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预防依托咪酯滥用人员复吸服务的策略——以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服务为例

职场   2024-10-11 18:11   海南  
一、引言


近年来,在全国依法从严打击毒品犯罪的态势之下,传统毒品销售渠道开始变窄,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被不法分子作为毒品替代物滥用的情况频发,相关贩毒吸毒案件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新型毒品吸食人数增多,例如掺入依托咪酯的“上头电子烟”。

相比于传统香烟而言,电子烟因口味多样且新奇,备受年轻人追捧,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电子烟,他们会把毒品依托咪酯添加在香烟烟丝中,或添加在电子烟油中,以电子烟的形式来吸食贩卖,致使不少人掉入毒品陷阱。


研发于1964年的依托咪酯具有镇静催眠活性,医学上一般用于静脉全麻诱导或麻醉辅助,是临床麻醉诱导常用的药物之一,常与其他麻醉药配合,而不法分子利用依托咪酯的麻醉效果,将其作为毒品替代品滥用。

2023年9月,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相关公告,将依托咪酯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自 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依托咪酯作为一种新型精神活性物质,其滥用现象日益严重。本文旨在探讨依托咪酯滥用者的特征,识别复吸的高危情景,并提出社会工作介入预防复吸的服务策略。


二、依托咪酯的特征和滥用现状


(一)依托咪酯的特征


1.滥用方式隐蔽:依托咪酯常被添加到电子烟烟油中吸食,使得其滥用行为更加隐蔽。这种吸食方式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尤为普遍,进一步加剧了监管难度。


2.成瘾性强,危害大:依托咪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损害显著,吸食者极易形成依赖,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视力模糊、手抖、易怒等症状。长期滥用还会引发精神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二)依托咪酯滥用者的特征


依托咪酯作为一个新出现的物质,滥用者主要有以下三种特征:


1.心理因素:个体可能由于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寻求依托咪酯作为缓解手段。


2.社会环境:社交圈中存在滥用行为,或是工作压力大、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身边环境中存在依托咪酯滥用人员,受其影响之下,开始接触到依托咪酯,从而出现滥用的情况。


3.认知偏差:对依托咪酯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偶尔使用不会上瘾。在光明区光明街道中,首次吸食依托咪酯诱因:因好奇占比39.3%,来自朋友圈占比64.2%,诱惑占比91%,对依托咪酯危害性、成瘾性认识不足,认为这是一种药,不是毒品,不会成瘾占比95%。吸食依托咪酯大部分存在群体吸食或聚会场合聚众吸食的现象。


(三)具体案例

社工与吸食依托咪酯的服务对象进行面谈,对他们接触依托咪酯的诱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吸食诱因之一:抑郁失眠。据社工面谈得知,有小部分吸食依托咪酯人员时在接触依托咪酯之前就存在抑郁或失眠症状,依托咪酯作为药品使用一般用于静脉全麻诱导或麻醉辅助,对中枢神经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他们认为吸食依托咪酯能帮助他们快速入睡,减轻抑郁带来的痛苦,消除他们莫名产生的“空虚感”,并没有意识到滥用这种药物会让人成瘾。


吸食诱因之二:社交娱乐。有一位服务对象跟社工说起为何会接触到依托咪酯,他表示一开始是因为应酬的需要经常会参加聚会,地点在自己或者朋友的私人会所里。

在娱乐喝酒时,有人就主动拿出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来吸食,并向其他人推荐,刚开始大家认为这只是电子烟,因为自己也有抽烟的习惯,所以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尝试,到后来,每一次的聚会都离不开这种可以“活跃氛围”的电子烟。

社工发现,后来一批批的人被抓获,大多都是一个朋友圈的人在玩,很多服务对象都互相认识。


吸食诱因之三:新奇时髦。大多数吸食依托咪酯人员年纪较轻,本就会对新鲜刺激的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有些人还有经常出没娱乐高危场所的习惯,在与朋友互相了解及共同玩耍的时候,接触的新事物较多,其中电子烟是他们之间早就开始流行的“玩具”,到后来他们吸食了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认为吸食后产生的头晕晕的感觉更是能在唱歌喝酒的时候助兴,于是便成为了潮流。


吸食诱因之四:认为是药不是毒。其实在依托咪酯被列管前,大多数服务对象就已经接触了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并且第一次接触多数都是受好奇心驱使,再加上朋友的教唆。

据一位年轻的服务对象跟社工交谈时透露,当时他们已经知道电子烟里面是加了“料”的,并且售卖者跟他们说依托咪酯是药品并不是毒品,直到依托咪酯被列为“毒品替代滥用物质”时,他们依然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吸食,再到依托咪酯被正式列管为毒品之后,他们的行为已经属于吸毒。


三、可能存在的高危情境


依托咪酯被列入管控后,之前存在滥用行为的服务对象需要高度重视,如何避免再次接触到此类物质。社会工作者结合分析,可能存在的高危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社交圈子未改变:之前滥用依托咪酯的服务对象,如果仍然与有滥用药物习惯的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在他们的影响和诱惑下,可能会再次接触到此类物质。


2. 心理压力未缓解:服务对象如果没有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会试图通过滥用药物来寻求解脱,从而再次接触依托咪酯。


3. 对依托咪酯的危害认识不足:尽管已经被管控,但如果服务对象对依托咪酯的严重危害缺乏深刻理解,可能会因轻视而再次尝试接触。


4. 易获取的环境未改变:比如服务对象工作或生活的场所周围存在容易获取依托咪酯的渠道,如某些监管薄弱的娱乐场所、黑市交易点等。


5. 戒断后监管缺失:在完成戒毒或戒断依托咪酯的初期,如果没有持续的监督和支持,服务对象可能会因自律不足而重新陷入滥用的陷阱。


6. 不良生活习惯未纠正:如长期熬夜、过度饮酒、沉迷夜生活等,可能增加其再次接触依托咪酯的风险。


7. 经济困境未解决: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服务对象可能会冒险再次接触依托咪酯并参与非法交易。


四、介入方法与技巧


针对上述的高危情景的依托咪酯滥用群体,社会工作者可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服务对象避免再次接触依托咪酯。以下是针对上述高危情境的一些相应干预措施:


1. 社交圈子重塑:帮助服务对象识别不良社交关系,鼓励他们逐渐断绝与有滥用药物习惯朋友的联系。组织康复者互助小组,让服务对象结识积极向上、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新朋友。提供社交技能培训,帮助服务对象建立新的、有益的社交网络。


2. 心理支持与辅导:为服务对象提供定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健康方法,如运动、冥想、放松训练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强服务对象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韧性。


3. 加强教育宣传:开展关于依托咪酯危害的深度教育活动,通过真实案例、科学数据等让服务对象深刻认识到其严重性。持续进行禁毒知识普及,提高服务对象对毒品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帮助滥用者识别并改变对依托咪酯的错误认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其认识到自身的潜力和价值,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动力。


4. 环境改善与监督:协助服务对象改变工作或生活环境,远离可能获取依托咪酯的场所。

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合作,加大对易涉毒场所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对服务对象的生活环境进行定期走访和监督,确保其处于安全、健康的环境中。


5. 持续跟进与监管: 建立服务对象的定期回访制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要求服务对象定期进行尿检或其他相关检测,以监督其是否再次接触依托咪酯。


6.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服务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生活计划,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服务对象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充实生活。


7. 经济援助与职业培训:评估服务对象的经济状况,为有需要的提供临时经济援助或申请相关福利。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服务对象找到稳定的工作,改善经济状况,减少因经济压力而复吸的风险。


五、总结与反思

依托咪酯滥用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通过本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新型毒品预防教育、提高公众对新型毒品危害的认识、建立健全的毒品监测与防控体系的重要性。

而达成这些目标,需要政府、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以及非营利组织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社会工作者作为连接各方力量的重要桥梁,在预防复吸的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未来,我们还应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不断完善和优化介入方法与技巧,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作者:深圳市温馨社工服务中心驻光明街道禁毒团队

督导:王良玉

源:

“邂逅社工

”微

公众号

,转

载请

标注作

者等相

关来源







@邂逅社工、社工文库、社工考试服务、养老社工服务

邂逅社工
邂逅社工,聆听同工的心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