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A股和港股都算是创记录了,连上交所在周五都宕机了。金融消费者的热情可见一斑。 强趋势一般是不会那么快就情绪消退的。
最近很多高手都在复盘,看现在的行情类似哪一个时期,2004年9月份的,2005年的,2018年的,2014年的,各种说法都有。刚好看见某券商做了个图,说得是日本92年8月之后一年的一段行情。我自己感觉从年度角度看,肯定不会类似日本的30年前的阶段,但从之后几个月的走势看,是有可能走出类似那几个季度的图形的。
从反弹速率看,这次和日本1992年8月的反弹图形可能会有些类似。开始阶段会起得很快,然后一个小回调,再继续快速上行,打出一个小顶部。接下来就宽幅震荡了,得震荡个几个月,回调补上1—2个缺口,上周五的缺口是百分百补上的。再之后就看经济数据和外围情况了,大A可能会在未来数年内慢慢地震荡向上。简单说,就是先快速修复情绪面,然后震荡消化并等待基本面,之后可能在2025年Q2之后逐渐走出一个牛市的格局。
也有人说可以参考上证指数2
这些是关于市场的大致观点,就在某金融消费者专业平台上分享过。平台上大家讨论的很热烈,很快就被推上了热帖。大多数人都在帖子下分享了关于市场走势的自己的观点。但在帖子留言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有少数人的观点极其偏激。
在全球化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发展是极其不均衡的。就是在一个国家内部,也是有人生活在21世纪二十年代,也有人生活在19世纪。某券商所做的上图中,因为是拿日经225做比较,就刺激了某些人的神经。各种低素质的表现,不由得让人觉得U型锁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了,但其实还存在某些人的心中。幸好这些人不在苏州和深圳。更庆幸地是,数百条留言中绝大部分是理性和客观的。
股市中短期看流动性和业绩,中长期看经济和政策,更长期就只能看国运了。
为何要看国运?其实国运只是对更远的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代名词。市场内的很多因素是容易量化和推演的,但市场外的因素远比市场本身要复杂很多。
日本首相换人后,日经225指数立马大幅波动。关于美国总统,两个人到底谁上任,上任后各自有何影响,也已经有了相关推演。这些是可以预见的东西。关于中东或乌克兰局势,可预见性就难了很多。而更难预见的,是复杂的人心的变化,这不是很明显的变量,但又很细微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细微的量变积累到某个临界点,就会显现出巨大的威力。正如这次情绪的爆发一样,几乎没人都预料到会在这个时点有如此的爆发力度。
有些话不便多说。就市场走势而言,在暴涨之后,在情绪宣泄之后,要时刻提防着市场外因素,尤其是过去某些容易忽视的人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