才会第一时间推送到您的订阅列表里。方法:先点击页面左上角蓝色“学术匠”进入主页,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
⭕️“学术匠”开设了学术和图书交流社群,有乐意分享和获取电子书等学术资源的学人可以在文末扫码入群,纯公益、不商业,因此也谢绝一切商业机构或相关个人营销与传播,谢谢配合。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1.新书荐读|《科研写作完全指南:从习惯管理、论文结构、语言风格到修改发表》

2024-10-20

2.新书荐读|《什么是情感史》

2024-10-18

3.新书荐读|《学术人》

2024-10-16

4.新书荐读|《大历史观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4-10-14

5.新书荐读|《新媒体文化研究选读》

2024-10-13

6.新书荐读|《带一本书去读研:研究生学术写作效率管理与能力提升》

2024-10-09

7.新书荐读|《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人类学理论的流派与风格》

2024-10-04

8.新书荐读|《再见智人: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

2024-09-30

9.新书荐读|《最后走的人关灯:论人类的灭绝》

2024-09-26

10.新书荐读|《感觉的共同体》

2024-09-24

学术匠
有锋芒的思想,无广告的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