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感到“耻”过,因为虽然金融行业平稳发展多年后产生了一些乱象,但这是所有行业快速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始终坚信金融行业对于国计民生是有重大价值的。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有“羞”的感觉,是来自孩子老师的一次家访。老师是刚从清华中文系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她在得知我们夫妻俩都是从事金融行业时,她立马显露出一丝不安甚至略带些可怜的表情,她脱口而出:“金融行业在降薪裁员,你们的生活没受到影响吧?不会影响到孩子吧?”说实话,从业这么多年,在介绍自己行业时第一次直面这么尴尬的场景,生怕因为自己所从事的金融行业会影响到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印象。
从羞耻感到国之重器的转变,其实只需要三天,250点而已。
昨晚朋友圈的各路金融从业人员在拼命刷屏新华社,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的关于“国之重器”的文章。感觉各路金融大佬们也在发泄憋了很久的情绪。
情绪为啥突然间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75周年献礼的说法,已不是秘密。中证A500ETF在最艰难的底部大张旗鼓,不惜代价地发行。可惜了这批先驱资金,至今大部分还没有完成建仓,痛失三天250点的涨幅。
但924的会议还是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926的ZZJ会议再次点燃了市场的激情,而926晚上的新华社文章又给了金融行业正名。
这个转变过程是有迹可循的。人的情绪变化主要是来自自己的直观感受,而身边人的影响就会很大。就像我,感受到“羞”心,是因为孩子老师的一次家访。
2022年之后的很多事情也都是有迹可循的。就像2022年的重大转变一样,这次的重大转变很可能还是来自亲身的体会。多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肯定是有好处的,至少有助于打破“信息茧房”。
有人说,是因为湖南财政厅女厅长的案件的反馈,也有人说其他的一些案件或事件,这就有些高估了个体事件的份量。这肯定不如在地方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要感受深。尤其在西部地区,更能够让人正视困难。
情绪面迅速传导到国际金融大鳄们那里了,他们甚至比国内机构的反应还要快。高盛这三天已经连开两场大会了,而外资机构的动作也明显要迅速很多,加仓力度也要大的多。毕竟人家已经是“国之重器”很多年了。
923之前的ABC是Anything But China
924之后的ABC是All in,Buy China
哈哈,金融确实专业性不够,实在太富戏剧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