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老人社会救助与心理赋能服务案例

职场   2024-10-15 18:11   海南  
一、背景介绍


本案聚焦于一位七旬的独居老人,其生活境遇非常窘迫。老人一生未婚,膝下无子,晚年不幸遭遇脑梗,致使长期卧床不起,历经三年艰辛康复,虽能勉强行走,却遗留下严重后遗症,生活自理能力几近丧失,日常生活全赖其弟及弟媳无微不至的照料。

老人的居所,因长年空置且疏于维护,终至坍塌,无法居住,只得寄居胞弟家中。这份寄人篱下的生活,让老人内心深感无家可归的悲凉与焦虑,情绪状态每况愈下。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老人虽身处逆境,却并未孤苦无依。其兄弟间手足情深,对老人关怀备至,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周全的照顾,更在情感上给予了极大的慰藉。

老人自身亦是性格坚韧,乐观向上,即便身体不便,仍尽力分担家务,以行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

此外,村两委干部及社会各界亦对老人的生活状况给予了高度关注,尤其是社工与民政部门,更是时常探访,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力为老人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正是这份来自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关爱与温暖,激发了老人寻求改变的决心。他主动向社工伸出援手,希望能够在社工的协助下,申请到危房改造项目,重建自己的家园,重燃对生活的希望之光。


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应用


在本案例中,社工主要运用了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来指导服务的设计与实施。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联系获取各种资源支持(如情感支持、实际帮助和信息)的能力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对于本案中的困境老人而言,其社会支持网络不仅限于家庭成员,还涵盖了社区、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力量。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个体在面对生活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依靠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其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些支持可以是物质上的援助,也可以是情感上的慰藉,它们共同构成了个体应对困难的重要资源。


(一)强化家庭支持:通过深入的家庭访谈与辅导,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巩固老人与兄弟之间的情感纽带,使家庭成为老人坚实的后盾。


(二)拓展社区支持:积极链接社区资源,如村两委干部、邻里及志愿者等,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生活关怀与精神慰藉,构建社区支持网络。


(三)整合正式支持:与政府部门及民政部门紧密合作,高效链接政策资源,如危房改造项目,为老人解决居住难题,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四)促进心理健康:在心理层面,通过社工的专业介入,帮助老人识别并挑战非理性信念,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调适能力,这也是一种隐性的社会心理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本案例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解决老人的实际问题,更在心理、情感及社会关系等多个层面提供了全面的支持,促进了老人的整体福祉提升。


三、专业化服务计划的制定


基于深入的需求分析与预估,社工引导服务对象共同精心策划了一套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计划,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与策略,全方位支持服务对象,促进其全面福祉的提升。


(一)明确服务目标

情绪与认知支持:首要目标在于运用专业技巧缓解服务对象的消极情绪,通过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引导其识别并摒弃非理性信念,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能力,从而以更加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挑战。


物质条件改善:同时,链接并整合各类政策与社会资源,特别是危房改造项目,确保服务对象能够顺利重建安全、适宜的居住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其生活条件。


(二)精细化服务策略

前期干预:服务初期,社工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与服务对象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分析其不合理信念,并引导其认识到正确的信念体系。

同时,从优势视角出发,分析其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强化其内在力量与外在资源,为情绪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中期实施:进入中期阶段,社工将与服务对象紧密合作,共同制定阶段性任务,并积极链接正式(如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与非正式资源(如家庭成员、邻里社区),不断拓展和优化其社会支持网络。通过有效沟通与协作,确保危房改造项目的顺利推进。


后期巩固与跟进:在服务后期,社工将持续关注服务对象的情绪与行为变化,定期进行评估与反馈,确保服务成果的持续有效。

同时,妥善处理结案过程中的负面情绪,避免产生倒退的现象发生并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通过制定后期跟进计划,确保其在未来能够持续受益并独立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程序化与动态调整

整个服务计划将遵循严格的程序进行实施,包括需求了解与问题预估、服务协议签订、家庭系统及支持系统访谈、持续服务跟进以及最终结案评估等环节。

在此过程中,社工将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策略与方法,确保服务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一系列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计划,社工旨在全面提升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在细致规划的服务蓝图引领下,社工踏上了与困境老人并肩同行的旅程,每一步都凝聚着社会工作的专业智慧与人文关怀。


(一)心桥初建:情感共鸣,共绘希望之图


服务之初,社工如同温暖的灯塔,照亮老人心中的阴霾。通过尊重、同理与接纳的桥梁,社工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

在签署服务同意书的那一刻,不仅是一份承诺的交换,更是两颗心紧紧相连的见证。

社工细心聆听老人的过往与现状,用细腻的笔触绘制出家庭结构图,与老人共同勾勒出重建家园与心灵的希望蓝图。


在这一阶段,社工不仅是服务提供者,更是情感的支持者与陪伴者。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社工像剥茧抽丝般引导老人正视并摒弃那些束缚他的非理性信念,让他感受到自己并非家庭的负担,而是被爱所包围的宝贵成员。这份心理的蜕变,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二)聚力前行:资源编织,筑梦之路启程


随着服务的深入,社工化身为资源的穿针引线人,穿梭于各个部门与社区之间,为老人搜集起重建家园的砖石。

社工链接危房改造项目,一步步跨越申请的重重难关。与村干部、镇相关危房改造负责人的紧密合作,不仅是流程的推进,更是希望的传递。

每一次材料的递交,都是对老人未来美好生活的投票。



在这个过程中,社工见证了老人从最初的犹豫到后来的坚定,他的每一次努力与配合,都像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添砖加瓦。而社工的工作,就是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


(三)硕果满枝:愿景成真,新生活华丽绽放


当危房改造项目圆满完成,新居屹立于眼前时,那一刻的喜悦与感动难以言表。它不仅是一座房子的重生,更是老人心灵的归宿与希望的灯塔。在残联的协助下,老人还顺利办理了残疾证,为他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保障与尊严。


施工中的老人家园


为老人改造后的家园


在结案之际,社工与老人共同回顾这段不平凡的旅程,每一次努力、每一次转变都历历在目。

社工用庆祝的方式妥善处理离别情绪,让老人知道,虽然服务即将结束,但社工的关爱与支持将永远在线。

老人眼含泪光,却满是感激与希望,他承诺将继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回馈这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帮助。


至此,社工的服务计划不仅圆满落幕,更为老人开启了新生活的美好序章。而这一切的成就,都源自于社会工作专业性的精准运用与人文关怀的深切体现。


(四)温情延续:锦旗寄深情,幸福共前行


在社工站的不懈努力与持续关怀下,困境老人的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表达心中的感激与认可,老人特别委托村委干部,将一面印有“优质服务,情暖群众;为民解忧,胜似亲人”的锦旗送至大郭镇社工站

这面锦旗,凝聚了老人对社工工作的最高评价,也见证了社工与老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锦旗的送达,不仅是对社工站服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继续前行的激励。社工们深知,这份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他们将继续秉承“以民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与希望。


老人委托村干部为大郭镇社工站赠送锦旗


此后,社工通过定期回访机制,确保对老人的关怀不断线、不降温。在回访中,社工们不仅关注老人的物质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更重视其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愉悦。她们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与邻里建立深厚的友谊,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如今,老人耄耋重新,他的笑容更加灿烂,生活状态也更加积极向上。现在的他常说:“是社工给了我新的家,新的希望。”而这份希望与温暖,也将在社工与老人之间不断传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之路。


五、总结评估



(一)服务目标达成深度剖析


在服务实施过程中,社工设定的两大核心目标均得到了圆满的实现。首先,针对服务对象的物质需求,社工成功链接了政策资源,帮助其重建了房屋并顺利办理了残疾证,这不仅解决了居住难题,还为其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与保障。

其次,在心理层面,社工通过深入的情绪疏导与认知重构,促使服务对象摒弃了不合理的信念,转而以更加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

这一转变标志着服务对象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实质性的帮助,更在心理上实现了重生,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二)服务对象反馈与满意度分析


个案结束时,服务对象填写的《个案结束评估表》中透露出高度的满意与认可。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服务态度以及所提供的全面支持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从被动接受帮助转变为积极参与,与社会工作者携手共同面对并解决了诸多困扰与需求。

这种积极的互动与合作不仅体现了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深切认同,也进一步验证了社会工作服务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个人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服务对象的正面反馈也为社工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激励。


六、专业反思与未来展望

在回顾本次困境老人帮扶案例的全过程时,社工深感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与实践意义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通过综合运用任务中心模式与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社工不仅解决了服务对象面临的迫切物质需求,更在心理层面给予了深切的关怀与引导,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支持。


社工深刻认识到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巧与同理心的重要性。通过倾听、专注与同理心的运用,成功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信任的桥梁,为服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精准应用,使社工能够深入剖析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挑战其非理性的认知与情绪反应,逐步引导其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机制。

这一过程不仅彰显了社会工作在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专业性,也为社工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此外,任务中心模式在项目执行中的高效性得到了充分验证。社工通过明确的服务目标设定、详尽的行动计划制定以及高效的信息搜集与资源整合,为服务对象铺就了一条通往危房重建的清晰路径。

这一过程中,社工不仅展现了社会工作在问题解决中的精准性与专业性,也为服务对象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与改变。


在未来的专业服务中,临颍县民政局大郭镇社工站将继续深化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与效率。同时,社工也意识到政策宣传与资源链接的重要性。

因此,社工计划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拓宽政策资源的获取渠道,提高政策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社工的自我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原标题:爱满家园”——临颍县民政局大郭镇社工站困境老人社会救助与心理赋能服务案例

源:

“邂逅社工

”微

公众号

,转

载请标

注作

者等

来源








@邂逅社工、社工文库、社工考试服务、养老社工服务


邂逅社工
邂逅社工,聆听同工的心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