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为“四君子”之一,不畏冰霜侵袭,其高洁的品格从古至今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人们常常拿“梅”为文或作为篆刻及绘画的题材,清代篆刻家陈鸿寿、现代篆刻家邓散木均治有“绕屋梅花三十树”之印,梅花自古以来成为文人精神的理想寄托。
北宋诗人林和靖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优美诗句。宋代大文豪苏轼以梅花为题,作有《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讲述了其与侍妾王朝云一段相濡以沫的故事。词中明咏的是惠州梅花,暗则寄托了对这位红颜知己深深的思念。
清初著名篆刻家林皋的这方“梅花作伴”,以小篆入印,造型生动,体现了小篆字形的多变手法。布局上,笔画连边,四角留白,长短笔画相互呼应。具体表现在“作”字头部略向右探,与“梅”字形成左右顾盼的关系,“伴”字略向上部突出,使印章左边趋于稳重,笔画中的部首及两点亦与“花”字呈顾盼之势,二字长短不一,排列有序。整方印空间上疏朗空灵、松而不散,于工整中兼有婉约的情趣。一种文人喜梅、恋梅、爱梅的情结触及心灵深处,荡漾出别样的情怀,寄托了对“梅花”深深的情愫,给人以温馨之感。
金石癖
古代士大夫闲情雅趣颇多,宋代米芾一生对石如痴如狂,爱石成癖。安徽灵璧产奇石,制作砚台极佳,但灵璧知县一时无空缺,米芾便请求到与灵璧相邻的江苏涟水县为官,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收石赏石。为此,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陈洪绶曾作画《米芾拜石图》,被传为千古佳话。明朝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一生爱书,可以置房产不顾,拿房产去换一部宋刻本《两汉书》,足可见其嗜书成癖。
明朝张岱在他的小品文《陶庵梦忆》中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若有了癖好,就有了真情。对于有癖好者,只要不是玩物丧志,大可不必敬而远之,而以亲近为善最好,并与之产生共鸣。
印文“金石癖”自然是说篆刻家酷爱金石,并视金石为第二生命。此印文于今天看来,完全可以忽略篆刻家黄易篆刻此印时的创作背景、价值取向等,单凭他嗜好“金石”一项,寄情于金石篆刻艺术的浓浓情怀,就值得称颂。
黄易十分喜爱汉铜印,他曾篆刻“金石癖”白文印两方,颇有汉铜印之古拙斑驳的韵味。此方“金石癖”,线条粗细一任自然,笔画多的印文线条细,笔画少的则线条粗,虚实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癖”字左上部大胆残破印边,自然鲜活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黄易高超的篆刻技法与对篆体文字超强的造型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