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变竖店,璩静已离职,新晋财经网红的炼成之路

文摘   2024-05-10 11:27   上海  

短视频的兴起,打破了阶层上升的正常通道,很多寂寂无名的普通人一跃而起成为社会顶流。之前是“读书改变命运”,一个小镇做题家考上个顶流大学就能带动全家翻身,我们这一代人中很多人都是这样子的。毕业后,进入职场中就变成了“工作改变命运”,选了个好行业进个好公司再谋个好职位,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可能改变后代的命运。


几年前,实现阶层跨越的新玩法出现了,那就是“视频改变命运”。一大批普通人成为了网红。我老家那里就出了个这两年最火的的网红,全网粉丝数估计有惊人的九位数。


之前看了一些草根网红的视频,了解了这些网红成名的历程,觉得这些人如果没有成为网红,那也可能就成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我相信很多掌握有社会资源的所谓的“精英人士”们,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随着草根网红们展示出惊人的网络效应之后,随着这些人的事业触角越伸越长之后,尤其是频频发生网红威胁平台生存的事件之后,精英人士们猛地幡然醒悟。与其捧网红,不如让自己先成为网红。


“精英人士”们在龙年明显加快了做网红的节奏。雷军本来就是网络效应做大的,自身就带网红光环。周鸿祎本来就是“**软件”的鼻祖,在资本市场离婚套现不成,又导演了一出卖车闹剧,弄得一帮二手车老板们也过来蹭流量。


这些是顶流企业家,也可以说是“网红企业家”。感觉以后如果不是网红,都很难做到消费品类的“企业家”了。格力的女霸总就很早受益于此了,否则她可能很早就已经退出江湖了。


估计“女霸总”这个人设给了百度副总裁璩静以启发,她在多次奔赴杭州向草根网红不耻下问之后,终于花费了16万做出了4段分别长达2分钟的短视频,效果当然是惊人的。


网上骂声一片。效果不仅达到了,还大超预期了。连续几天的上热搜,连带快要被人忘记的百度也重新被人拎起来审视了一番。


黑红也是红。越来越多的“精英人士”开始认同这一点,少数已经开始身体力行了。你说你是外交学院的,做过新华社记者,又在华为和百度做到年薪千万的高管,但这又能怎么样呢?出了公司,还有几个普通人认识你?当然,你也想通过正面事件拥有红粉,但这难度也太高了吧,得要做出什么事情才能得到全网一致的赞美之声?何况与董明珠、雷军和周鸿祎等比,你的咖位又还不够。


流芳百年难,但遗臭万年可容易多了。你去请教的草根网红,也是通过这个走红的,所以套路打法就很娴熟了。先买个有一定流量的视频号,然后按照网红模板拍几段有争议的视频,打造出一个冷血的女霸总形象,然后在走红后快速离职。当然,在发视频前先注册好公司。


当套路模式化之后,当“精英人士”也放下身段去参与这个游戏之后,留给普通人妄想通过视频走红来跃迁阶层的窗口期也就越来越短了。


曾经是宽银幕或电视剧天下的横店,已经快要变成“竖店”了,每天有几百个剧组在那拍摄竖视频微短剧。人的注意力将会越来越被分散,当然也会越来越降智。按此发展下去,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力的日程表可能会大大提前。


网红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如何成为一个新晋网红呢?璩静、周鸿祎等已经提供了一个思路。而一些宏观经济学家们,也很早就提供了成为财经网红后变现的思路,你可以去卖课程,去做“私董会”,还可以去卖生发剂。


有些投顾们平常给客户们发免费的报告和提建议,客户们理都不理,但这些客户们付费去买财经网红们的课程,倒是很愿意的。


有人看了什么财经咖姐的视频,觉得这个比较容易做,就是一些热点话题或是一些财经常识做些点评而已。我说,她这个是还可以,但要大火也挺难。因为反差不大。


还有种财经网红在这几年熊市里很火,就是将自己的软肋真实地展现给公众,让公众既有偷窥的快感,又有种寻找安慰甚至嘲笑他的爽感。比如需求里这几年涨粉很快的某大V,省心省力,口头禅是:“保本出”。他只要净值大涨就会掉粉,净值大跌反而是大涨粉。一开始他可能是无意识的网络行为,后来发现了此流量密码以及涨粉给他带来的好处(给基金带货)后,就有些刻意为之了,就没啥意思了,粉丝增长也就没那么快了。这就像做投资的人喜欢找个反向指标,但最好这个反向指标自己不知道,如果反向指标知道别人拿他做反向,反而就不灵了。


互联网上反差越大越容易有话题。比如,经济学家卖生发剂,芭比金刚娃,等等。突发奇想,也可以设计一个人设,比如毒辣点评当下财经热点或是职场人生,但这个人不能是“灭绝师太”的形象,而应该是“神仙姐姐”或者是林志玲那样的形象,保证能大火。


哈哈,这是个原创形象,有谁采用的话,欢迎联系支付版费。

投基手艺人
独立思考,与优秀者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