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介入困境儿童帮扶的基层服务体系--以济阳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

职场   2024-09-29 18:15   海南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频繁,导致一些家庭机构不稳定,困境儿童面临着家庭贫困、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系利家庭问题,从而衍生出心理及社交层面的突出困境。

为加强困境儿童需求的精准挖掘以及分类保障,济阳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简称济阳社服)在困境儿童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构建社工、爱心妈妈、儿童主任、社会专业资源四级服务体系及多方协作,为困境儿童搭建完善的基层服务网络,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执行情况


项目以4-14岁的农村困境儿童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在任城区南张街道、唐口街道、二十里铺街道以及长沟街道开展困境儿童关爱帮扶服务。


2020年-2022年,打造乡村镇街“儿童服务站”阵地,与当地政府及社会机构建立联系。


2022年-2023年,以“希望小屋”建设为基础,为20个困境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恢复其社会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3年-2024年,项目在解决困境儿童实际困难的基础上注重关注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服务对象从20人增加到50人,服务困境儿童群体从456 人次扩展到2326人次,服务对象覆盖任城区4个乡村镇街,累计服务达981个小时。


二、服务策略


1.三支团队,深挖需求定方向

困境儿童的问题一般来讲并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往往受到家庭、朋辈群体以及社会的影响,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问题也往往呈现出多样性、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大部分的困境儿童往往在生活、心理以及社交层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或者障碍,因此需要及时的发掘及介入,那么在开展持续的服务之前,“挖到”并“挖准”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至关重要。

为了能够清晰的界定出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济阳社服积极组建整合社工、儿童主任以及爱心妈妈志愿者三支团队从不同时间、不同层面进行入户探访以及深度访谈以保障对于困境儿童需求界定的精准性。

一是济阳社服组建了一支7人的社工执行团队;二是在困境儿童所在的村居和乡镇培养了一支本土服务团队即儿童主任团队;三是招募并培育了一支服务能力强的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


专业的社工执行团队可以发挥其在深度探访、社会调查数据收集以及调研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性,为困境儿童梳理共性及个性需求提供专业基础;儿童主任团队则是是可以借助其与困境儿童及家人熟识的特点,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入户探访工作。

与此同时,介于儿童主任对于服务对象家庭状况相对了解的优势,也能使得社工在调研的过程中客观的鉴别服务对象所表述的困境及需求是否真实,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因言语问题造成的访谈终止情况,比如在社工及爱心妈妈第一次入户探访前,会先和儿童主任了解其家庭的基本情况,有的儿童可能生活在父母亲去世、监禁亦或者其他情况,那么在了解基本情况后社工及爱心妈妈便会斟酌访谈内容,更有利于服务关系的建立;

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可以通过其定期的常态化陪伴及时发现困境儿童所呈现出的需求变化,爱心妈妈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具备充足的时间及人力,能够实现情感陪伴的常态化状态,这也就更容易发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在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便于社工及时调整服务策略,使得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经过前期的摸排调研,济阳社服梳理出60户困境儿童的基础信息并一对一建档,还围绕困境儿童在生活基本保障、家庭监护、情绪管理、心理调节以及社交融入、危机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需求的调研及问题收集,并将这60名孩子进行分类服务管理。

例如,我们会依照服务对象的家庭经济情况、心理变化情况以及危机发生预测等多个方面,将服务对象分为三个等级,即重点介入对象、次重点介入对象以及一般介入对象,针对三类儿童的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


2.四层架构,闭环服务全跟进

从项目执行初始,社工团队、儿童主任团队、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以及社会公益资源团队便织密了服务的支持网络,分工明确,服务清晰。

儿童主任主要进行入户探访及基础情况的及时收集,并填报《儿童主任探访打卡记录》,内容涉及服务对象目前的学习状况、身体状况以及卫生状况等。儿童主任一般要求每月进行2次的基础探访(依照困境儿童的等级不同对应不同的探访次数),儿童主任所收集的困境儿童入户信息,社工随时可以通过后台进行收集统计并监测;

爱心妈妈团队则是进行探访干预,就是在做家庭入户探访的过程中提供关爱陪伴及情感支持,爱心妈妈的探访相对于儿童主任来说更倾向于提供情感支持类的服务,一般要求每月探访1次,对于情况相对稳定的服务对象则要求2-3月探访一次,但每次探访时间一般不低于1.5小时(可适当根据服务对象家庭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陪伴支持的过程中,爱心妈妈承担着4项服务职责,即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协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陪伴孩子提升自信心以及感恩教育,爱心妈妈每次入户进行探访干预后,都要及时填写《陪伴支持记录手账》,内容包括服务对象呈现的心理状况、社会性发展状况以及服务对象所在家庭目前的生活及监护状况等,再梳理完这些信息以后还需要汇总探访小结梳理探访感受及制定下次计划,爱心妈妈的探访干预情况也会每月1次通过项目例会的形式反馈给社工团队;

社工团队在四层架构中处于枢纽的位置,对内社工要承担起对于儿童主任以及爱心妈妈的培训与督导工作,对外要整合可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社会公益资源进行资源的对接与导入。

与自身而言,社工还需要将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鉴别及分类,依照服务对象的需求通过个案、社区、小组等专业工作方法进行服务的介入。

同时,济阳社服还邀请社工专家进行定期的社工督导,对于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及评估,尤其是对于个案的介入则实行实时动态检测,为急难个案提供及时保障。


爱心妈妈陪伴孩子下棋


同时,社工团队还成功联合了本土社工站及未保站的资源,在“双站合一”的同步建设下,能够保障在项目结项后可以持续长远的开展困境儿童帮扶服务,并且能够一直进行跟踪监测,这样也实现了困境儿童服务的闭环管理。

通过社工、儿童主任、爱心妈妈以及社会资源的联动共享,也使得困境儿童的服务完成了“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良好对接。


案例:一个8岁女孩的“重塑”之旅


个案背景:

新新(化名),女,8岁。其父亲患有精神疾病伴有躁狂,时常发作,发作时会没有预兆的外出乱跑,需要常年用药,没有经济收入能力。新新妈妈,无固定工作,肩负家庭经济生活以及家庭照护双重压力,新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均已去世,无法提供帮衬。


需求评估:面临经济生活、心理以及社交等多重困难

我们初次见到新新的时候,她一个人怯懦的站在角落里,身着非常破旧的红色棉袄,与同龄小朋友比较起来显得格格不入。

经过与儿童主任沟通以及深深度庭探访后,我们了解到,新新的整个家庭一直没有固定的收入,因为需要照顾新新爸爸以及新新,妈妈无法从事长时间的劳动,外加上新新父母的双亲均已去世,所以也无法为新新的家庭提供帮衬,新新冬天一直都只有一件棉衣,换洗了就没有厚衣服穿了,这也就是我们之前见到新新穿着非常破旧的原因。

除此之外,父亲的精神疾病也时常发病,新新妈妈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不堪重负,整个家庭氛围也非常紧张,这也就造成新新一直怕生不敢说话的状态。

除此之外,新新在社交上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新新在学校没有朋友,在家里遇到不熟悉的人新新都会第一时间躲到屋里不出来。根据社工了解到的基本情况,新新面临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生活问题。由于家庭困难,新新缺少冬天的棉衣;除此之外,由于妈妈需要外出打零工维持生计,因此新新不能够得到很好的照护,而且还承担着照看爸爸的责任;

二是监护质量低的问题。由于新新妈妈生活压力过大,因此情绪十分不稳定,在与新新的日常沟通中也存在着亲子沟通不畅以及“语言暴力”等问题。三是心理问题。

由于新新生活在一个紧张的生活环境里,外加家庭照护相对缺失导致新新存在着自我认知差以及不自信等问题。四是人际交往问题。新新存在着内心封闭、怕生以及排斥社交等问题。


介入服务:构建关爱支持四级网络,多重问题逐一击破

针对新新出现的问题,社工、儿童主任、爱心妈妈以及社会公益资源团队构建起四级关爱网络为其提供服务。

其中社工主要是通过对接社会公益资源(经济、心理等)协助新新解决其在生活以及心理层面面临的困境,通过开展小组及朋辈群体活动改善新新的自我认知以及社交能力;儿童主任主要为新新提供监护补充服务;爱心妈妈主要是为新新提供情感支持并常态化监测、评估新新的需求,与社工一起介入服务。


第一阶段:多渠道链接公益资源,缓解家庭生活困难

社工首先链接到壹基金的温暖包资源,在第一时间为新新送去了过冬的棉衣。与此同时,社工在征得新新母亲同意后发起了社会性倡议,社会爱心人士知道新新的事情后也是快速为新新量尺寸做冬衣,并承诺会长期为新新承担衣物帮扶。


2024年5月6日,新新由于独自错误用药造成休克晕倒被送至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社工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去医院了解情况并安抚新新的母亲。由于家庭困难,新新母亲无力支付新新的治疗费用,社工便联合儿童主任在当地民政部门为新新申请了临时救助。

与此同时,社工还进行了社会公益帮扶倡议,在一天的时间内为新新筹得爱心帮扶金3600元用于新新的救治。新新脱离危险出院后,当地的慈善部门还为新新送去了慰问品,当地民政部门也表示会持续关注新新及其家庭的生活状态。


社工及爱心人士看望出院后的新新


第二阶段:关注心理健康,调节家庭氛围

在解决了新新的棉衣问题后,社工将服务的重点落在缓解家庭紧张气氛,提升新新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层面。

经过家庭探访社工发现新新家里有很多种类各样的小手工作品,与项目组成员沟通后,社工决定通过“小手工制作”作为打开与新新建立联系的突破口。与此同时,在爱心妈妈的分配上社工也着重进行了考量,最后选择了具备非遗手工技能并且性格温柔的志愿者作为新新的爱心妈妈。

爱心妈妈初次探访时就带来了很多自己亲手缝制的荷包和小挂件,虽然新新没有和爱心妈妈说话聊天,但是从新新的神情中不难看出她对爱心妈妈带来的手工十分感兴趣。

这样让社工及爱心妈妈看到了希望,于是爱心妈妈每次去的时候都会和新新分享关于手工制作的小故事,渐渐的新新开始对于爱心妈妈及社工的到访有了反馈,接着新新开始跟着爱心妈妈学习缝香包,话也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自信了。

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中社工还非常注重新新的行为正强化并运用ABC情绪理论,帮助新新找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非理性认知,通过分析和引导,新新开始重新进行自我认知,与此同时,社工还邀请心理咨询师对新新的妈妈进行情绪减压治疗,并教授新新妈妈亲子沟通的语言技巧,避免造成语言冲突,儿童主任也会在新新妈妈忙碌的时候帮助新新妈妈看护新新。

在探访的过程中,社工还探访了新新的邻居及亲属,邻居和亲属也答应在新新家中有危急情况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比如新新父亲躁狂发作外出,但新新妈妈不在身边时,邻居及亲戚会第一时间帮助孩子巡回父亲等,这样就为新新的妈妈提供了一定的喘息服务,使得新新的妈妈减轻一些生活的压力,伴随着心理咨询师的调节,新新妈妈的情绪状态也平和了很多,整个家庭氛围也由原来的紧张焦灼变得平和许多。

除此之外,项目组还链接到社会企业资源愿意为新新妈妈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支持,使其既能获得经济收入还能照顾家庭。


爱心妈妈教新新制作手工香包


第三阶段:重塑“交友”观念,打破社交障碍

伴随着陪伴与情感支持,新新与社工及爱心妈妈建立起了信任关系,新新开始愿意和我们分享她的想法以及身边发生的故事。社工便开始尝试邀请新新参与朋辈群体互助成长活动。

刚开始时,新新听到我们的邀请表现出了既惊喜又担心的状态,新新告诉我们,她想参与但是又担心小朋友们不喜欢她,还害怕自己会完不成活动的要求。当社工告知新新活动的主要环节是她最拿手的做手工时,新新才慢慢的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第一次的活动,社工还邀请到了一些性格开朗的孩子参加,并安排他们坐到了新新最近的位置,在活动过程中社工一直观察新新的情绪状态,并鼓励新新主动分享自己的手工成果,也号召孩子们学会互帮互助,建立友谊,在社工的积极鼓励以及小朋友们的热情帮助下,新新开心的完成了第一次的主动社交。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社工也是不断地对于新新的表现给与及时的肯定,新新也在活动过程中结交了朋友,收获了友谊。


3.“3+4+5”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全保障

经过调研发现,困境儿童呈现的问题除了受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受服务对象自身及家庭的影响,因此社工团队也将服务的重点放在儿童关爱服务及家庭监护指导方面,服务整体通过“3+4+5”的服务模式,为服务对象提供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缓解心理压力、促进社会融入的专业服务。


(1)3即“3个扶持”:①儿童志愿服务扶持,例如开展“我们的心愿”微心愿征集志愿服务活动、“我本是高山”观影活动等,主要是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解决困境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

②儿童入户关爱扶持,主要是儿童主任及爱心妈妈开展的常态化入户关爱服务,目的是准确掌握困境儿童在生理、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为困境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③社会公益资源联动扶持,主要是依据服务对象的需求不同为其链接不同的社会公益资源,比如心理介入、医疗帮扶、入学救助等。


(2)4即“4个保障”:①保障一户一档案,我们为所有帮扶的困境儿童都制定了详细的个人档案,里面包括困境儿童及其家人的基础信息以及所有的服务信息,以便随时关注困境儿童的服务需求;

②保障一童一结对,在整个服务实施过程中,每名儿童都有所结对的儿童主任以及爱心妈妈,社工也会进行实时服务跟踪;

③保障一月一探访,每名困境儿童依照分类及服务等级不同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探访,但是保障至少每月一次的探访;

④保障一户一成长,在服务的过程中所有孩子的发展变化都是进行随时监测与跟踪的。

与此同时,还组织开展了“每天进步一点点”习惯养成打卡活动、“阅来阅好”绘本阅读自信心提升小组活动,使得困境儿童收获了成长。


(3)5即“5个介入”:①介入困难帮扶,主要是通过政策帮办以及资源链接等形式为困境儿童家庭提供物资帮扶及经济援助;

②介入家庭监护,组织开展“提升监护能力 守护孩子未来”监护能力提升活动,主要是提升监护人在饮食、家居环境、亲子沟通等方面的监护能力与监护质量;

③介入情感支持,是以爱心妈妈及儿童主任常态化的家庭探访为依托,通过语言交流以及互动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于家庭以及社会对自己的关怀及期望;

介入自我保护,组织实施“筑牢安全守护屏障 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小课堂活动,通过游戏教学、动画教学以及演绎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困境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

介入心理关怀,除了持续的情感支持心理关怀之外,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困境儿童及家庭,社工会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其提供专心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服务。


社工引导孩子们制定小组契约


三、实务成效及专业反思

服务自启动到现在,共计服务儿童60人,为60户困境儿童完成一对一建档,开展探访服务2326人次,服务活动43场次,开展各类培训10场次,小组活动18期,个案6个,服务时长累计981个小时,发布宣传报道63篇。

服务的实施提升了执行团队的专业执行能力,对于困境儿童服务的本土化探索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1.多方联动合作,精准对接服务,完善困境儿童服务网络

针对困境儿童开展的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儿童主任、爱心妈妈以及社会公益资源的力量,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以及专业志愿服务,提升了服务质量,打造了“社工+志愿”服务的困境儿童新模式,推动困境儿童服务的持续化以及体系化,为困境儿童服务本土化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借鉴。


2.专业引领示范,持续培训赋能,提升困境儿童服务水平

在全面开展困境儿童服务前、服务过程中以及服务后,社工会针对儿童主任及爱心妈妈的实际服务情况及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赋能,并针对困境儿童成长发展特点及服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开展分类培训,并结合现实案例传授服务方法及技巧,使得儿童主任以及爱心妈妈在服务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相对应的策略与措施。

与此同时,社工还积极鼓励儿童主任团队及爱心妈妈团队定期开展内训分享活动,鼓励大家分享服务成功的案例及方法,大家聊一聊,议一议,学一学,将同伴服务的经验有效的导入自身的服务当中。

者:董政

源:

“邂逅社工

”微

公众号

,转

载请标

注作

者等

来源









@邂逅社工、社工文库、社工考试服务、养老社工服务

邂逅社工
邂逅社工,聆听同工的心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