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付和高的演讲文章陆续被删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弄些不够严谨的数据,发泄一下情绪确实不妥。不过,说也就说了,有关方面也不用太紧张,因为当代年轻人其实没那么好糊弄。
最近,在筛选无数简历的基础上,面试了数十位求职行研岗位的年轻人。当代年轻人还是很有思想,很有自立自强和奋斗精神的,并没有像两位首席经济学家建议的那样洗洗睡了或是躺平。他们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地调整自己,以适应这个快节奏社会的要求。
来参加面试的人绝大多数是90后,其中95后居多,也有少数是85后。既然是筛选出来的,那么来面试的肯定已经是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了。他们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少数很优越,也有家境贫寒的,多数是普通工薪家庭;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一二三线城市家庭居多,也有少数来自农村的;他们教育背景普遍较好,其中半数有留学经历;他们普遍有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多数在实习期就入行了。
在谈到薪资待遇和职业生涯规划时,能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职业生涯的迷茫。他们普遍表现出比较保守的态度,似乎对金融行业的感受已经由“羞耻心”过渡到“无信心”了,这点尤其是在入行三年以内的年轻人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这里摘录了几类年轻人的求职情况(所有信息均是虚化呈现,不会泄露个人隐私),分别对这几类有志于在金融领域发展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希望对年轻人求职和工作有所帮助。
A类,江浙沪独生子女,家庭资源丰富。
这类人一般都是在海外读的本科和研究生,在海外生活过多年。在家庭的安排下,在国内头部券商实习或工作过,工作切换很随意。本人嘛,因为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性格大多较温顺,对人没有攻击性,有一定的进取心。他们很多希望能在不受家庭的影响下独立成长,所以才会自己投简历求职。但最终他们会发现还是因为父母的帮助,才获得了面试或录用的机会。
建议:30岁以前可以自己多尝试,但之后不要老想着叛逆,而要多想着怎么利用家庭资源优势来帮助自己的职业发展,越早明白这点越好。
B类,TOP4名校本硕,头部券商研究员。
这类人的家庭环境大多比较稳定,父母是公务员或是老师或是国企员工。他们学习能力较强,但抗压能力不强,多数人的情商没有智商那样高。一些95后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清晰,他们并没有深刻体会到目前在头部公司工作的优势,有些出来面试的其实并没有职场压力,就纯粹觉得自己在公司里面太“螺丝钉”了,于是想出来看看。
建议:在学历快速贬值的大时代,名校的光环顶多在入职场的前几年还能有些用。得要赶紧利用这“敲门砖”的作用,尽快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乘着职场压力还不大的时候,各种该考的执业证书要尽快考下来。若有幸进入了头部企业,得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在全行业增速放缓的存量时代,小公司的生存压力更大,在中尾部机构所面临的职场问题可能会更多。
C类,非TOP4本科,二三线机构研究员。
这类人数量最多,他们的本科学历大多是211或普通985,研究生学历有在国外名校那种速成硕士的,也有国内名校的。他们多数已经在卖方工作了几年,都是负责干活的那种人,对于卖方的套路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又普遍对卖方研究的前景表现出了迷茫,对职业生涯不是那么有信心。他们所在的机构大多数因为各种原因有所动荡,考核压力普遍较大。他们中有的本身薪水就比较低,有的已经被降薪了,有的甚至已经离职了。他们普遍对薪资的要求比较低,很多已经工作二到五年了,但薪资要求普遍在税前15K左右,有的甚至只要税前12K。他们很多在国外都读过一两年或两三年的硕士,工作几年后不但连学费没有挣回来,估计这点薪水在上海也就是勉强生活了。这些来面试的还是相对较优秀的。当代年轻人确实不容易。
建议:首先要知己知彼,找出自己的长处,并在能力圈范围内形成优势。其次要认清行业的发展阶段,理解所在机构的难处,看能否再磨合磨合,不要轻易跳槽,更不要轻易地跳出这个行业,否则想要再回来就难了。
D类,资深研究员
这类人通过社招投简历来面试的不多,一般都是行业首席,年薪在百万左右。和C类人年薪差距及能力比较看,他们的性价比其实是不高的。他们中有些已经很久没有写研报了,只是忙于服务,类似于一个销售而已。在卖方佣金大幅缩水和卖方研究所大转型的背景下,这类高薪的首席们的创收压力是很大的,但他们的服务能力大多依赖于这个平台,研究的专业性这几年可能还是在退步的。
建议:降低薪资预期,压缩团队人数,研究方面自己也要亲力亲为。如果具备产业人脉资源或是个人能力确实很强,其实也可以考虑个人创业或转行。
E类,刚毕业的小白。
这类已经或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党或是“准职场人”们,是职场生态链的最底层。他们大多是在面实习岗位,他们中有的已经毕业快一年了,但还在实习岗,还没有转正。有的比较幸运,硕士期间就一直在外实习,终于在毕业后首月就拿到了offer。他们中多数都是外地人,或是在外地高校读书,在上海实习的成本是很高的,生活费全靠父母支持。有些人很犟,一定要在上海闯出个名堂。我就见过一个家在西北地区的名校生,智商不错但情商一般,来上海实习快两年了却始终不能留用,父母就用断生活费催促其回老家就业。
建议:职场小白确实不易,尤其是外地普通家庭的要留在大城市就业生活更是不易。放低身段,脚踏实地,多向前辈请教,多张口,多跑腿,少说不,少自作主张。无论如何,不要佛系,不要躺平,对未来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