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创作于2020年,彼时《乡下人的悲歌》已经是美国畅销书,但作者万斯本人尚寂寂无名。
如今,万斯已经被提名为共和党2024大选副总统候选人。我们重发此文,希望让大家从书中窥见万斯副总统的政治理念精髓。
近日花了5小时看了一本小书,书名《乡下人的悲歌》,起因是卢克文提到班农屡次在演讲中谈及此书。我目下正在开掌阅打卡的车,翻了下掌阅精选下的北师大图书馆中正好有此书可免费阅读,于是用了两三天看完。
班农与卢克文
我看的是2020年出的新版,纸质的话248页,此版的封面上除了书名等信息外还有这样一句话:“被忽略的大多数/洪流中,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2017年老版的封面上,则是另外两行文字:“全世界的绝望与焦虑/一个美国‘乡下人’的愤怒与无奈”。
左边的是新版,右边的是旧版
作者J.D.万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授蔡美儿认为此书解读了懂王崛起的原因。我觉得如果仅仅把此书看做美国一时一地之事,较之于“全世界的绝望与焦虑”而言,反而是所见小了。
懂王本王
当然,此书首先是展现了三四十年来美国锈带地区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面貌。作者万斯是个80后,他在本书的如此写道:“谨以此书献给阿嬷和阿公,这两位乡下人是一直保护着我的‘终结者’”。
没错,作者本人
阿嬷和阿公是作者对外祖母和外祖父的称呼,他们也是本书毫无疑问的主要角色,这一句话也大抵概括了万斯在离开家乡前的生活状态:和约翰康纳一样,跟着一个麻烦缠身的单亲妈妈,被手里有枪并且真的准备使用它的T-800(阿嬷和阿公)强悍地保护着。
那么,追杀他的T-1000是什么呢?
1. 产业工人城市的衰败。
此书的开头几章让人感觉到就是另一部东北工业城市衰败史,一家大型的钢铁厂(在这里是阿姆科)给城市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工作机会,兴建了公共设施,当地人把读完高中就能进入这个公司工作视为理所应当。后来的剧情我们也能猜到:全球化后丧失了竞争优势,本地大公司江河日下。
二战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红利随着欧洲和日本的复兴、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中国的改革开放无可挽回地在逐渐消失。而蓝领产业工人的减少在中国都已经是明显的趋势更何况是在美国。一个“大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就可以养活一家子人的情节早已经终结,并且再也不可能回头。于是,城市工作机会减少,公共设施得不到维护更新,年轻人发现他们再也无法像父辈、祖辈那样工作和生活了。
2. 早孕早婚与低学历。
阿嬷怀上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只有13岁。万斯的姨妈洛莉则是16岁从高中退学结婚,万斯的母亲18岁怀孕,高中毕业结婚。然后这些早孕早婚的高中生能找到的最好工作可能就是护士,前提还是能付得起护士学校的学费。(阿嬷代作者母亲支付了学费)
万斯的舅舅吉米也是读到高中毕业为止,这或许还有阿公劝阻他辍学的功劳。阿公说:如果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就找一份全职工作的话,挣到的钱就像毒品一样——会让你短期内感觉良好,但会阻止你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3. 粗暴的家庭关系。
“乡下人”有这样一个特点:习惯用暴力来维护“荣誉”。吉米舅舅小时候有一次因为独自进玩具店摆弄一个昂贵的玩具被店员赶出了门,阿公和阿嬷几乎砸了那个玩具店,并威胁店员要他道歉。而这种“沟通”模式又不限于对外,争吵、打架、摔东西是家庭内部的常态。阿嬷就曾经用一只花瓶砸破了阿公的额头。作者是等到洛莉姨妈再婚后,再第一次发现有人家可以不这么“沟通”,他很自然地觉得那家人都很假。
作者成年后让几个家庭成员做了一次童年创伤水平测试,洛莉姨妈7分,作者和姐姐6分,而洛莉姨妈再婚后的丈夫和作者的妻子都是0分。
严重童年创伤,让他们大脑中处理压力和冲突的部分长期处于激活状态,随时准备着战斗或逃跑。所以当他们进入婚姻后,也更容易争吵(战斗)和离婚(逃跑)。此书读完,我已经记不得作者的母亲有过几任丈夫或者男朋友,也数不清作者描写了多少次家庭争吵。
4. 酗酒和药物滥用。
作者的阿公酗酒,作者的母亲酗酒,作者母亲的某任警察男友酗酒;作者的舅姥爷自家种大麻并且当着12岁的作者的面抽,作者七年级的时候朋友们便都开始抽大麻,作者母亲的某任丈夫家种着一棵大麻(作者也抽了),作者母亲滥用药物导致自己的尿液过不了护士局的监测,洛莉姨妈高二时候就和男朋友吸迷幻剂昏过去了……
拜登有个儿子也是有毒瘾的(据说已经戒了),拜登在电视辩论中说“我的心情和美国千千万万有瘾君子子女的父母一样……”民调显示这句话特别给拜登加分,由此也可见国情了。
5. 收入隔离。
一旦穷人和富人的社区都形成了隔离,穷人的社区只会越来越破败衰落,吸毒率、犯罪率难以压降,甚至去教堂的次数都减少了。很遗憾,教堂可能就是社区里能给穷人们最多帮助的机构了,当然也无可避免地会带上一点反智系数。穷人们的孩子看不到正常家庭和成功的榜样,贫困变成了一种世袭的枷锁。
6. 消费主义和透支。
不要以为消费主义与穷人无关。消费主义会让你变成穷人。作者母亲的第三任丈夫是一个卡车司机(美剧看多了毫不奇怪),90年代时他们的家庭收入有10万美元,但是因为买新汽车、卡车和游泳池等等,到两人离婚的时候欠了几万美元的债。更让人感到心惊的是后记中的一个关于圣诞节礼物的故事:作者才两岁时,母亲和姐姐为了给他买一个流行玩具泰迪熊华斯比跑遍了大小商店,在商店都卖断货的情况下,高价购买了一个别人转让的。
作者母亲办不了信用卡,这个钱要么来自于阿嬷和阿公的周济,要么来自于发薪日贷款或者一张预填了今后日期的支票。(这就是花呗最近广告发掘的市场痛点)每年这些贫穷人家的家长都要为了如何在圣诞树下摆满礼物而头痛焦虑,但来自富足家庭的孩子——如作者的妻子乌莎,反而以收到书本作为圣诞礼物为常。
那么,作者又是如何逃出T-1000的追杀,实现自己的“上升”的呢?
01
读书
阿公、阿嬷以及作者的母亲,虽然他们自己是“乡下人”,但都有要孩子好好读书的念头。
02
稳定的避风港
阿公和阿嬷在作者母亲婚姻和精神状态都极不稳定的情况下,给了作者一个能够稳定生活的空间,让作者得以顺利读完高中。
03
从军
高中毕业后,作者没有立即读大学而是选择了从军,原因首先是大学学费高昂而从军可以有收入,其次是作者感觉自己并没有准备好面对自由的大学生活。这应该是他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从军不仅给了他经济上的独立,还给了他最为必要的常识教育。
作者从军前吃的食物几乎都是油炸的,几个月大就开始喝雪碧;从军后学会了控糖和分辨饱和脂肪,训练营毕业时体重减少了45磅。作者自己想买宝马,军队却派了老兵陪他去买丰田或者本田。作者以为所有贷款都是一个利息,老兵告诉他要去比较,在自己存钱的合作社贷款利息更低。
因为“海军陆战队假定的是新入伍的小伙子们什么都不知道。它假定没有人曾教过你任何关于体育健身、个人卫生和个人财务的东西。所以我不得不去上关于怎样平衡支票簿、怎样存钱以及投资的强制课程。”
抛开作者在军中得到的其他机会不提,就这些课程已经足以让一个年轻人改头换面了。
04
乌莎
虽然离开部队后作者如愿读了大学,并进入耶鲁法学院深造,但这些并没有解决他性格上的问题。幸运的是,他在耶鲁遇到了未来的妻子乌莎;更幸运的是,在一次工作岗位与乌莎的选择中,他的教授蔡美儿建议他选择了乌莎。这个女生以来自温暖家庭的爱和平静“控制”并“拆解”了作者心中的炸弹。很幸运,作者姐姐琳赛的丈夫和阿姨洛莉的第二任丈夫也都是这样温和平静的人,在这样的家庭中,他们得以解除“战斗或者逃跑”的警戒,得到正常的生活。
为什么说老版书封面上“全世界的绝望与焦虑”一句写得好。因为作者面对的各种困境不仅仅在美国存在,只不过因为各国的文化、政治传统差异,有轻有重罢了,上面说到的花呗广告就是一例。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浊浪滔天,作为海角的一块岩土,自守也便是守护大陆。看了这本书,不一定能帮你我或者下一代考上耶鲁,但是至少能告诉我们如何自强不息。远离毒品,警惕消费主义和透支陷阱,学习常识,尊重常识,控制“战斗或者逃跑”的开关……或者这些并不都是容易的选择,但如某部“西方名著”里邓布利多老哥们所说:“人们总是在正确的事情和容易的事情里做选择。”问题是,哪个选择才能让我们和世界变得更好。
VOTE HIM OUT!
拓展阅读
恨地无环
金融业青年才俊
略懂型历史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潘泽
轩辕春秋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成立于2003年,聚集了一群善于搅合的文史爱好者。
扫一扫,一起关心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