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审美,有一个现象很耐人寻味,那就是作品能否被品读和鉴赏,往往取决于欣赏者的“第一眼”能否被吸引。而这“第一眼”,即作品的整体构成。可见作品的整体感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审美以及学习和创作至关重要。
书法篆刻作品,笔者以为其整体构成从美学角度看,可谓留白的艺术;从表现技巧看,可谓作者组织协调能力的体现;从人格意义上看,可谓作者社会角色认知和个性、思想、胸怀以及格局在艺术上的自然表达。
艺术界似乎有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看法,即书法学习、创作的顺序是由个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而现实中鉴赏的顺序则恰好相反,即由整体到局部再到个体。这在实践中似乎是一个矛盾,究其原因,实际上关乎一个创作的关键前提——整体为先。
清陈澹然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书法的学习还是创作,若不从整体出发,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孤立的点画线条或结体上,就必然会造成结体和章法布局的整体感缺失。通俗地说,就是不以整体字形为观照去把握点画线条,不以字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章法布局为观照去把握每个字的结体,如此,作品的整体感从何而来?
毋庸讳言,书法篆刻作品要具有整体感的前提,必须是个体服从服务于整体。具体认识和实践可能见仁见智,笔者仅以个人实践认知略述浅见。
首先,从书法的造型元素看,点画、结体、局部和章法布局都具有两面性——是个体同时又是整体。点画在一个字中是个体,但相对于其细节又是整体;一个字在局部和章法布局中是个体,但相对于其点画又是整体;局部在整体构成中是个体,但相对于其中的每一个字又是整体;章法布局在展示空间中是个体,但相对于作品中的所有造型元素又是整体。
其次,从创作上看,如果不把点画置于结字、结字置于局部、局部置于章法布局、章法布局置于展示空间,亦即不把每个独立的造型元素与其相对应的整体一同观照和把握,即使每一个体自身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会是相互之间各自为政、毫无关系。艺术作品一旦失去其造型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失去了整体上的美感,从而失去或大大减弱其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学习和创作的整体为先就是把作品中的所有作为个体的造型元素,都置于其相对应的整体中去综合考量,亦即在表现结体态势之美的基础上体现点画线条的韵律之美,在表现整体和谐之美的基础上体现结体的态势之美。伍举云:“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王羲之云:“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书法创作不能孤立地以细节和个体为着眼点,而是要整体为先,把每一造型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相互依存、衬托,使其各得其所。只有这样,作品才可能鲜活,才可能富有感染力。我想,王镛先生所指出的“整体感是一件艺术作品的最高品质”,根由也在于此。
整体为先(附边款及印石)
3厘米×3厘米
青田石
需要一提的是,把个体置于整体中进行观照的学习和创作方法,起初学习者在细节和个体的表现上势必会有所不适或存在不足,但因整体效果的合理又会给作者时常带来惊喜,从而增强学习者和创作者的自信心与动力。也就是说,只要具有整体为先的意识,就会抓住学习和创作的主要矛盾,发力于“点”上,对于整体的组织和驾驭能力自会不断提升,不足也自会随之不断被纠正、化解。
总之,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经营,从整体出发,协调好细节、个体和局部的相互关系,就是最好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