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追踪,智破骗局”反诈防诈普法教育小组

职场   2024-09-29 18:15   海南  
一、活动背景


在数字化时代,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其隐蔽性强、手段多样,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脆弱群体,由于其心智尚未成熟,辨别能力较弱,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

他们可能因一时疏忽或无知而卷入诈骗案件,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对帮教对象的反诈防诈普法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理论支持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在小组活动中,运用社会学习理论,通过推理出真实的诈骗案例、分析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后果等方式,让组员直观地看到诈骗的危害性和防骗的重要性。

同时,司法社工也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防诈骗经历和感受,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学习和启发来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二)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受到其认知过程的影响。未成年人之所以容易上当受骗,往往与他们的认知偏差有关,如对诈骗手段的识别能力不足、对风险后果的评估不准确等。

因此,在反诈防诈普法小组活动中,我们运用认知行为理论,通过反诈主题你画我猜等方法,帮助组员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差,并学习正确的认知策略,如提高警惕性、理性评估风险等,以增强他们的防骗能力。


三、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法律知识小游戏来获得线索,推理还原真实诈骗案件,将相关法律知识融入游戏情境中,让组员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防范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分目标

1.90%以上的组员能够辨别出至少3种诈骗的手段和技巧。

2.100%的组员能够了解到诈骗罪相关的法律知识。


四、活动安排


(一)小组名称:“迷雾追踪,智破骗局”反诈防诈普法小组活动

(二)小组时间:2024年9月

(三)小组对象:6名帮教对象

(四)小组性质:教育小组

(五)小组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六)服务过程


活动名称

活动时长

具体内容

活动目的

自我介绍

10min

1.司法社工、组员自我介绍

2.小组成员随机分组

3.司法社工简要讲解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促进对司法社工和组员之间的了解。

破冰游戏:“emoji猜词语”——法律篇

10min

司法社工在PPT上依次放映刑法名词的图片,组员通过抢答来进行回答。根据最终各小组回答情况,为不同小组发放不同数量的线索卡片。

活跃气氛。

主题活动:你比我猜

20min

提供关于诈骗罪相关的词语,分组进行比赛,其中一位组员用手比划,其余组员进行猜测。

根据最终各小组回答情况,为不同小组发放不同数量的线索卡片。

锻炼组员的表达、团结协作能力,让组员在比划或猜词的过程中,加深对法律相关词内容的回忆与巩固。

主题活动:蒙眼作画

35min

司法社工提供“冒充警察”“冒充银行人员”等5个防范电信诈骗方面的主题词,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主题画作,各小组自行选择以上主题。之后一位组员蒙着眼睛作画,同组其他组员可以在一旁指挥,但不能直接用手帮助作画。

所有小组作画完成后,根据所选主题来阐述小组的作画内容,并分享解决办法,两轮过后评选出所画与所述最相符合的小组。最终根据各小组回答情况,为不同小组发放不同数量的线索卡片。

让组员清晰认识几种常见诈骗手段,并掌握相关解决措施。

主题活动:案情揭秘

15min

组员根据前期所获得的线索进行讨论,进行剧情的还原分享。最后,司法社工进行案件揭晓,并结合案例对诈骗罪相关法律进行讲解。

让组员切实理解诈骗罪的相关知识。

总结

10min

司法社工进行总结,组员发表活动感悟。



五、服务过程


(一)小组初期

小组伊始,社工先对组员到场情况进行说明,对组员进行表扬和惩罚。之后,司法社工向组员介绍小组的目标和活动流程,让小组成员渐渐进入到小组状态与环境中。


(二)小组中期

在这一阶段,司法社工运用PPT演示、案例思考等多种方式,让组员学习了反诈和防诈的相关知识。

随着小组活动的逐渐深入,大多数组员的参与热情被激发,逐渐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疑惑,展现出更高的学习主动性。

司法社工则扮演着知识传播者与思维引导者的角色,营造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鼓励组员们勇于思考、勇于发言、勇于探索,逐渐在团队中形成了共同探讨的团队意识。



(三)小组后期

在小组的末期,司法社工向组员讲授了诈骗罪相关法律知识,并带领组员回顾整个活动过程。



六、总结评估


出勤率上,除活动前有一位成员因身体原因请假外,其余组员都有参加活动。但部分组员因为需要上班等原因,而有迟到的情况。


通过观察司法社工发现组员随着小组活动的开展,从开始的相互交流不多,到慢慢地一起能相互分享、交流、探讨,逐渐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在司法社工讲解诈骗罪相关法律知识并邀请组员进行复述时,组员均能回答上。


司法社工邀请组员进行活动感悟分享,组员均对诈骗相关知识有了一定地掌握。

有的组员表示接到诈骗电话第一时间向相关机构核实,核实不了就报警,也有的组员表示不要像活动中的案例一样去做诈骗等违法犯罪的事。


七、专业反思


(一)活动设计技巧的反思

活动设计要贴合青少年现阶段的个性和兴趣,可以设置动静相结合、寓教于学的趣味普法活动,提高其参与热情。同时也要考虑组员的知识水平,如若是解谜类活动,可适当给予组员提示、降低难度。

比如,在本次活动中,其中一组由于人数不足、游戏类型不擅长等原因,导致前期游戏未能收集到完整的线索卡片而对解密阶段抱有一种放弃的态度。

社工便对其进行鼓励,在另一组同意的情况下,提议该组可通过才艺表演获得其余的线索卡片。


(二)小组带领技巧的反思

1.对于组员的迟到行为需要做出一定的约束。本次活动中,社工对及时到场的组员进行了表扬,同时让迟到的组员根据迟到时间不同进行字数不等的心得体会撰写,减少组员迟到的现象。


2.在活动伊始,进行一定的破冰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次活动刚开始,缺少一定的组员自我介绍和小组规则制定环节,导致在小组初期组员的投入度不够,对于社工的规则讲解较多为被动接受,随着活动的进行以及活跃组员的出现,小组氛围才有在慢慢变好。


3.开展活动的社工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在小组氛围较沉默时可让协助的社工充当带动气氛的作用。开展活动的社工并非都性格外向、经验丰富,组员之间也性格各异,同时该活动环节是需要组员认真思考回答问题,种种情况均可导致活动处于一种冷场状态。

这时,便需要有充当打破僵局气氛角色的人员,协助开展活动的社工就是一个很符合的对象。


者:唐萍 

单位:成都新空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源:

“邂逅社工

”微

公众号

,转

载请标

注作

者等

来源









@邂逅社工、社工文库、社工考试服务、养老社工服务

邂逅社工
邂逅社工,聆听同工的心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