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中读到一篇14年前的雄文,看完之后只觉相见恨晚。体制之内确实有牛人!在现在甚至6年前,能有这样的思考的人,可能会有很多。但在14年前就能做出这样前瞻性深度思考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
作者的精准分析竟然在最近几年被一一验证,几乎就像是作者在14年前拿着水晶球看到了现在的场景。更难得可贵的是,作者不仅做出了分析和预判,还提出了解决之道,并在文末指出了更长远的场景。
换句话说,作者不仅做出了预判,而且还做出了预判之后的下一步的预判。谋略之长远,预判之精准,实为体制内超级牛人。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大国竞争和国际关系对于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宏观经济的研究层面,大国政治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快速而又强烈地影响着投资,影响着资本市场的中长期走向。
刚在想,如果能在10年前甚至5年前,能够读到这篇文章,估计会在资本市场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方案。当然,现在读到也不晚,毕竟对于未来十年仍有强烈的参考价值。
比如,这两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时来访华?他又期望获取什么成果?这又标志着中美博弈到了什么阶段?未来有会怎样地影响资本市场和大国关系?
虽然此文不能精准地预见到布林肯访华这件事,但读完此文之后,就会思考以上问题并形成可能的接近事实的答案。
这篇文章刊于2010年第10期《环球财经》杂志(该杂志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原标题为《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作者是《环球财经》时任副社长彭晓光。
原文较长,为方便阅读,这里做了要点提炼,共21个小要点,可以简称“中美博弈问策21条”。哈哈。
阅读前,请记住这是14年前就提出的观点!
1. 中美关系,必将“走向质变”。原因有二:一是,未来10-15年,全球只有中国存在经济总规模超过美国的可能。二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锁定“霸权头号挑战者”是所有霸权国家的本能,美国也不例外,而且锁定的对象,几乎只能是追赶自己的中国。
2. 这种关系的转变对于中美两国,都是陌生且措手不及的。因为中国在近现代从未被英语民族霸权锁定为“头号挑战者”。中国当时还普遍认可“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美国当时也自信地认为中国要追赶自己至少也是两代人以后的事情,中美两国当时对此都严重缺乏心理准备。(即便是全盛时期的苏联,经济总量也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二。)
3. 国人必须放弃虚幻的一厢情愿,冷静面对这残酷的国际关系现实。近现代史上,英语民族世界霸权(主动或被动)的挑战者,法、德、苏、日均失败了,很多国人害怕自己的祖国同样失败而不敢面对。但是,美国捍卫自己绝对霸权,“决不当世界第二”的信念是极为坚定顽固的。除非中国自己放弃和平发展的权利,否则美国对中国的锁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被英语民族锁定为“霸权头号挑战者”,如果自己意识不到或意识模糊,那就必将对这个国家造成巨大的灾难。
4. 中美关系的质变不意味着世界末日,认为必将导致中美全面冲突和战争的观点,是机械的宿命论。美国会主动挑起中美博弈,美国会在意识形态、货币、金融、经济以及在地缘政治军事领域升级对于中国的一系列动作,包括日韩及南海领域等。但过高估计英语民族的力量,和过低估计一样是危险的。
5. 英语民族捍卫世界霸权中针对头号挑战国的战略,总体而言是谨慎和保守的,因为若是两败俱伤,有可能会让其他大国“渔翁得利”。比如,基辛格就曾警告过中美两国须防止重蹈上世纪英德关系的覆辙。毛主席当年坚持了革命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战略,50年代抗美援朝,70年代邀请尼克松访华,成功捍卫了国家民族的利益。
6. 历史看,英语民族应对法德苏日等挑战者的博弈,分为“三步曲”。第一步是锁定“霸权头号挑战者”,第二步是组建全球包围同盟,第三步推动“同盟者”首先走向对抗战场。英语民族非常清楚,如果自己先于“同盟者”走向同“头号挑战者”对抗的战场,如果实力大损,那么“同盟者”就有取代自己霸权的可能。
7. 中国要跳出4个认识误区。误区1:即便中国经济规模超过了美国,但综合国力还是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因此美国不会锁定中国。误区2: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与美国为敌,永不称霸,因此美国不会锁定中国。误区3:中美面临着众多的全球性挑战,因此美国不会锁定中国。误区4:如果在价值观和发展模式上“皈依”美国,可以阻止美国锁定中国。
8. 美国把美中关系比作英德关系,美国总体上还是指望像对付苏联、日本那样靠意识形态战争和货币战争击败中国。同时,美国不会放弃推动其他力量中心走向与中国对抗冲突的第一线,由于美国不可能对中国发动全面经济战,升级中的中美博弈很可能发生在两国经济合作更加深入的情况下,从而给博弈带来极大的复杂性。
9. 地缘政治军事,中美博弈下的世界其他力量中心。俄罗斯,若在中美博弈中“隔岸观火”,本身就是对美国的极大制衡。欧元区,会采取象征性动作,但地缘优势会决定欧元区资本的“隔岸观火”。印度,美英希望中印最好能直接对抗甚至局部战争,但印度只会夸大其词并从英美索取军事经济的支持。日本,被美国牢牢控制,发展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可能性很小。
10. 地缘冲突与资本流动。美国会挑动日韩和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冲突,阻止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甚至会制造局部激烈的对抗冲突事件,引导大量亚洲资本回流美国。这对于美国是低成本、高收益的选择。
11. 美军的可能的颠覆性技术的突破。美军在太空、反导、机器人、生物基因、地球物理、人工智能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突破,将打破美国同中国之间的战略平衡,使美国获得强行改变国际和平格局的有力筹码。对此,中国需要高度警惕并力争在最尖端的军事技术领域迎头追赶。
12. 在意识形态和传媒领域,中国青年要建立“信仰的力量”。统治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与犹太资本神圣同盟,有着强烈的称霸世界的宗教天命。有人说,因为没有西方的宗教传统,中华文明处于“信仰缺失”的状态,这是大大谬误的。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一神教存在“终极信仰冲突”的当今世界,中华民族包容的“天下主义”精神信仰,对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3. 通过意识形态传媒战争,像击败苏联一样击败中国,对美国而言是代价最小、收益最大的博弈方式,这决定了未来中美博弈,意识形态传媒战场的突出重要地位。中国网络舆情的“习惯性批判”,主要集中在“痛恨腐败”,所以媒体要及时披露,不能遮遮掩掩。
14. 英语民族和美国又是国际博弈的顶级高手,中美博弈必将是一场“持久战”,指望短时间内彻底改变某些被动和困境是不现实的,我们坚决反对投降主义,但也得防止冒险主义。“战略困境”不是中国特有的。俄罗斯对加入北约的公开挑衅,也没有太好的应对之策。德国法国建立统一欧洲的宏图,也时常在几个中东欧小国的阻挠之下难以推进。日本至今依然被美国牢牢控制,而且在同俄罗斯、韩国的领土争端中束手无策。
15. 以“借力打力”战术,应对原教旨自由主义者对中国社会制度及公众爱国主义的持续攻击。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会挖空心思攻击中国,如果把类似的事件和逻辑反用于美国、印度等所谓“民主大国”身上,就会发现原教旨自由主义者歪曲事实,对中国和美印等采取“双重标准”。
16. 中国模式的“国家控制资本”特点,使得美国无法照搬对日货币金融战战略战术。富于创新精神的美国,一定会针对中国模式的特点,设计全新的金融战武器。
17. 未来10-15年,围绕着中国的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中国同美国、西方的激烈博弈也将大大升级。
18. 加大劳动收入的比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共同富裕,是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让内需有效启动、让中国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的关键,也是成功应对中美博弈的关键。
19. 美式的“自由民主制度”,本质上不过是“资本控制国家”模式而已。美国的阶层与族群问题的演进,对美国模式、美国国内政治以及美国对华关系的影响,是一个紧迫又容易被忽视的重大课题。
20. 随着中美两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接近,中美博弈关系将可能迎来一个拐点,即美国认识到继续升级博弈将极大损害,而不是加强美国的世界地位。这时,中美关系有可能在更加均衡稳定的基础上得以重建,对这样的前景,我们目前抱谨慎乐观的期待。
21. 要实现中美关系再平衡的重建,一定要是建立在以下三点基础上的:1)中国成功顶住了美国在意识形态及货币金融领域的进攻,没有重蹈苏联与日本的覆辙;2)美国升级冲突受到俄罗斯和欧洲等其他力量中心的极大制约,根本不敢同中国走向全面军事经济对抗之路;三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不重蹈法国与德国的历史覆辙,导致美国无力推动中国周边大国直接与中国进行全面对抗。