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说“NO”,重拾前进的动力——理性情绪疗法在依托咪酯滥用人员服务中的应用

职场   2024-10-18 18:11   海南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情况

小M,1999年生,2023年12月因吸食依托咪酯电子烟被查获处以行政拘留7天。2024年3月来到A街道工作,工作者根据广东省分类分级管控要求协助其尿检以及定期的帮教谈话。


(二)吸毒经历

服务对象自述在2023年11月,在其不知道的情况下吸食依托咪酯电子烟,并且当场被公安查获。

服务对象认为是朋友把掺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递给他,自己才会接触到毒品,对于其“朋友”递给他有毒电子烟这个行为非常不满,因此服务对象内心情绪非常愤怒。

服务对象主潜意识中认为“涉毒”是朋友的陷害,如果不是朋友陷害,自己不可能接触到毒品。


(三)家庭及社会系统情况

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姐姐及服务对象四人组成,服务对象与母亲及姐姐的关系良好,尤其与姐姐关系亲密。

在服务对象的家庭中,父亲在家庭中是主要决策者,具有较大的话语权,父亲对其的教育较为强势,因此服务对象与父亲关系一般。

在目前的资源中,与服务对象关系较为紧密的有禁毒工作者,工作者在其管控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服务对象开展有效的戒毒康复治疗,工作者在帮扶过程中提供持续的关怀和支持,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专业的信任关系。


二、理论与需求分析


(一)理论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是由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强调个体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通常源自不合理、自我贬低的信念系统。

REBT的目标是帮助个体识别、挑战并改变这些非理性的信念,以促进更健康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

在理性情绪疗法中,非理性信念通常表现为一些绝对化的要求、过度概括化的结论以及灾难性的预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非理性信念类型:一是绝对化的要求:必须/应该和完美主义;二是过度概括化:标签化和以偏概全;三是糟糕至极的想法:灾难化和极端负面预期。


(二)需求分析

服务对象2023年与“朋友”聚餐时,在不知情下吸食“依托咪酯”上头电子烟,随即被查获。 

服务对象因对毒品的认知浅,容易轻易相信朋友,听从朋友的蛊惑。服务对象认为自己“涉毒”完全是因为被朋友坑害,自身对毒品没有任何依赖,服务对象目前没有意识到其涉毒是由内外因素共同构成的,并且不懂得拒绝“熟人邀请涉毒”高危情景的情况,所述以上可能影响到服务对象产生复吸危机。


具体到本案例中的非理性信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朋友绝对不能背叛我,否则我无法接受。”“如果没有朋友的陷害,我就不会接触到任何毒品。”“一旦接触到毒品,我就永远摆脱不了它。”“所有人都会因为我曾经吸毒而看不起我。”


三、服务目标与策略


(一)服务目标


1.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将涉毒原因进行梳理分析以改变服务对象涉毒的认知,协助服务对象意识到其涉毒主要是自身因素,而非外部因素。


2.情景及作出方法应对,邀请服务对象来到禁毒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及“高危情景”进行学习和情景训练,让服务对象意识到自身有应对“熟人邀请涉毒”的能力,并让服务对象掌握相应的方法以拒绝涉毒的邀请。


(二)服务策略

1.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专业关系。


2.提供心理疏导,倾听心声,引导服务对象识别不合理的信念。


3.通过教导服务对象如何管理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帮助服务对象学会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和挑战。


4.帮助服务对象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建立新信念。


5.与服务对象一起练习新的、更积极的应对策略,在面对压力时寻求帮助而不是逃避现实,即使是在不利环境中,也能做出不同的决定。


四、服务过程


(一)了解基本情况,建立关系

工作者首先建立了与服务对象的信任关系,确保他感到被尊重和支持。工作者首先澄清了自身的身份,告知服务对象广东省分类分级管控要求及其所拥有的权利及需要其配合尿检及帮教的义务。

其次工作者以询问什么原因涉毒为切入点来了解服务对象的吸毒经历,面谈中服务对象表示自己之所以涉毒完全是因为朋友不仁义导致的,如果不是“朋友”把毒品递给他,服务对象绝对不会接触到毒品,更不会吸毒。

工作者及时反馈,缓解服务对象的愤怒情绪,给予了一定的同感回应,让服务对象先感受到工作者当下是有站在他的角度去分析的,由此让服务对象能够放下对工作者的戒备心理,进而建立专业关系。


(二)识别服务对象非理性信念

通过谈话,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他的非理性信念,并探讨这些信念影响他的情绪和行为。

服务对象在面谈中表示其很早之前就吸食电子烟,但从没有想过朋友会把添加依托咪酯的电子烟递给他,服务对象说朋友不仁义,如果不是“朋友”把毒品递给他,自己绝对不会接触到毒品,更不会吸毒,服务对象的谈话透露了涉毒是“被朋友陷害”这一观点。

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对涉毒因素的非理性认知后,结合ABC理论及涉毒事件,尝试引导服务对象对涉毒因素进行分析,引导服务对象发现“如果没有朋友的陷害,我就不会接触到任何毒品”是种非理性的信念,这种信念会让服务对象情绪激动,气愤、懊恼,始终无法放下,没办法正视自身的问题。


(三)质疑非理性信念,建立新信念

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思考其他可能的情境,比如个人好奇心驱使、社会环境影响等,从而挑战“只有朋友陷害才会导致染毒”的观念。

工作者从最初的“朋友陷害”开始,引导服务对象进行分析思考,让其意识到此次涉毒也存在自身的“认知不足”,对毒品缺乏基本的了解,只有通过学习毒品知识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避免再次涉毒。

最后共同通过模拟高危情境演练“我拒绝”三个话题来带领服务对象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最初服务对象认为朋友的“陷害”行为,让其很气愤,很懊恼,始终无法放下。

工作者及时缓解服务对象的愤怒情绪(在其倾诉完之后给予了一定的同感回应,告知其“站在你的立场上,我能够理解你的气愤是因为被好友陷害了,这不符合你的预期,让你心里不舒服”)。

接着工作者询问服务对象是否了解依托咪酯上头电子烟?如果知道不法分子将依托咪酯添加到电子烟里边还会不会吸食来路不明的电子烟吗?

得到了服务对象否定的答案后,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分析出此次涉毒大部分原因是缺乏对毒品的认知。

服务对象还称自己已经意识到朋友有诱导行为、烟味不对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拒绝,属于自控力不足。最后通过深入谈话分析,服务对象的信念开始发生改变,不再是“只有朋友陷害才会导致染毒”的观念。


(四)练习新的应对策略,坚定自身信念

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练习新的、更积极的应对策略,如面对压力时寻求帮助而不是逃避现实,即使是在不利环境中,也能做出不同的决定。

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信念的转变情况,邀请服务对象来到禁毒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及“高危情景”进行学习和情景演练,工作者利用优势视角进行辅导,引导服务对象意识自身在面对“熟人邀请涉毒”的邀请时,自身是有能力进行拒绝的。

工作者带领服务对象参观了禁毒教育基地,工作者从禁毒历史、毒情形势、禁毒种类、毒品的危害等相关法律法规等一一向服务对象普及,让其从根本上了解毒品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学习之后,服务对象感叹“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会涉毒了,毒品变化这么大,我还停留在“白粉”那个时代,如果我能早点知道这些新型毒品知识就不会那么容易上当了。”

接下来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模拟“熟人邀毒”高危情景场景时,服务对象从最初的沉默不语、婉转拒绝到后来的“滚开,再来我就报警”的话语。

这一刻服务对象语气坚定、果断、简单有力。工作者赞扬服务对象能勇敢做出此行为,并鼓励服务对象把拒绝的决意牢记心上。


五、服务成效


前期服务对象从“被朋友陷害”这一涉毒非理性信念逐渐转变为“自我认知不足”的理性信念,知道涉毒是双重因素,开始从自身寻找原因,能正确看待涉毒事情的发生。

中期服务对象在改变非理性观点后,通过了解禁毒形势、学习禁毒知识、防毒技巧等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

后期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进行涉毒高危情景模拟训练,服务对象也从一开始的“沉默不语”的应对方法,逐渐转变到“滚开,再来我就报警了”的涉毒高危情景应对方法,通过模拟训练让服务对象明白自身是有能力拒绝毒品的诱惑,提升了服务对象的自我效能感,积极对待未来生活。


六、专业反思


(一)专业技巧的应用

整个服务过程,工作者作为服务对象的同行者、陪伴者,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真诚、接纳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工作者一直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为服务对象着想,倾听服务对象的需求,了解服务对象的期待,并给予服务对象许多的鼓励、支持和陪伴,激发服务对象改变的动力和潜能,这对服务对象自身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的适用性

在日常工作中,工作者发现部分戒毒人员存在较多的非理性情绪,因此,理性情绪治疗对于帮助戒断人员处理他们在戒断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和情绪问题有较强的适用性。

本案中,工作者识别出服务对象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的触发事件,帮助服务对象识别他们对这些事件持有的非理性信念。

例如,“如果没有朋友的陷害,我绝对不会接触到任何毒品”、“因为朋友的陷害导致我被查获,让我心情非常愤怒”。

在服务过程中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进行驳斥,引导其认识到自身存在不合理的信念,从而建立理性信念。

例如“我涉毒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对新出现毒品的危害不了解”引导服务对象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来反驳非理性信念,帮助服务对象建立更为理性和现实的信念,鼓励其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强化新的信念。


【参考文献】

[1]杨清艳,徐子燕,李占江.非理性信念及其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

[2]李晓燕,张文新.理性情绪疗法在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24(4)


者:

罗萍

督导:王良玉

单位:

深圳市温馨社工服务中心


源:

“邂逅社工

”微

公众号

,转

载请

标注作

者等相

关来源







@邂逅社工、社工文库、社工考试服务、养老社工服务

邂逅社工
邂逅社工,聆听同工的心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