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墨花墨禽的肇始(上)

文摘   2025-01-16 17:01   天津  


中国传统花鸟画以花卉、禽鸟、草虫和动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呈现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基本表现形态。工笔花鸟画写实具象、严谨细腻、色彩丰富,写意花鸟画简练概括、笔墨洒脱,兼工带写花鸟画介于前两者之间。自唐朝前期花鸟画独立成科直至现当代,在一千多年的花鸟画演变史上出现了一种较为特殊的花鸟画形态——它以墨代色,既不同于敷色雅丽的两宋院体花鸟画,也不同于盛行于明清时期的写意花鸟画;它肇始于唐代,初步发展于五代和两宋时期,兴盛于元代,自明清以降直至现当代依然不绝如缕;在画史著作中它有多种称谓:“墨花墨禽”“水墨花卉画”“水墨花鸟画”“墨笔花鸟画”“水墨工笔花鸟画”“墨笔工笔花鸟画”等。笔者以为,“墨花墨禽”这个称谓最能体现这一花鸟画独特形态的艺术风貌和审美特质。

墨花墨禽肇始于唐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唐代水墨画风理论成熟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笔法和墨法在唐代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更有赖于唐代诸多墨花墨禽画家的艺术实践。

一、墨花墨禽基本理论的成熟

墨花墨禽并非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它之所以在唐代伴随着花鸟画的独立成科而开始出现,并非偶然,是唐代道家思想备受推崇和水墨画风理论成熟的必然结果。

墨花墨禽的理论渊源是道家思想。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独特面貌的形成影响更大。道家的色彩观崇尚素淡清雅,“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要求删减五色之华美,认为“五色令人目盲”。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逃避现实纷扰、提倡老庄思想的玄学家。他们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将儒家“隐居以求其志”理念和佛教以“空”为宗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上主张“自然”,绘画创作上主张“运墨而五色具”“水晕墨章”。唐朝实行儒释道三教并行政策,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备受尊崇。道教以道家为重要思想来源,推崇道家宇宙本原之道,以老子为教主和尊神,以《道德经》为诸经之首。

墨花墨禽在唐代的形成某种程度上正契合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倾向、玄学的哲学理念,以及道教大行其道的社会现实。

作为墨花墨禽基本理论的水墨画风理论,在唐代已经成熟。

秦汉时期,墨的用途主要是勾勒物象轮廓,墨色浓淡变化之奥妙尚不为人所知。即使南朝齐梁时期的谢赫《古画品录》对墨法也没有论述。姚最《续画品》虽然有“调墨染翰,志存精谨”之语,但品评画作时依然以笔法为主。唯有梁元帝萧绎的《山水松石格》对墨法作了突破性的论述:“或格高而思逸,信笔妙而墨精”“或难合于破墨”“高墨犹绿,下墨犹”。

然而,梁元帝关于笔墨的精妙论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唐代,文人士大夫和画家对墨色在绘画创作中的独特作用才有了群体性的认识和相当成熟的见解。

王维《山水诀》开篇就推崇水墨:“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明确指出水墨属画道中最高层次,墨色为玄色,而玄色为五色之母,体现自然造化的秉性和生命力,从而奠定了包括墨花墨禽在内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基调。

晚唐绘画理论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其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云:“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张彦远认为用墨的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的变化,代替青、赤、黄、白、黑等五种色彩,来表现客观物象,能够超越物象的表面色泽,从而充分表达迷离色彩的内在本质和自然万物的生动意韵。

二、画家和作品的出现

殷仲容是见诸画史典籍的第一位唐代墨花墨禽画家。

殷仲容,字元凯,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人,生活在唐高宗到武则天时代,初唐著名书画家。有关殷仲容的史料很少。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第九“唐朝上”中记载:“闻礼子仲容,天后任太仆秘书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书画,工写貌及花鸟,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采。”窦的《述书赋》将殷仲容列为“翰墨之妙,可入品流”的四十五位唐朝书法家之一,认为他“奕世工书,尤善书额”“额皆精妙旷古”。颜真卿的《颜元孙碑》记载:“(殷)仲容以能书为天下所宗,人造请者笺盈几。”张怀瓘的《书断》记载:“殷侍御仲容善篆隶,题署尤静。”

由此可知,至迟在武则天统治时期(690—705),已经出现了擅长绘制墨花墨禽的画家以及他们创作的墨花墨禽作品。遗憾的是,没有殷仲容墨花墨禽作品传世,我们只能从“或用墨色,如兼五采”之语,以及传世的殷仲容《褚亮碑》《武氏碑》等书迹,推知他具有较高的墨花墨禽艺术造诣,能用墨色娴熟地描绘客观物象。

属于墨花墨禽范畴的墨竹诞生于唐代。

关于墨竹的创始者,画史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墨竹起源于吴道子。北宋黄庭坚《山谷集》卷十六《道臻师画墨竹序》记载:“墨竹出于近世,不知其所师承。初,吴道子作画……运笔作不加丹青,已极形似。故世之精识博物之士多藏吴生墨本,至俗子乃丹青耳。意墨竹之师,近出于此。”其二,墨竹创始者是唐玄宗李隆基。元代张退公《墨竹记》记载:“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唐玄宗),后传萧悦,因观竹影而得意,故写墨君。”

萧悦,生卒年不详,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人,擅长书画,尤其擅墨竹。

孙位亦擅墨竹,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入蜀定居。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称其“鹰犬之类,皆三五笔而成”“松石墨竹,笔精墨妙,雄壮气象,莫可记述”“非天纵其能,情高格逸,其孰能与于此邪”。显然,孙位是一位擅长鹰犬、墨竹的墨花墨禽画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孙位《高逸图》中的杂树枝干和山石,均用墨笔绘就,墨韵生动、气韵素雅。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创刊于1986年,以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为宗旨,是全国书画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主流媒体。此官方平台,主要发布书画业内新闻、艺坛趣事逸闻、书画专业知识、书画家宣传展示、书画展览信息及展赛信息等内容。欢迎您与我们互动与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